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
探戈(Tango)——一种国际标准舞,是一门集舞蹈、音乐、诗歌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誉。
探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探戈诺舞,于1880年前后开始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的贫民区中出现。20世纪初,随着阿根廷社会的稳步发展和低层大众地位的提高,探戈舞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21年,著名演员卡尔代夫和有“银幕情人”之称的鲁道夫·华伦天奴在他们的影片中大跳探戈舞,使探戈音乐和舞蹈形式深入人心,探戈舞由此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对探戈舞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探戈的文化意义逐渐被重新审视和重视,成为阿根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探戈是一种非常具有社交性和互动性的舞蹈形式,适合在社交场合中进行,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男女双方需要保持身体紧贴,身姿笔直,脚步稳健,两人以男子为主导,拧身转头快速,女舞者在移动的舞步中常常有短暂的后倾以突出顿步。探戈的基本舞步包括行走、基础步、八字步和叉腿步等,还包含了其他的舞步和技巧,如闪腿、切步、提踵、快速迈步等。探戈运步的方式像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动作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舞步变化奠测,使人眼花缭乱。探戈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冲击力、爆发力极强,移动迅速有力、旋转眼花缭乱;音乐节奏清晰,速度极快,往往表现出潇洒豪放、健壮有力、威严凶猛、力大无穷的风格特点。探戈艺术类型有阿根廷探戈、英式探戈、美式探戈、台湾探戈、竞技性探戈。
自20世纪初以来,探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加深和推进,探戈也开始向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融合,如爵士乐、摇滚、古典音乐等,形成了新的探戈风格。
命名由来
一些专家指出“探戈”源自古西班牙语“taňer”(taňo),译为“弹、拨、敲、打”;另一些专家指出“探戈”起源于非洲,是一个关于第二拍为重音音节节奏型的拟声词。殖民时期(1810年以前)在拉普拉塔地区, “探戈”一词曾用于指代黑奴的铃鼓、进行舞蹈仪式的地点以及舞蹈本身;19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探戈”的含义扩展至蒙得维的亚狂欢节上化妆人群表演的坎东布雷舞。19世纪晚期,在巴西与在拉普拉塔河区域一样,“探戈”是对古巴哈巴捏拉舞的局部改变;1900年,古巴狂欢节上化妆人群的表演被称之为“探戈”,“探戈”在拉丁美洲四处流传开来。
历史沿革
起源
探戈舞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探戈诺舞。1880年,阿根廷最大的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阿根廷的首都,探戈开始了它生成的第一步。探戈最早流行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码头—博卡区,居住在码头的水手和劳工大多来自意大利的热那亚地区,而上层社会的殖民者多为西班牙人,所以探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早是流行于生活在底层的意大利人和从非洲运来的“黑奴”之间。
发展
1900年前后探戈只能在妓院、小餐馆、小酒吧这样的场所里出现,无论是探戈的音乐还是探戈的舞蹈在这个时期都是被上等人所不屑、难登大雅之堂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贬卖黑奴在美洲很盛行,很多来自非洲的黑奴都是能歌善舞的,当他们成为探戈的舞蹈主力时,就为探戈带来折腰、扭摆等非洲舞蹈的动作,让它更具有多样性。早期探戈音乐家并不专业,他们既不会读乐谱,也不会记录乐谱, 他们在大杂院、酒吧、妓院或是大街上弹奏,有时三重奏,有时四重奏,单纯地为了赚钱和引起女性的注意。那时还没有固定的演奏探戈的乐器,弹奏者有什么就用什么,例如小提琴、吉他、曼陀林琴、竖琴、笛子等。后来,独幕萨苏埃拉悲喜剧《克里奥略式的正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商业娱乐区蒙塞拉特区拉瓦列街上的奥林堡剧院首演时,这种舞蹈才正式以探戈的名字在舞台向公众表演,标志着这种在诞生之后的许多年里一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粗俗东西,进入了艺术表演的阶段,这些舞蹈作品在新剧场的演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探戈原先卑贱庸俗的形象,使之逐渐地公开进入上层社会。
