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
接地线,又称安全回路线,是直接连接地球的线,用于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安全的电荷或漏电电流导出。家用电器设备中,接地线通常接在电气设备外壳等部位,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是为了在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按规定,接地线必须采用25平方毫米截面的裸铜软线制成。
在家用电器设备中,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可能会导致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为了避免触电事故,可在电器金属外壳上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另一端接入大地。当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将静电带入大地,释放掉多余的静电。
此外,对于电器维修人员来说,使用电烙铁焊接电路时,可能会导致电烙铁带电击穿损坏电器中的集成电路。因此,给电脑主机壳接根地线,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死机现象的出现。
简介
电器中,接地线就是接在电气设备外壳等部位及时的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安全的电荷或者漏电电流导出的线路。
1)高压接地线作用:高压接地线是用于线路和变电施工,为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之用。
2)高压接地线结构:携带型高压接地线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短路线、接地线、接地端子、汇流夹、接地夹。
3)高压接地线制作工艺:制作工艺优良—导线夹、接地夹是采用优质铝合金压铸成形;操作棒采用环氧树脂彩色管,绝缘性能好,强度高、重量轻、色彩鲜明、外表光滑;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软铜线绞合而成,并外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绝缘护层,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铜线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安全。
4)接地线规格: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电阻要求
高压短路接地线对地电阻要求决定了接地线的品质,一般按照电力行业DL-T879-2004技术规定要求每个截面积的接地线对地电阻不大于下列数值:
接线鼻之间测量直流电阻,对于16、25、35、50、70、95、120的各种截面,平均每米的电阻值应分别小于1.24、0.79、0.56、0.40、0.28、0.21和0.16mΩ。
高压接地线分类:
1)高压接地线按照使用环境可以分为:室内母排型接地线(JDX-NL)和室外线路型接地线(JDX-WS)。2)高压接地线按照电压等级可分为:10KV接地线,35KV高压接地线,110KV接地线,220KV高压接地线和500KV高压接地线。
基本组成
接地方式的组成部分可分为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两部分。
1)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
接地体:与大地紧密接触并与大地形成电气连接的一个或一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故障时可能带电,通常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主接地端子板:一个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内各种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端子和等电势连接线的端子的组合。如成排排列,则称为主接地端子排。
保护线(PE):将上述外露可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板、接地体以及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对于连接多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导体称为保护干线。
接地线:将主接地端子板或将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到接地体的保护线。对于连接多个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线称为接地干线。
等电位连接:指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
2)配电系统的接地部分
中性线(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并能起输送电能作用的导体。
保护中性线(pen):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作用的导体。
电源接地点:将电源可以接地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点)进行接地。
方式分类
我国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已使用IEC规定,其分类仍然是以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接地组合来分,一般分为TN、TT、IT系统等。上述字母表示的含义: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其中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关系。其中T表示与电源接地点无连接的单独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连接。
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又分为TN-C、TN-S及TN-C-S系统。TN-C系统: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为pen线。TN-S系统:保护线与中性线分开。TN-C-S系统:在靠近电源侧一段的保护线和中性线合并为PEN线,从某点以后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
技术参数
1)10KV高压接地线绝缘杆部分长度:700mm,握手部分长度:300mm,金属接插件部分长度:50mm,节数:1,杆径:30mm,总长(不包括线夹):1050mm。
2)35KV接地线标称截面:25,总根数:810,平均直径:0.2mm,计算截面:25.43,金属接头部分长度:50mm,节数:1,杆径:30mm。
3)110KV高压接地线标称截面:35,总根数:1136,平均直径:0.2mm,计算截面:35.67,绝缘杆部分长度:1360mm,握手部分长度:700mm,金属接头部分长度:140mm,节数:2,杆径:30mm,总长(不包括线夹):2200mm。
使用说明
1)挂接地线时:先连接接地夹,后接接电夹;拆除接地线时,必须按程序先拆接电夹,后拆接地夹。
2)安装:将接地软铜线分相上双眼铜鼻子固定在接地棒上的接电夹(接电夹有固定式和活动式)相应位置上,将接地线合相上的单眼铜鼻子固定在接地夹或地针上,构成一套完整的接地线。
3)核实接地棒的电压等级与操作设备的电压等级是否一致。
4)接地软铜线有分相式和组合式,接地棒有平口式和双簧钩式线夹。
使用维护
使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前,应先验电确认已停电,在设备上确认无电压后进行。先将接地线夹连接在接地网或扁铁件上,然后用接地操作棒分别将导线端线类拧紧在设备导线上。拆除短路接地线时,顺序正好与上述相反。
装设的短路接地线,它和带电设备的距离,考虑到接地线摆的影响,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新规定的数值。
严禁不用线夹而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短路。
悬挂点如有接地点,应用接地线夹或专用铜棒作接地连接;如无固定接地点可利用;则可用临时接地点,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应不小于0.6m。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应妥善保管。每次使用前,均应仔细检查其是否完好,软铜线无露,螺丝螺母不松脱,否则不得使用。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检验周期为每五年一次,检验项目同出厂检验。经试验合格的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在经受短路后,应根据经受短路电流大小和外观检验判断,一般应予报废
注意事项
1)工作之前必须检查接地线。软铜线是否断头,螺丝连接处有无松动,线钩的弹力是否正常,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换或修好后再使用。
2)挂接地线前必须先验电,未验电挂接地线是基层中较普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在悬挂时接地线道体不能和身体接触。
3)在工作地点两端悬挂接地线,以免用户倒送电、感应电的可能,深受其害的例子不少。
4)在打接地桩时,借地体能快速疏通事故大电流,保证接地质量。
5)要爱护接地线。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扭花,不用时应将软铜线盘好,接地线在拆除后,不得从空中丢下或随地乱摔,要用绳索传递,注意接地线的清洁工作。
6)新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对接地线使用的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从事接地线操作或使用工作。
7)按不同电压等级选用对应规格的接地线。
8)严禁使用其它金属线代替接地线。
9)现场工作不得少挂接地线或者擅自变更挂接地线地点。
10)接地线具有双面性,它具有安全的作用,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破坏效应,所以工作完毕要及时拆除接地线。带接地线合开关会损坏电气设备和破坏电网的稳定,会导致严重的恶性电气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