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圆明园博物馆

圆明园博物馆

圆明园博物馆位于北京正觉寺内,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于2023年10月13日正式揭牌。

圆明园博物馆的展览分别位于正觉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五佛殿、三圣殿、文殊亭、东六大金刚殿、最上楼等建筑内。展览下设正觉沧桑、圆明重光、追迹圆明、寻古长春市、匠心圆梦、万园之园、聚散流离及圆梦之基等内容,共展出各类文物及展品230余件(组)。

2023年10月18日,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牛首铜像、虎首、猴首、猪首,时隔163年后首次重聚圆明园,并与马首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

历史沿革

2023年10月13日,圆明园博物馆正式揭牌,并同期展开“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展出7根石柱、5件兽首、230余件(组)文物展品。

2023年10月18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

建筑格局

圆明园博物馆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展览分别位于正觉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五佛殿、三圣殿、文殊亭、东六大金刚殿、最上楼等建筑内。展览下设正觉沧桑、圆明重光、追迹圆明、寻古长春市、匠心圆梦、万园之园、聚散流离及圆梦之基等内容,共展出各类文物及展品230余件(组)。

主要展品

圆明园博物馆中的重点展品包括马首、铜鎏金象首、青玉老人山子、铜胎珐琅香筒、爱新觉罗·旻宁御笔‘瀛海仙山’诗石刻等珍贵文物,系统展示了圆明园管理处历年来开展修缮复建、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及流失文物的研究与追索等的文物保护成果。

展品介绍

马首铜像

马首铜像于2020年正式回归圆明园,材质以为主,包含铅、铁的合金制作,百年不生锈,内蕴精光。它的铸造工艺是用的失蜡法,一体制作完成,造型写实且逼真。

7根石柱

7根石柱来自于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区,略有风化痕迹,保存状态完好。每根石柱均刻有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工艺精湛。7根石柱的雕花是西式花瓶,但花瓶里面雕刻的是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石柱后面的背景采用西洋楼的铜版画。

展览内容

圆明重光、万园之园、圆梦之基

“圆明重光、万园之园、圆梦之基”三部分主要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文化内涵的阐释展示出圆明园的造园特色、园林意境以及其特有的中西合璧建筑,为观众构建出昔日的万园之园,以及遗址公园的建设成果,并回顾马首铜像的回归之路,详细分析其铸造工艺及重要价值。正觉沧桑、追迹圆明、寻古长春市、匠心圆梦及聚散流离五个部分,展示了圆明园管理处历年开展的考古发掘、修缮复建、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及流失文物的研究与追索等文物保护成果。

正觉沧桑

“正觉沧桑”以真觉寺的历史脉络为线索,逐步描绘出这座皇家寺庙曾经的建筑规模及沧桑变迁,意在突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

追迹圆明

“追迹圆明”以圆明园遗址早期清整为序幕,以各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为顺序分别介绍藻园、圆明园西部遗址、大宫门、澹泊宁静、紫碧山房和舍卫城等处,通过四十景图、数字复原图、遗址发掘照、考古图纸及出土文物等对圆明园区域内考古工作及成果进行展示。

寻古长春

“寻古长春”主要展示长春园内的考古发掘工作,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同时得到展示。

匠心圆梦

“匠心圆梦”选取圆明园文物修复项目中的具有代表性的11件文物进行展示,讲述文物修复的步骤及背后的故事。

聚散流离

“聚散流离”通过多媒体设施的运用,观众可以走进枫丹白露宫等场馆,近距离观看流失在海外及收藏在国内各地的圆明园文物,多角度、多维度体验文物魅力。

参考资料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北京海淀官方发布.2023-10-28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光明网.2023-10-28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北青网.2023-10-28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230余件组文物再现百年“圆梦之旅”.光明网.2023-10-28

分别了163年后,它们才又重聚!.光明网.2023-10-28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230余件文物回望“圆梦之旅”.环球网.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