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凤
马元凤(1901—1957) 字鸣一,陇西文峰镇人。民国11年(1922年)兰州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民国大学。1924年加入共青团,同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投身于北京学生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人物生平
马元凤(1901-1957),字鸣一,陇西文峰镇人。1922年于甘肃省立兰州第一中学未毕业就考入北京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甘肃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马元凤自幼忠厚老实,勤奋刻苦。在兰州一中读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后一些进步刊物和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便向往到政治斗争最激烈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因而未待毕业,便考入北京民国大学。在北京各派政治势力斗争极其严峻复杂的环境里,马元凤一方面利用所学专业之便利条件,如饥似渴地攻读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及共产党人主办的《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寻找革命真理;一方面广结革命志士,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1926年3月在“三·一八惨案”中被段祺瑞政府军警打伤。
5月,根据李大钊指示同明仲祺等人召集北京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马起草),不慎事泄,明仲祺被捕。迫于追捕,由李大钊介绍去广东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6月,由中共党员杨信学介绍,在广东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任干事,后由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介绍到该部五十七团任政治指导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逃到武汉,在新编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二十九师任政治部秘书并代理主任。
民国17年(1928年)春在湖南五十五团策动兵暴受挫,由党组织派往醴陵市搞农民运动,与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取得联系,奉命破坏萍株铁路。事后国民党政府派兵搜乡,元凤以异乡人口音不同,被迫潜往汉口,未找到党的组织,从此和党脱离了关系。后回到甘肃省,在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当过特派员。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过境北上,甘肃“铲共义勇队”第三支队司令部裁撤后,接着甘肃绥靖公署同省政府派马元凤为陇西县“清乡”委员会主任,他会同县长刘应福组织民团,将前“铲共义勇队”三个分队正副队长委任为三个民团的正副团长进行“清乡”。
民国33年(1944年)后任过榆中县长、甘肃省田粮处副处长等职。
民国36年(19'47年)选为立法委员。
1948年一度曾离职跟随胶轮大车干商运工作。兰州解放后,随郭福金等去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和谈代表,行至中途,宁夏和平解放。
1957年“反右”中投黄河自杀。
人物事迹
在斗争实践中,他政治上逐渐成熟。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参加北京学生联合会工作,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6年3月18日,参加共产党人李大钊领导的有5000多人参加的请愿活动,这次请愿活动,遭到段祺瑞政府的血腥镇压。在这历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惨案"中,马元凤被打成重伤。是年5月,张作霖、吴佩孚两大军阀进驻北京,下令大捕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北京学生联合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由马元凤起草的《反对直奉军阀宣言》。后因不慎事泄,马元凤虽离开北京大学幸免遇难,但被列入搜捕名单,处境非常危险。迫于追捕,由李大钊介绍去广东,以中国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任干事,并负责编辑《军人周刊》。之后,又由甘肃天水籍军人胡文斗(任团长)推荐,林伯渠介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程潜任军长,林伯渠为党代表)五十七团(胡文斗团)任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3月24日,第六军攻占南京。由于国民党的背信弃义,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反革命大毒杀。林伯渠、马元凤、胡文斗离开南京前往武汉,马元凤在新编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二十九师任政治部秘书并代理主任。1928年春,马元凤奉党组织的指示,在湖南省策动六军五十五团兵暴受挫,遂被党组织派往醴陵市一带搞农民运动。与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取得联系后,奉命破坏萍株铁路。不久,程潜派来两个团的兵力进行清乡,因其操陇西口音难以隐蔽,由党组织派人作向导,离开湖南,绕道前往汉口。当时,反动势力甚嚣尘上,党的组织转入地下活动。马元凤到汉口后,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便投奔西北军将领邓宝珊。从此,和党脱离了关系。
1929年,方震武在安徽省任主席,邀马元凤任《安徽日报》总编辑。方部被蒋介石击溃后,马元凤又潜回南京,在内政部任代理科长,参与了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活动,被派往上海市联络邓宝珊。是年冬,阎、冯倒蒋失败。马元凤随汪精卫到天津市,又被派往西安市等地联络杨虎城、孙殿英商议反蒋事宜。后见汪精卫当上了蒋介石的行政院长,便离职在北京闲居。
1932年,邓宝珊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遂邀马元凤去他处任职。始任行署机要科长,后被委派为甘肃驻南京通讯处主任。
1936年,红军长征过境北上,甘肃绥靖公署派马元凤为陇西县"清乡"委员会主任。在陇期间,他曾保释过在押的原文峰苏维埃主席李虎,为地方做了一件受人们称道的事情。
"西安事变"发生后,马元凤因赞赏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举,被复兴社分子告密,撤销其特派员职务。后在甘肃省教育厅任督学,继而又任榆中县长、皋兰县县长等职。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他作为代表之一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谈,回兰后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宴请和嘉奖。此后,被分配到省政协等处工作。
1957年"反右"中,马元凤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此时,他年事已高,回想起自己追求光明,又半路易辙的那段历史,和于中国国民党政坛不能也不可能有一个大展其志的环境,以及老来的政治下场,便万念俱灰,奔向了滚滚东逝的黄河……
在马元凤永远归去的22年后,即1979年,党为其平了反、昭了雪,并慰问、安抚了他的家人。历经人生坎坷之路的马元凤,当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