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罗市(Miluo City)简称罗城,别名“龙舟故里”“洞庭新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岳阳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辖区面积1562平方千米。汨罗市东与长沙市长沙县接壤,东南部与长沙市望城区接界,西邻岳阳市湘阴县和益阳市沅江市,北接岳阳市岳阳县,东北与岳阳市平江县交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汨罗市常住人口为560725人。
汨罗市地处洞庭湖平原东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地形主要有山地、岗地、平原及丘陵。汨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境内主要河流有湘江、汨罗江等。汨罗在夏商时期属荆州,为三苗部落所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约公元前689年,熊通灭罗国后将其遗民迁至今汨罗境内筑城而居。此后汨罗先后隶属长沙郡、长沙国、湘州、岳阳郡等,唐武德八年(625年)并入湘阴县。1966年2月设置汨罗县,1987年9月设县级汨罗市。1995年,汨罗市改为湖南省直辖,岳阳市代管。截至2022年12月,汨罗市下辖15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归义镇。
汨罗市是环洞庭湖经济区重要城市,处于长沙市、岳阳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是长株潭城镇体系规划中区域节点城市。汨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生猪调出大县,拥有机械、农机制造、食品加工及再生资源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0亿元,产业结构比为10.4:42.8:46.8。汨罗市于2022年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第100位。
汨罗是屈原行吟求索、投江殉国之地,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中华诗词之乡”,获评“中国龙舟名城”,“端午、龙舟、诗歌”成为三张文化名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子国城遗址、汨罗市屈原纪念馆和任弼时故居等历史人文古迹,有AAAA级旅游景区汨罗江旅游度假区(屈子文化园)等景点及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有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和屈子祠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名由来
汨罗市以河流得名,辖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名为汨罗江,因此得名汨罗。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在新石器时代,汨罗江畔已有先民们繁衍生息。夏商时期,汨罗属荆州,市境为三苗部落所居。春秋战国时期,汨罗市境属楚国,有附庸国罗子国。约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灭罗子国,将其遗民从宜城(今湖北宜城)迁至丹阳(今湖北秭归)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随后将罗子国遗民迁至湘江流域,在汨罗江尾闾南岸(今汨罗城区西)筑城,取名“罗城”,战国晚期隶属楚国黔中郡。秦始皇元年(前221年),在此地设置罗县,治所仍设罗城,隶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徙衡山王吴为长沙王,长沙郡改为长沙国,罗县随隶。东汉刘秀建武七年(31年),恢复长沙郡,隶属荆州,罗县仍隶属长沙郡;桓帝熹平年间(172-178年),划出罗县东部置汉昌县;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与孙权分荆州而治,罗县和汉昌县属孙吴,直至三国末年。
晋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吴国,罗县和汉昌县仍隶荆州长沙郡。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广两州地设置湘州;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废湘州,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恢复湘州,四年后又废;罗县和汉昌县则随长沙郡依次改属湘州、荆州。
刘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至刘骏孝建元年(454年),湘州五次置废,长沙郡及所辖罗县、吴昌等县随之改属。废帝元徽二元(474年),为安置巴峡流民,析罗县、益阳、湘西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湘阴县,罗县、汉昌县和湘阴县同属长沙内史。萧衍大通二年(528年)至太平元年(556年):分湘阴地设置罗州,州治夹城(今汨罗市汨罗镇夹城村);析罗县南部置湘滨县,县治城江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析罗县东部、吴昌县西部置岳阳县,县治长(今汨罗市长乐镇新村);析罗县北部置玉山县,县治玉山城(今汨罗市屈子祠镇农科村玉山);设立岳阳郡(郡治今汨罗市长乐镇长南村),辖罗县、吴昌、湘阴、湘滨、玉山、岳阳6县。陈霸先永定年间(557-559年)废罗州,罗县、汉昌县和湘阴县仍隶岳阳郡,改属巴州。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为岳州,废岳阳郡而设立玉州(州治今汨罗市屈子祠镇玉笥山),吴昌、湘滨两县并入罗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撤玉山县并入湘阴县(治所在今汨罗市长乐镇长乐街);次年撤玉州改为岳州,罗县和湘阴县改隶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岳州为罗州,后改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阳市城区),罗县和湘阴县先后隶罗州、巴陵郡。大业十三年(617年),罗县县令萧铣起兵反隋,号称梁王,罗县和湘阴县属梁。
李渊武德四年(621年)11月,唐军攻降萧铣,废巴陵郡,设置巴州,两年后改称岳州,罗县和湘阴县先后随隶;武德八年(625年),撤罗县,并入湘阴县(治所今汨罗市川山坪镇城江村),隶属岳阳市。从此,今汨罗市境长期归湘阴县,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开宝元年(742年)改岳州为巴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岳州,湘阴县随之所隶,属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开平元年(907年),马殷被封为楚王,湘阴县从岳州划属潭州。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受封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湘阴县还属岳州。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周行逢占据湖南省,将湘阴县划属常德市。
