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运行机制
投资运行机制指的是投资在其形成、分配、实施及回收过程中的运作原理及其规律性。这一机制体现在投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投资运动各个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影响因素
投资运行机制受到投资体制的影响,并通过投资体制发挥作用。不同的投资体制对应着不同的投资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主要考虑社会需求来组织投资活动。投资形成的过程是将资金从全社会无偿且强制性地集中起来,然后通过行政规划手段在不同区域和部门间进行分配。项目的实施由所属行政部门负责,而收回的投资则再次通过财政收入的方式进行集中。尽管这种体制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但它不利于激发地方、部门尤其是企业的发展动力,通常会导致投资效益不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了投资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并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完成投资分配和实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投资的成功与否,因此,经济效益被视为最重要的目标,而社会效益常常被忽视。虽然这种体制能提升投资的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导致社会效益下降,并且由于投资主体分散,难以集中资金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间状态的是混合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体制。这种体制根据计划和市场的比重,可以分为计划主导、计划与市场并重以及市场主导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的体制各有优劣,其效果介于前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研究方法
对投资运行机制的研究始于对投资体制的研究。通过对特定投资体制下投资运行规律的探索,旨在寻找最优的投资形成、分配、实施和回收方式,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化资源效率,确保投资运动的顺利进行并形成良性的循环,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什么是社会投资的运作机制?它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福利?.和讯网.2024-10-22
如何理解投资系统的运作机制?这种机制如何影响交易效率?.和讯股票.2024-10-22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万方数据.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