1912年《普选法案》通过,此次法案的通过不仅仅使人们获得了新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它淡化了原有的社会分级规则,社会各阶层的划分不再像过去那么的苛刻和明显。 而这个法案的通过也给探戈舞蹈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改变,探戈褪去了原有的私秘感,生存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此时的探戈舞开始不再仅仅是社会底层者所跳的舞蹈了,社会的中上层亦把举行探戈舞会变成时尚流行开来。
1913年由于探戈舞在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成功演出,使整个巴黎掀起了探戈风暴。在之后的十年里,探戈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巴黎倍受欢迎。探戈在欧洲的流行浪潮影响到了阿根廷,阿根廷的贵族和上流社会开始举办探戈舞的舞会,引起了全民效仿,由于的政策的限制,阿根廷的妓院被迫关闭,这对探戈舞由妓院舞蹈开始走入正规的舞厅也对舞蹈文化烙印的改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时候的探戈在舞蹈发展的同时,探戈音乐也取得了极大地发展,此时的探戈音乐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舞曲存在,它被音乐家们从探戈舞蹈中抽离出来从而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类型。探戈音乐已经进入了类似咖啡馆这样的场所,听音乐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探戈音乐的歌词也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典型,而“探戈人与专业作曲家”结合的“探戈音乐家”也在这时相继出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探戈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在探戈的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舞的普及率亦达到出乎预料的高峰。探戈舞得到了人们疯狂的喜爱和追捧,探戈的热潮快速由南美洲蔓延到欧洲和北美洲的纽约、伦敦及巴黎等城市,探戈舞变得越来越流行,故此时也被称为探戈舞蹈的第一个黄金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战争的影响波及到了阿根廷,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政府的限制,例如禁止在公共场合聚会,夜晚实施宵禁等。甚至连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力自由,比如投票选举和言论的权利都被政府给剥夺了,政治和生活的自由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迫于政权的压力,这时候的探戈变得沉默了, 在公众场合人们开始远离探戈舞,不再那么频繁的出现在剧院、咖啡馆,甚至都不敢提及探戈,探戈进入了低谷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晚期,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再度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探戈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自此探戈舞蹈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二重唱也被加入了探戈音乐中。1946年,贝隆夫人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她自小就与探戈结缘,十分喜爱,因而对探戈极为推崇。再加上新媒体影像广播技术的发展,为探戈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媒介和平台。一系列的条件促成了探戈舞第二个黄金期的鼎盛十年,这个时期的探戈舞无论是创造力或者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探戈开始复兴,阿根廷政府批准专业的探戈艺术家赴国外教学和演出,使阿根廷探戈走向了世界,探戈舞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得以复苏, 使得新一代的人们首度发现探戈舞蹈的魅力。