赵匡胤干德二年(964年),湘阴县从朗州归隶岳州,属荆湖北路;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改隶潭州,属荆湖南路。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年),湘阴县升为州,隶属潭州路总管府;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改潭州路为天临路,湘阴州随属。
明清时期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湘阴县复为县,隶属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改潭州府为长沙府,湘阴县随属,均隶属湖广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清顺治四年(1647年),湘阴县始为清代管辖,隶属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康熙帝三年(1664年),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下设四道,湘阴县隶长沙府,属长宝道。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三年(1914年),改置清代在湖南省所设四道,湘阴县改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撤道,湘阴县直属省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进入湘阴县境后,10月份成立湘阴县苏维埃政府,在县境东部4个区、39个乡建立苏维埃政府;次年,中国工农红军撤离,湘阴县东部行政区划恢复前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湘阴县设十个区,汨罗市境属第一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仍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废除乡保甲制度,湘阴县设十个区;9月组建人民政权,设13个区,汨罗境内主要属第五区,区公所驻长乐街。1958年,以人民公社替代乡镇行政建制,湘阴县设26个公社。1966年2月,拆分湘阴县东部33个公社设置汨罗县,隶属岳阳专区,县城建于高泉山。1968年,岳阳专区更名岳阳地区,汨罗县随属。1984年撤人民公社,恢复乡行政建制。1986年1月,撤岳阳地区,设立岳阳市,汨罗县随属。1987年9月,撤汨罗县,设立县级汨罗市,仍隶属岳阳市。1995年,汨罗市改为由湖南省直辖,岳阳市代管。2000年12月,撤屈原农场,设立屈原管理区。2015年,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汨罗市辖1个乡、1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风凰乡、河市镇、营田镇、天间街道办事处由屈原管理区实际管辖。截至2022年12月,汨罗市下辖15个镇和营田公务中心,市人民政府驻归义镇。
地理
位置境域
汨罗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洞庭湖平原东南部,位于东经112°51′-113°27′,北纬28°28′-29°27′,东部与长沙市长沙县接壤,东南部与长沙市望城区接界,西邻岳阳市湘阴县和益阳市沅江市,北接岳阳市岳阳县,东北与岳阳市平江县交界;辖区南北相距66.75千米,东西相距62.5千米,总面积1562平方千米。汨罗市南距省会长沙市74千米,北离岳阳市区66千米。
气候
汨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以1月、4月、7月、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其平均气温分别为4.4℃、17.0℃、28.9℃、18.1℃,1月最冷、7月最热,年平均气温17℃;热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650.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其中71.6%集中在7-10月;全年太阳辐射总热量为107.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60天;雨水集中,属多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345.4毫米。汨罗市属典型季风气候区,风向、风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两季以北风居多,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2米/秒。
地质
汨罗市位于杨子准地台雪峰地轴中段,东部为临湘地穹的瓮江一幕阜山隆起地带,西部为洞庭湖下沉的过渡性地带,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元古界冷家溪群、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下第三系中村组、第四系。汨罗市岩浆岩广布,主要有望湘(铜盆寺)岩体(同位素年龄98百万年至186百万年之间)和长乐街岩体,在市境内的出露面积分别为300平方千米以上和50平方千米以上。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的暗色闪长花岗石,分布于川山坪镇袁家大屋附近;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玉池、川山坪、高家坊等地,出露面积175平方千米;燕山晚期第三次侵人的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沙溪镇、白水镇、黄柏镇、汨罗与平江县交界处的官星坪等地。
地形地貌
汨罗市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由山地向滨湖平原呈梯降过渡,西北部地平开阔,东部和南部均为连绵山地,因而辖区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全市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岗地、平原、山地及丘陵,其中岗地占辖区面积39.28%,平原占18.95%,山地占17.86%,丘陵占3.12%,另有水域占20.79%;汨罗市东有幕阜山余脉智峰山,南部有飘峰山、神鼎山、影珠山、玉池山、湖鼻山、密岩山等,东南部的玉池山达摩峰海拔777.5米,为全市最高处;岗地是汨罗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面积为613.51平方千米,占汨罗辖地面积39.28%;平原位于汨罗江及其支流溪谷两侧,由中部向西北部呈扇形展布敞开,面积为296.01平方千米,海拔绝大部分在50米以下;丘陵多处于岗地与低山过渡地带或山地余脉末梢,海拔一般在110-250米之间,有全市最低点磊石乡二沟村二道沟,海拔24.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汨罗市地处东洞庭湖南岸,湘江、沅江和汨罗江尾闾,境内河道纵横、水域辽阔,共有河流(含溪流)115条,总长654.9千米,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条,湘江水系有白水江、白沙河、沙河、九雁水;洞庭湖水系有汨罗江及支流汨水、罗水等。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湘江汨罗段,全长26.7千米,水域面积约8万亩;水汨罗段,全长9.7千米,水域面积约5万亩;汨罗江汨罗段,流长63.5千米,水域面积约38万亩,汨罗江发源于修水县,上游称汨水,在大洲湾与罗水汇合而成汨罗江,是洞庭湖水系中仅次于湘、资、沅、的第五大水系,全长253.2千米,流域面积5543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1年,汨罗市共有水库352座,其中有中型水库3座,蓄水量7741万立方米;小Ⅰ型水库38座,蓄水量5986万立方米;小Ⅱ型水库311座,蓄水量4508万立方米。其中1979年建成的汨罗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年调节中型水利工程,总面积15.4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57.68米,总库容1210万立方米;汨罗水库灌区是以汨罗水库为骨干水源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21万亩,灌区骨干工程有干、支渠16条,干支渠总长80.246千米。
