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犁耙柯

犁耙柯

犁耙柯(学名:Lithocarpus silvicolarum (Hance) Chun),属于壳斗科柯属的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海南省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新生枝及嫩叶背面沿中脉两侧被灰褐色长柔毛,小枝褐黑色,散生细小的皮孔。树皮不裂,内皮淡红褐色,脊棱刀刃状甚突出,树高15米,胸径30厘米的树皮厚约10毫米。叶纸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3.5-6厘米,少有更大,顶部短至长渐尖,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或上部叶缘波浪状,中脉在叶面微凸起,侧脉每边9-14条,支脉甚纤细,隐约可见或明显,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二年生叶干后背面常带苍灰色;叶柄长1-1.5厘米,雄穗状花序多穗排成圆锥花序式,少有单穗腋生,花序轴被稀疏短毛;雌花序长8-20厘米,很少较短;雌花每3或5朵一簇,花柱长不过1毫米,果序轴通常较其着生的小枝粗壮;壳斗浅碗状,大小差异很大,高8-15毫米,宽20-35毫米,上部边缘薄壳质,向下渐增厚,基部近木质,包着坚果手机通常不到一半,小苞片宽三角形或菱形,全与壳壁融合而有略明显的界限,有时顶端钻尖部分稍与壳壁离生,干后与叶片同色,暗红褐色,有时有油泽的光泽;坚果扁圆形,高12-16毫米,宽20-25毫米,稀达30毫米,顶部圆或平缓,底部平坦,无毛,暗栗褐色,果脐深1-3毫米,口径14-18毫米,稀达25毫米。花期3-5月,果次年7-9月成熟。

分布范围

犁耙柯产于中国大陆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省区西南部、海南省云南省东南部(金平县以东各地),以及越南东北部。

生长环境

犁耙柯生长于海拔约1,2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别名

犁耙柯在不同地区还有多种别名,如坡曾、杯果、杯楣、姜锥(海南)等。

主要价值

犁耙柯的木材淡紫褐色,纵切面灰棕带红色,年轮不明显,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密致,材质稍软,纵切面平滑而有光泽,材色一致,加工较易,但干燥时易爆裂并稍变形,适作家具材。果实含淀粉为63.11%。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