现状
现在每到节假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大小剧院,酒吧、咖啡馆,乃至街头巷尾、公园里都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探戈。除此之外,专门教授探戈舞蹈的俱乐部、探戈沙龙、探戈学校也在北美洲、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相继出现,探戈舞蹈呈蓬勃发展之势。阿根廷全国各地每年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探戈艺术节活动,规模宏大,样式丰富、 内容多彩,除了剧场演出外,还在市中心的一些著名街道和广场举办露天舞会。探戈舞蹈不仅仅在欧洲、美国十分火爆,就连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也都纷纷掀起了探戈热。国际上每年举办的大规模的探戈艺术节达到了数十个,每一个艺术节都门庭若市、十分火爆。
艺术特点
舞姿
探戈舞中舞姿有闭式舞姿和开式舞姿,在跳探戈舞时, 握持要紧密, 垂直移动身体。
闭式舞姿
男士双脚并拢右脚略后,与左脚脚掌对⻬;膝盖略弯曲,腰背挺直;大臂侧平举,左手小臂斜上收回至90度(或小于90度),右手小臂斜下收回至80度位置;头部左转45度。女士双脚并拢右脚略靠后,与左脚脚掌对⻬;膝盖略弯曲,胸腰以上斜上打开;大臂侧平举,右手小臂斜上收回与男士相对称,左手小臂平收,经过男士大臂外侧,手⻁口卡于男士腋下;头部左转45度。如下图:
开式舞姿
男士在闭式舞姿的基础之上,上身左转;重心腿为右腿,左膝略屈置于身侧。女士在闭式舞姿的基础之上,上身右转,头向右转动;重心腿为左腿,右膝略屈置于身侧。如下图:
舞步
基本舞步
探戈基本舞步包括常步、直行侧步、分式左转步、右摇转步、直行连、右担装歩、井式滑行歩、右滑行装至装歩、井退滑行歩、四快歩 、追基逐步、侧行连步、并退左滑轴转步和基本左转步、反抑制步等,这些舞步既舞本步可穿插连接又可交叉连接,既可单人练习又可双人练习。部分舞步如下图:
标准舞步
探戈标准舞步包括双走步及连接步、侧行并步、后退截步、基础左转、行进连接步、追逐步、右行追步、并退扫步、并进连接步、外侧分式左转,女伴外侧结束、外侧迴旋步—侧行结束、右摇摆转步、五快步。
花样舞步
探戈花样舞步包括双并退扫步、右转并退、右剑步、侧行锁步、滑行锁步、并退左转滑轴转、基本左转、滑旋转折、左剑步、并步、同脚步、急转五快步、陀螺转、截步。连环舞步如图:
音乐
旋律
探戈音乐的旋律婉转连绵,起伏不大,抒情性较强,多表现如泣如诉的音乐情感。音乐中级进式的模进、半音进行的情况在探戈歌曲中较为常见。动机式的乐句重复进行的情况在探戈舞曲中常有出现,跳跃式的旋律在不同音级上的重复,将一种动荡不安、跌宕起伏的内心感受展现出来。装饰性的三连音、小二度进行中类似弗里几亚旋律进行风格体现出西班牙音乐因素对探戈音乐的影响。而这种因素在探戈音乐中的体现,也使得音乐本身具有一种混合文化的沧桑。
节奏
哈巴涅拉是探戈乐曲中典型的节奏型,基本用固定节奏型伴奏。附点及切分节奏的不连续性既体现了探戈音乐的忧郁情调,体现了一种情感上的不稳定因素。这种节奏型在早期探戈曲中较为多见,而且几乎是贯穿始终的。后来的探戈曲中仍有这种特性节奏,只是不像早期探戈曲中使用得那么频繁了。
另一种典型的探戈节奏是顿挫、坚定的舞步节奏,常用固定节奏型伴奏。这种节奏是从附点节奏变化来的,连续的加强拍不仅体现了哈巴涅拉节奏,还使人感受到蕴涵在舞曲中的坚定、顽强的情绪。
探戈音乐受到非洲音乐节奏中鼓的影响,在探戈音乐中表现为8度加重低音和饱满的和弦音响,像是在模仿那种鼓的声音效果。对于探戈音乐而言,一般都会通过乐器曲将节奏特点通过探戈舞曲着重表现出来,探戈歌曲具有婉转连绵性特点,而探戈舞曲具有铿锵有力的特点,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旧能够从探戈歌曲中感受到探戈舞曲的典型节奏。
结构、调式与和声
早期探戈的音乐结构以三段式为主,有时也出现不规则的边缘曲式结构,每个乐段16小节、两句式,内部多为方整性结构。1920年以后,标准结构的探戈曲将原有古典音乐那种每部分16小节的三段体结构压缩成同长度的(14-20小节)两段体结构,两段体结构成为主流。三段式的探戈曲较之两段体而言,主要是多了一个Trio(三重奏或三重唱)段——一种包含小提琴、吉他和长笛的三重奏,也有可能是为钢琴独奏或者由钢琴伴奏的演唱的曲段。新的探戈三重奏包括钢琴、小提琴(或低音提琴)和小六角风琴。