截至2019年9月,汨罗市境内分布有14座小型水电站,以防洪、灌溉为主,个别水电站兼备供水功能。其中,兰家洞一级电站于1980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000kw/3台,水库容量6420万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的综合利用功能。
土壤
汨罗市的土壤成土母质有四种: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花岗石母质、板页岩母质及云母片岩母质、红岩母质,由此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全市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等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35个,土种103个。其中水稻土有45.6万亩,红(黄)壤94.57万亩,紫色土11.57万亩,潮土 2.54万亩。土壤分布方面,汨罗市南部主要为红(黄)壤水稻土区,中北部为红壤水稻土区,东北部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区,汨罗江流域为潮土及水稻土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汨罗市年平均降水量1345.4毫米,年降水总量21.3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44.65亿立方米,尚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为28.43亿立方米。辖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好,地下水储量24.21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2.36亿立方米瓦。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汨罗市的主要土地资源为:耕地78.44万亩(52291.9公顷),其中水田占92.55%、旱地占7.45%;园地3.68万亩(2451.43公顷),林地91.05万亩(60700.74公顷),草地4894.05亩(326.27公顷),湿地4.28万亩(2850.52公顷),另外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60万亩(21067.4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43万亩(4288.7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65万亩(20429.43公顷)。
矿产资源
汨罗市已经探明部分储量的矿种,主要有金、白陶土、石英、花岗石、长石、耐火粘土、砖瓦用粘土、砂砾石等八种,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汨罗江河床和沿河两岸地层中,矿床属现代河床冲积型砂金矿,区域范围包括长乐、天井、黄市等乡镇,矿化面积500平方千米,预测地质储量20吨左右,是已探明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矿床;高岭土分布于白水、古培、新市等乡镇,总储量5000万吨,可淘洗精泥1250万吨;石英分布于智峰、三江、大荆等乡镇,总储量10万吨以上;花岗岩分布在白水、川山坪、长乐、古仑等乡镇,总面积509平方千米,地质总储量在500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采利用储量7000万立方米以上。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汨罗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境内共有蕨类植物15科25种,裸子植物7科13种,被子植物门94科383种,主要植被有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主要用材树种有松、杉、樟、、孟宗竹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水杉、鸭脚子
动物
汨罗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昆虫65科168种,鱼类20科90种,鸟类28科50种,哺乳类16科29种,主要爬行纲有鳖、乌龟、蟹等,鱼类主要有草、青、鲢、、鲤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鲮鲤(鳞甲目)、金钱豹、江豚(江猪)、大灵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属(中国大鲵)、猴面鸟等。
生态功能区
屈原管理区的前身是为治理洞庭湖而于1958年围垦而建的大型国营农场,发展为综合型中国农垦集团企业、管理区,境域属洞庭湖湿地生态类型,动植物种类较多:蕨类植物15科25种,裸子植物7科13种,被子植物94科383种,水生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湘莲、茭白、芡实、水芹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水杉、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钱杉等;鸟类有28科52种,鱼类12目22科97种,两栖动物和爬行纲22种,哺乳类动物10科20种,昆虫纲65科17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江豚属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猴面鸟等。
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范围包括汨罗江干流汨罗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涉及周边新市镇、归义镇等乡镇,以汨罗江和溪流、沼泽、洲滩等湿地为主体,总面积近3000公顷,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共3类4型。公园与湘江和洞庭湖两大湿地连通,处于湖南省湘江-洞庭湖候鸟迁徙路线上,调查记录到鸟类94种,隶属15目39科,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雀形目、共计48种,其次为鸻形目,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普通鵟、燕隼、红脚隼和画眉。公园内有种子植物576种,湿地及周边山林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08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9种。
自然灾害
