武汉汉剧院
武汉汉剧院系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成立的八大国家级重点艺术剧院之一,前身为武汉汉剧团。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赠诗:“京昆登大雅,秦越奏清平,尊重吴陈派,宏宣江汉声”以示祝贺。
曾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
简介
是徽班,调是汉调,史称“徽汉合流”,为我国最大剧种——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其它“会计姑娘”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汉剧声腔汉剧唱腔优美,曲调丰富,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西皮腔刚劲有力,高亢奔放,二黄腔缠绵细腻,柔和委婉,均有丰富的表现力。优美的汉味声腔;特色的鼓弦伴奏;传统古老的服饰和唱、念、做、舞的表演,展现出魅力独特的汉剧艺术。
汉剧声腔
汉剧行当汉剧角色分十大行: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有其独特的剧目、唱腔,表演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汉剧行当
汉剧表演汉剧传统剧目繁多、号称“八百出”,汉剧采用中原地区韵、湖广音和武汉一带的地方官话为舞台语言。汉剧音乐伴奏由丝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组成,俗称“文场”和“武场”,文场以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琴四大件为主,配以唢呐、笛子等,武场有边鼓、大锣、小锣、、马锣等,颇具特色。
建院获奖
建院50年来,剧院曾先后创作大型新编历史剧《闯王旗》、《狐探》、《卓文君》、《珍珠烈火旗》、《三斧头将军》等,均获当年创作、优秀演出奖,其中《闯王旗》、《狐探》被国家电影制片人摄制成彩色戏曲片。2006年,由88岁高龄的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担任艺术总监的《昭君出塞》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武汉汉剧院在传承和弘扬汉剧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该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汉剧“百出工程”抢救、整理、保存的工作,使古老汉剧艺术后继有人,得以传承。
剧院地址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正街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