探戈曲的调式一般属于大小调的范畴,富有忧伤情感的探戈曲,一般以小调式为主,经常出现大小调式的波动,段落之间往往出现调性的对比,或同名大小调的调式交替,或建立在主音五度音关系上的调式转换,或平行大小调的调性转换。暗淡的小调色彩恰与探戈的伤感情绪相吻合。
早期探戈的和声学配置与许多民俗音乐一样,主要使用简单的I、IV、V主和弦进行。随着探戈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被用于探戈音乐的创作中,探戈音乐已明显地感染上了新时代的气息和特征。和声进行变得复杂,更多副和弦、和弦外音变化音级的运用,增添了探戈曲丰富的感情色彩,丰富多彩的和声运用在探戈歌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探戈的音调属于大小调,忧伤情感比较丰富,段落之间的调性对比比较明显。比如常用的一些暗淡的小调色彩非常符合应用于表现探戈中的忧伤情感。
一般舞曲在结束时都是从弱到强,而探戈的表现形式与此不同,大部分探戈音乐在结束时都是由强到弱,所以这也被认为是探戈音乐与其他音乐不同的最为典型的特征,不论是早期探戈还是现代探戈,表现形式依旧如此,采用这种表现形式作为舞曲结束的表达,虽然少了一种激昂的情绪,但是也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一种激昂、激情过后表现出的失落感,充分的彰显出了探戈音乐中黯淡的色彩特征。
场地
探戈舞比赛一般在⻓24米,宽15米的⻓方形场地上进行。场地要求 不反光、防滑、 平整、四周有界线。
服装
男士服装
男士穿传统式燕尾大礼服,衣服大小应合身,颜色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穿黑色或与服装同色的软底平跟缚节皮鞋。鞋子应软、轻、合脚、美观, 鞋底用牛皮毛面向外反做,以防滑倒。
女士服装
女士应穿夜礼服式露背⻓裙,裙⻓不能超过脚,以免妨碍动作和遮住足部;舞鞋的鞋面颜色应与衣服相同。鞋带柔软,束在脚背上,鞋扣系在高跟鞋底的足弓处,这样既美观又可防止鞋扣磨损或钩坏衣裙。
艺术类型
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探戈,是现今各类探戈的祖源。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代表了阿根廷的草根性,但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休闲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早期它不称探戈,而称为Milonga,是由一种阿根廷民族舞蹈演变而来。当时这种舞蹈备受民众的排斥,被称为“中下阶级的色情媒介舞蹈”,也被称为是“男士问的舞蹈”。阿根廷探戈舞风格飘逸、洒脱、典雅、含蓄。阿根廷探戈两个舞伴的身体要并行直立,舞者面容严肃冷峻,互相深情凝视,经常拧身转头、左顾右盼。
英式探戈
英式探戈是英国人的探戈,异于华尔兹的握持。阿根廷探戈因其独特的贴脸靠肩握持,加上舞步中男女四腿的纠缠环绕,在自傲清高的英国人眼中,被划上了色情的等号,遭到了排斥。到1907年,英国伦敦才肯认定阿根廷探戈是社交舞蹈的一种。1920年左右,给予了制式化,由于其制式模板的发行,在推广上势如破竹。从此在阿根廷人眼中的异种探戈——“英式探戈”,逐渐取代了“探戈”这两个字。英式探戈有固定的舞步名称,每个舞步的行径路线、角度、都有一定规范,舞步的串联有一定的常用的衔接方法,只是在衔接方向时,舞蹈动作有一些流畅的变化。英式皇家探戈完全是用身体内力引导肢体爆发力的,所以表现出了刚强的效果。英国的舞蹈家们长久以来都极力推崇礼仪规范的皇家探戈。男舞者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女舞者舞姿优雅文静、婀娜多姿,颇具淑女风范,高贵典雅就成了英式皇家探戈舞的标志。
美式探戈
美式探戈,1910年至1914年间因阿根廷的舞蹈教师在美国推广逐渐受到注意而开始流行。美式探戈流行初期,其上身握持接近阿根廷式,但腰腿脚部的动作属改良式,而舞步移动则像英式探戈般,舍弃了原地彼此对绕,多采用大步移动的方式。随着英式探戈的流行,在握持与舞步方面,美式探戈产生了偏向英式探戈舞发展的趋势。 美式探戈浪漫性感,举止优雅。男舞者往往自大热情,女舞者往往浪漫性感。
中国台湾探戈
中国台湾探戈在朝鲜战争至越战期间,由驻台美国军队所引进,因此美式探戈是台湾探戈的前身。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民族风俗的差异, 台湾人不能完全接受美式探戈,也接触不到浪漫热情的阿根廷探戈。很有创造发明能力的台湾舞者发展、改造、自创了一种台湾探戈,在舞蹈时没有西方探戈男女舞伴肢体的大面积接触,男女舞伴只有握持时手背的接触。台湾跳探戈舞的目的是社交、休闲和娱乐,所以跳探戈舞是轻松、愉快的,不像英式探戈有竞技性。台湾探戈舞步多样化、复杂化,节奏缓慢,步伐悠闲,舞曲别具一格。台湾本土特色的音乐节拍和节奏速度体现出自成一家的特点,这也是台湾探戈能成为世界五大探戈之一的原因。
竞技性探戈