由于降水充沛、水系丰富、丘岗纵横,汨罗市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尤其每年汛期4~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期。2017年,汨罗市主要遭受了“6·24”“6·30”“8·12”三次洪灾,受灾人口20.79万人,倒塌房屋771间、严重损坏房屋233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8.18万亩、成灾面积9.11万亩、绝收面积4.51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8.35亿元。2022年7月6日,汨罗市神鼎山镇鹅江村双龙组沙溪中学北发生一起滑坡,造成一间民房屋后挡墙被毁,墙体局部受损,掩埋水井一口,冲毁学校操场排水沟30米,灾情等级为小型。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汨罗市下辖15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归义镇。
政治
注: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9月30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汨罗市常住人口为560725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86937人,占51.17%;女性人口为273788人,占48.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8;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165人,占18.58%;15-59岁人口为304420人,占54.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2140人,占27.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86335人,占15.4%。以2022年12月3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统计,汨罗市户籍人口659363人。截至2021年末,汨罗市城镇化率为42.79%。
民族
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汨罗市总人口65.89万人,包括15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95%,少数民族占0.05%,包括蒙古族、苗族、壮族、瑶族、土家族、满族、回族、藏族、侗族、白族、水族、布依族、傣族、畲族14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城关镇、高家坊镇、桃林寺镇等地。截至2016年10月,汨罗市人口数量61.3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回族、苗族、侗族等。
语言
汨罗方言属于湘语方言长(沙)益(阳)片,具有长益片的典型特征,同时它还存在自身的独特性。汨罗方言与湘语长益片的共同特征主要是:古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的,舒声字一般不送气,入声字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声调调值调型与长益片常见调值调型一致。汨罗方言的独特性主要是:没有入声调类,古入声字文读归入阴去,白读归入阴平:知三章组与见组部分字同读塞音等。与普通话相比,汨罗方言绝大多数词的构词形式与普通话一致,但也有一部分词的方言色彩极为浓厚,构词形式也别具特色,主要表现在音节数量、构词语素、词缀及词汇意义方面存有一些差异。
宗教信仰
汨罗市宗教活动以佛教、道教为主,截至2019年9月,汨罗市宗教场所呈整体数量较多、平均规模小的状况,共有登记备案宗教场所55所,其中佛教25所、道教30所、基督教聚会点1个,其中正常开展活动的宗教场所52所;宗教协会组织2个(汨罗市佛教协会和汨罗市道教协会),全市共有教职人员80人。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汨罗,三国时吴赤乌十年(247年),孙吴在罗县隐居山(今汨罗市李家塅镇)建造宏济寺,至清末,有寺、庵149座,历史名刹有资圣寺、国泰寺、桃林寺、佛果寺、玉池古刹等;民国时期,寺、庵或毁于兵火,或改为学校,受戒僧尼减少;20世纪50年代初,僧尼大多还俗,到80年代初开始恢复宗教活动。
道教于晋代传入汨罗,至清末,有道观13座,白鹤观、圣观、集中观是历史上道教名观,其中白鹤观为湘北道教圣地;清末至民国年间,一批道观毁于兵火或改为学校;20世纪50年代后,尚存道观大多被改为公益场所,到80年代初开始恢复宗教活动。
伊斯兰教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传入岳阳县,天主教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传入岳阳,基督教于1990年传入岳阳。
经济
综述
汨罗市是环洞庭湖经济区重要城市,处于长沙市、岳阳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是滨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株潭城镇体系规划中区域节点城市,《岳阳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确定汨罗市中心城区为岳阳市域次中心。汨罗市是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基础坚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生猪调出大县,而且拥有农产品加工等第一产业集群;第二产业方面,拥有机械、化工、制药、轻纺、农机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以及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金融、商务商贸、信息服务等6大领域。2021年,汨罗市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95位、“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10强。
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4.1%;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0.4:42.8:46.8。2022赛迪中部百强县榜单中,岳阳市有4县(市)上榜,其中汨罗市名列第55位,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分别名列第70位、79位、99位。
第一产业
汨罗市的西北平原区为重要的粮油、蔬菜、水产养殖基地,东北丘岗低山区为粮果林综合用地区,中部岗丘区为城镇、工矿、农业综合利用区,南部岗地低山区为综合农业用地区。汨罗市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农副产品有茶叶、鲜鱼、生猪等,以及林产和中药材,农产品门类齐全,农业经济在市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湘北地区的农业大市。汨罗市连续多年获评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生猪调出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0年获评“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汨罗市有着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蔬菜种植技术较为成熟,建成了磊石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大荆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有多个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等无公害绿色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以及多个蔬菜专业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了年生产加工蔬菜15万吨的规模,成为岳阳、长沙蔬菜供应的二线基地。
