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关清真寺

南关清真寺

南关清真寺是安庆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地处安庆市回民传统聚居区大南门,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原名清真堂,后改名寺。清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同治九年(1870)重建,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竣工。南关清真寺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布局严谨,是安庆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殿堂、回族群众聚会的中心、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也是安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安庆回族和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历史沿革

初建

明代爱国将领马义出生安庆回民武将世家,保卫祖国南疆四十年,因军功授世袭骠骑将军。四十年中,马义一直驻守边疆,从未回家探亲,因此,朝廷还为他在中越边界立铁柱表彰。至明成化五年,五十多岁的马义始得遵旨回安庆市探亲一次,皇帝赐旨为他建府第、修宗谱,为其母造坟莹。马义较为简陋地建筑了自己的府第“清真敦悦堂”(今天的“探花第”),又在府第之旁建造了安庆南关清真寺,寺的规模远大于府,马义还在寺内设立了义学校,供回族子弟读书,开创了南关清真寺500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先河。

修缮重建

清咸丰三年(1853)南关清真寺被太平战火所毁。光绪元年(1824),安庆回民在“寺坊(社区)执事会”的“十五执事”主持下重建该寺,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工程告竣,总计耗银万两,历时27年。计建有无像宝殿、南北厢房、劝学堂、洗心所、明德堂、三重门楼等建筑。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金碧辉煌。其设计者为端木东山,安庆回民,人称“木二老爹”。建寺时,本坊及周边穆斯林倾囊捐献,而以抱恩堂钱氏自江西省捐木尤多。掌事诸人更是“经营缔造,备极艰难”。

规模建制

1981年安庆市政府拨款重修大殿。寺内建筑有:三重门楼、迎宾堂、无像宝殿、南北讲经堂、“超泉”水井室、阿訇宿舍、养正堂二楼、明德堂二楼、民族会议厅综合楼(包括水房、女礼拜殿、望月亭、民族会议大厅、锅炉房等)。其中民族会议厅综合楼、养正堂二楼、明德堂二楼系80年代新建。

交流合作

历史上南关清真寺大阿訇辈出,其中有明 寺的首任伊玛目马如宣、清末重建清真寺时的伊玛目马宏厚,清末重建清真寺时负 财的大阿訇杨遐吉(杨子贞),民国初年时的大阿訇马少峰、方育才,民国时期的大阿訇杨月轩、马筱文、端木姓广田,建国前后的大阿訇马谷安、蓝凤云、方楚清等(建国后安徽有“梅兰方”三位大阿訇,除梅阿訇外,蓝凤云、方楚清两位都在安庆南关清真寺)。这些大阿訇都是严谨笃学、潜心修持的大师,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

南关清真寺的大阿訇们,在宗教学术上奉行明清两朝著名教义学家王岱舆马注刘智等“以儒诠经”“以儒解回”的方针,在大殿上的“卧尔兹”讲演中,在寺内免费义学的课堂上,在日常为教胞释疑解惑时,都积极融汇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把伊斯兰教思想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思想相结合、特别是与中国儒家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中国本土化的伊斯兰思想。他们提倡孝顺父母、善待亲友、和睦邻里的道德伦理,一直进行着“敬主爱人,忠孝报国”的宗旨教育。在清代,安庆南关清真寺还把伊斯兰的“古尔邦”节翻译成“忠孝节”,把南关清真寺前的街道命名为“忠孝街”(直到“文革”后才被改名为清真寺街)。

文化名人

1.江南布郑流韵千古 在光绪年间主持重建南关清真寺的“寺坊十五执事”中有郑珊、郑琳兄弟两人。郑珊(1809-1897),字雪湖,晚清时代的安徽著名画家,是当 画艺术大师黄宾虹的老师。郑琳(1819-1898),郑珊胞弟,亦为著名画家。世人称他们为“江南布郑”。 1856年,郑珊客扬州市。青年黄宾虹喜书画,慕郑珊之名,列于门墙。郑珊授以“六字诀”,谓作画当“实处易,虚处难”,黄宾虹得法顿悟,技业大进。黄宾虹成大名后自谓此“六字诀”乃是他终身追求之艺术境界。郑珊寿至88岁,郑琳享年79岁。郑珊、郑琳兄弟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郑珊、郑琳兄弟既是国内知名画家,又是安庆回坊和南关清真寺的执事,他俩对安庆回族的公益事业颇多。他的学生中有回族,也有汉族(如黄宾虹),体现出回汉一家、亲密无间的精神。

2.著名爱国学者马以愚马以愚(1900-1961),名吉睿,安庆回族,中国现 名的伊斯兰教法学者、回族史学家。建国前曾任中国回教理事会怀宁支会理事长。马以愚是安庆市依泽小学的创建者之一,建国前历任安庆清真小学校长,上海伊斯兰师范教师、北京成达师范教师、监察院编兼上海诚明文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报刊上发文,号召全国穆斯林积极勇敢抗战,号召全国穆斯林与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返回安庆市,任“安庆回教协会”理事长,主管清真寺事务和回族公益事业。解放后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民委委员。马以愚一生著述达百万余言,主要有《中国回教史鉴》、《回回历》、《嘉陵江志》、《易学象数论抉微》、《历法考证》等。其《中国回教史鉴》是我国第一部伊斯兰教及回族史专著,史料价值极高。《回回历》一书考证了阿拉伯天文学对中华历法的影响和,把阿拉伯历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推前了400年,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3.回族市长马轶尘 马轶尘(1903-1993),安徽著名教育家,建国后历任安庆市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是建国后“安庆回民协会”的第一任会长。(当时的回族协会职能涵盖今天的“伊协”和“寺管会”)建国前,马轶尘历任过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和校长,教书育人30余年,桃李满天下。马轶尘很早就开展多种教学实验研究,先后采用过美国约翰·杜威的“导尔敦制”、“设计教学制”、“儿童中心制”,皆取得成果。最终接受陶行知的教育主张:推行“艺友制”和“小先生制”,普及教育,使安庆市的大量文盲得以识字脱盲。抗战期间在重庆曾任《回教论坛》编辑,民国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编辑员。建国后,任安庆回民协会第一任会长,为维护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还曾两次主持维修清真寺。

参考资料

【DOC】安徽安庆市南关清真寺.国家宗教事务局官网.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