竟技型探戈是以英式探戈为根基的探戈,但在握持上却脱离了旧有英式探戈的方式,采取较夸张的态势,基础舞步上保有英式的架构,在竞技舞步的排序与音乐变化上,却与传统英式探戈全然不同,其效果是爆发性地吸引人。竞技型探戈舞具有敏捷轻巧、热闹非凡的特点。竞技型探戈有两种舞蹈风格,一种是敏捷轻巧型,一种是军事行军型,二者各有特点和风格。敏捷轻巧型探戈的舞蹈动作,如猫、虎类动物一样敏捷,舞步行进时悄无声息,但是给人造成一种气氛,所经之地就好像风沙千里、落叶四散,舞蹈动作十分迅速。军事行军型探戈舞,具有夸张奔放、大动作的舞步。音乐配器中的打击乐非常突出,锣声鼓声热闹非凡。军事行军型探戈的霸气和威力,很有血腥味。敏捷轻巧型和军事行军型探戈二者都是竞技型探戈。 二者有个共同点,就是瞬间由移动转入静止,产生独特的探戈舞蹈动作。按照舞者的喜好,二者可以单独使用或交替使用。
代表人物与作品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出生于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是探戈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小接触到古典音乐、探戈音乐以及爵士乐等多种音乐风格,并学习了班多钮手风琴。他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能够独立在表演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且可以诠释深层次思想文化哲理的纯音乐形式,创新建立了“新探戈音乐”乐派,被誉为“阿根廷探戈音乐之父”。代表作品有《自由探戈》《遗忘》《伟大的探戈》、《探戈的历史》和《为探戈而作的四重奏》等。
卡洛斯•加德尔
卡洛斯·葛戴尔被誉为“探戈歌王”,于1890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的图卢兹市,1935年因飞机失事而丧生。他在阿根廷度过了童年时光并于1923年取得了阿根廷国籍,是一位集歌唱家、作曲家和演员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家。幼时随母亲移居阿根廷,多年的底层生活让他对人民大众的生活与疾苦十分了解和感同身受。 加德尔探戈声乐作品的歌词通常具有戏剧化的情绪特征,或充满着悲伤沉痛,或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或赞颂炙热的爱情,或表达悲观宿命主义等等。其探戈声乐的时代性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他所做的艺术革新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其作品在拉丁美洲、欧洲乃至整个西半球引领了一阵探戈风尚。代表作品有《纽约的金发女郎》《回来》《一步之遥》等等,其中《一步之遥》运用于电影《真实的谎言》《闻香识女人》《辛德勒的名单》。
莫拉·戈多伊
莫拉·戈多伊是近代阿根廷最知名的探戈舞王,是阿根廷探戈最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她曾荣获阿根廷总统亲自颁发的勋章及年度“最佳艺术家”称号,她还是美国好莱坞签约的“探戈女王”,出场费高达数十万美元。莫拉·戈多伊早年结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剧院,并前往俄罗斯进修芭蕾舞,很早就以亮丽的造型和精湛的舞技走红欧、亚、美洲。莫拉·戈多伊创建的阿根廷探戈舞蹈团是一支顶级探戈舞团,舞者都具有一定的芭蕾舞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表演舞技高超,情感丰沛。舞团是阿根廷的一张文化名片,曾在历任阿根廷总统的就职典礼及重大国家庆祝活动中表演,莫拉·戈多伊也是阿根廷除了“球王”马拉多纳外最著名的文化形象大使。代表作品有《阿根廷探戈》《探戈女郎》。
传承和保护
阿根廷探戈作为阿根廷名列首位的文化象征得到了国粹应有的保护和发扬。早在19世纪初,它起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卡港口区的移民水手中,融入了西班牙、阿根廷、非洲民间舞元素。阿根廷探戈,流行于现今时日各类探戈的祖源。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代表了阿根廷的草根性,但它不是休闲的一种,已是文化的一种。