长乐镇的长乐甜酒产销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被国家九部委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出产的“长乐甜酒”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乐街”于201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成为中国甜酒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粽子作为汨罗的传统产业,长乐镇、三江镇、罗江镇已形成三大糯稻种植基地,白塘镇、屈子祠镇、桃林寺镇建立了优质粽叶种植基地,“汨罗粽子”于201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乐甜酒”“汨罗粽子”“玉池山桂花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1万亩,粮食产量40.5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8万亩,猪牛羊禽肉产量8.1万吨,全年生猪出栏82.2万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
汨罗市拥有机械、化工、制药、轻纺、农机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并且从废品回收经济起步,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进而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园区,建成“一区两园”(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同时,汨罗市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威一期、中立塔吊、超元铝业、同和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三一PC装备、山河智能、巨帆PCB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主导产业链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以三一PC装备及ALC构件、山河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及移动破碎站等项目为主导,大通宝富、湘一机械等服务主机企业的配套产业集群,实现湖南省工程机械“四巨头”齐聚配套园。汨罗市抽水蓄能项目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并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9月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22年投运110千伏百丈变电站和35千伏岑川-智峰线路。2022年,汨罗市的三一集团PC装备制造项目、中南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个项目入选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园区基础设施等产业。
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318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36.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通用设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主导行业实现较快增长;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11.69亿元,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2%;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31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2.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7.1%。
第三产业
汨罗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金融、商务商贸、信息服务等6大领域,其中依托基础优势,利用铁路、公路、港口、公路口岸等交通优势,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引进电子商务物流总部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利用大数据系统,健全“数字汨罗”工程,发展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等;整体开发汨罗江端午文化产业,建设新市慢城古镇、长乐甜酒小镇、屈子祠粽香小镇、弼时红色小镇等特色小镇,推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业,长乐镇、汨罗镇瞭家山社区分别入选文化强链类、乡风文明类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
截至2022年末,汨罗市依托城乡客运一体化成果,在市客运总站建成面积4000余平方米,集信息中心、分拣中心和电商直播等功能一体的市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运营中心,沿全市30条城乡巴士运营线路,利用邮政站点、交通站场、社会快递站点、小商超等,在全市15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客货邮镇村服务站164个,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客货邮物流寄递新业态,加速了城乡资源互融互通,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汨罗市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市)。
202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55.3亿元;全市共有邮政网点30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154个,邮政快包进口投递量430.3万件,出口投递量691.1万件,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496.1万件;全年旅游人次数633.6万人次,旅游收入62.7亿元。
经济功能区