自1990年起,一系列相关法律、政令和政策的出台,为阿根廷“振兴探戈”运动打造了充分的“先手优势”,探戈在阿根廷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将探戈打造为国家文化名片、拳头文化产品的思路得以统一。与此同时,布宜诺斯艾利斯( 简称 “布市”) 政府将探戈节和探戈电台作为其政府行为的两大“抓手”,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大众传媒这两条路选得十分精准,也确实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990年7月,阿根廷颁布了第1235号总统令, 指出“探戈应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被收集、整理、研究和抢救”,“阿根廷探戈学院”被正式更名为“阿根廷 国家探戈研究院”,在探戈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6年,阿根廷国会正式通过《探戈法》,宣布探戈( 包括音乐、文学、舞蹈以及相关的视觉表现方式) 为阿根廷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和传播与探戈相关的一切活动,包括与探戈相关的演出、展览、教学、研究、出版、收藏等活动,所有阿根廷设在海外的文化和旅游推广机构都有义务将探戈作为其重点推介对象。
21世纪的探戈早已成为阿根廷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当今政府也将其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加以珍视,制定出各种法规以保证它得以传承和发展。早在1974年胡安·庇隆第二次当政时期,政府就出台了法规要求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探戈所占比例不能低于三分之一,80年代中期劳尔·阿方辛通过民选上台后更是大力扶持探戈艺术,阿根廷国家探戈学院于1990年6月28日建成开学,第一部《探戈法》于1997年由阿根廷政府颁布,世界探戈博物馆2003年12月在布市建成开放,每年的国际探戈艺术节吸引超过40万名国内外观众,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最盛大的文化盛事。
阿根廷有许多节日庆典和纪念日都是由阿根廷探戈衍生出来的,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阿根廷探戈中国艺术节和探戈日。探戈艺术节在每年的8月中旬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节日通常持续两个星期,这期间举行上百场与探戈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所有的活动都免费向公众开放,世界探戈舞锦标赛则是探戈文化节中的重头戏。第一届的比赛在2003年举行,此后每年的八月份都会如期举行,比赛期间会有许多来自阿根廷本地和世界各地的众多探戈舞者参与比赛。每一届锦标赛都会评选出两种探戈舞类型的冠军——沙龙探戈冠军和舞台探戈冠军。其中报名参加沙龙探戈比赛的舞者人数较多,多数为非职业探戈舞的爱好者,沙龙探戈舞由传统舞厅兴起,是阿根廷最为普及的一种舞蹈。锦标赛的章程中写道:“评判沙龙舞主要靠高雅品位和通俗的舞蹈编排,例如完美的拥抱、经典的风格,还有节奏和韵律等。”而参加舞台探戈比赛的舞蹈爱好者较少,比赛选手多为职业的舞者和资深爱好者,这种舞蹈要求更绚丽的舞蹈编排和更精致的舞蹈妆容。担任比赛的裁判为阿根廷享有声望的教师、舞蹈演员和舞蹈教练学会的80名专家评委将决定谁是最后的冠军。评判舞蹈好坏的标准要看编舞组成、舞台空间区域的使用、艺术感染力、两人的协调性,以及服装和化妆。现在这项比赛已经成为了阿根廷面对世界的一张友好名片。探戈日被定在每年的12月11日,开创者为本·摩尔(Ben Molar),以纪念阿根廷探戈音乐创始人——伟大的指挥家和流派创新人胡里奥·德卡罗(Julio De Caro)和演唱创始人——探戈歌曲演唱的领军人物卡洛斯·葛戴尔(Carlos Gardel)。
2011年8月3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月亮宫”体育馆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探戈锦标赛舞台探戈项目决赛中,马克斯·范德伍尔德和索兰赫·阿科斯塔获得冠军。
2013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探戈大赛中国选拔赛”暨阿根廷探戈全国锦标赛进入中国,是中国国内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探戈赛事。该赛事的冠军选手将代表中国参加每年8月在阿根廷举办的阿根廷探戈世锦赛,并直接进入半决赛。
2017年6月20日至25日,包括探戈舞蹈比赛在内的麦德林国际探戈节于在哥伦比亚麦德林举行。
2019年9月28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当地举行探戈节活动,职业探戈舞者与探戈业余爱好者热辣共舞。
价值和影响
探戈作为一种舞蹈样式,在不同地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广泛接受、喜爱,它确实可以当之无愧地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誉。这一荣誉和它在国际上的广泛流行是分不开的,在众多流行探戈舞种当中,国际标准舞规范下的探戈是流行的母本基础。1925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举办了首届国际标准舞大赛,其中国标化的探戈舞是以西班牙探戈为基础,并融合世界上各种探戈的“花步”,整理,规范、列入比赛、制定标准而成。从此,探戈舞转型为英国皇家国际标准舞探戈舞。探戈舞进入英联邦体制以后,因为探戈舞蹈风格充满阳刚之气,不论男女跳探戈都显得干练利落,舞蹈动作顿挫有致,因而在标准舞中被誉为“最具观赏性的舞蹈”。
2009年,在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24名成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的申请,正式确认探戈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探戈传统,现在已经为世界所熟悉,是由位于巴拉它河盆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的底层人民发展起来的。在这片区域的欧洲移民中混杂着非洲奴隶的后裔,以及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即该地区的原住居民;各式各样的习俗、信仰和仪式融合、转变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作为最能够帮助人们认知这种特性的体现形式,探戈音乐、舞蹈和诗歌具体表达并且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对话。探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的传统舞厅里表演和流传,即使在它适应新环境和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也在全球各地传播着这个群体的共同精神。这一群体容纳了音乐家、专业的和业余的舞者、编舞、作曲家、歌曲作者、探戈艺术的教师和传承人,他们是探戈文化的具体表现。在阿根廷和乌拉圭,探戈也融入到了国家传统的庆典之中,反映出这种流行的都市音乐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喜爱。
阿根廷政府将探戈视为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原本象征性、非物质的文化元素与产业结合起来,转化为物质性、可触摸的资产与服务,并在市场中进行流通,使探戈具备了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探戈已成为阿根廷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探戈还不断“开枝散叶”,有力带动了旅游、电影、电视和出版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探戈,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都要借助探戈这一文化要素丰富其产品与服务。探戈产业的高附加值及高辐射效应,着实在阿根廷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作用。在探戈的有效助力之下,旅游成为阿根廷的第三大出口创汇产业,2013年的创汇额达61.7亿美元。
探戈音乐也给西方古典音乐家们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当今乐坛形成 了以古典音乐方式重新演绎探戈作品的热潮,其中如大提琴 家马友友的《探戈灵魂》、小提琴家克莱默的《纪念皮亚佐拉》、钢琴家、指挥家巴伦波伊姆的《探戈》、大号演奏家巴兹维克的《舞蹈》、克洛诺斯弦乐四重奏团的《五个探戈情愫》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探戈音乐的敬意。
参考资料
阿根廷“探戈女王”起舞大剧院_文化新闻·艺术_新京报电子报.新京报电子报.2023-09-18
世界探戈锦标赛舞台探戈决赛在阿根廷举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02
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探戈大赛中国选拔赛即将启动-国际在线.国际在线新闻.2023-10-02
麦德林举办探戈节.今日头条.2023-10-02
乌拉圭举行探戈节 探戈爱好者齐聚一堂热辣共舞.今日头条.2023-10-02
探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2
阿根廷 乌拉圭 共申探戈入“世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