湖南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按照“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2003年建园,形成了循环园有色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和飞地园工程机械配套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入选全国“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三条产业链,成为全国影响较大的原材料产品生产基地、纽约期货市场铜价的监测点、全国再生塑料价格的监测点。园区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并获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等称号。园区已入驻企业366家,2022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98.4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汨罗市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素质教育而著名,原国家教委曾于1996年7月在岳阳市召开“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会议,将汨罗素质教育经验推向全国。汨罗市先后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等。截至2022年末,汨罗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3所:幼儿园119所,在园幼儿18077人;小学99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在校小学生39130人,在校初中学生214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748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011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11人。汨罗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100余人,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90人,是多所高校优秀生源基地,其中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汨罗市共有卫生机构554个,其中医院9所,妇幼保健院1所,专科疾病防治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20所(15家乡镇卫生院,5家非建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诊所、医务室、门诊部72个,村卫生室及下属点446个;卫生技术人员367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55人,注册护士1473人,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695张,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拥有床位总数920张。
文化事业
汨罗市连续举办了中国屈原学会年会、屈原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汨罗江国际端午节、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汨罗江文学奖等,建成国际诗歌交流中心、屈子书院等文化地标建筑,与中国屈原学会联合成立汨罗屈子文化研究院,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楚辞研究中心,与中央文明办、湖南文明办等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 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等。汨罗市花鼓戏剧团创排的一批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特别演出奖”和“文华剧目奖”等。
截至2022年末,汨罗市共有公共文化馆(站)17个、公共图书馆(站)17个、纪念馆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7家,社会公共文化场馆10余家,艺术表演团队9个,基本形成城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10里文化圈”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文化馆获评全国一级文化馆,汨罗镇瞭家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评“最美永州市文化阵地”,长乐镇获评“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等。
科技事业
汨罗市于2021年入选“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22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2022年,汨罗市研发投入11.4亿元,占GDP比重达2.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1.6亿元,占GDP比重34.9%;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42项,交易总额22.6亿元;34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8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46家。截至2023年4月,汨罗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与洞庭实验室合作成立米酒创制中心,建成潇湘要素大市场汨罗工作站,香草美人品牌管理中心成功获批省级众创空间;长乐非遗景区获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与省科技厅联合开展科技特派员骨干培训班,组建上百人的科技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队伍,送技术和课堂到农村等。
体育事业
汨罗市开发民间用划龙舟方式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自沉的习俗,举办了多次群众性龙舟赛,并于2006年至2022年连续举办了18届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承办了2022年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龙舟项目、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龙舟项目资格赛等。连续承办了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热身赛暨湖南省自行车联赛、环洞庭湖流域羽毛球俱乐部邀请赛、岳阳市芝加哥马拉松赛比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2022年承办了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成年组门球、成年组龙舟三大比赛项目,2023年上办年举办了全国社区运动会湖南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岳阳市选拔赛暨湖南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岳阳赛区选拔赛等。汨罗市教育体育局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截至2022年末,汨罗市共有综合性体育馆5座,游泳场8个,羽毛球馆5个。
汨罗籍运动员周倩先后获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摔跤女子自由式75公斤级金牌、2018年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6公斤级金牌、2020年东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6公斤级铜牌等成绩。2022年,汨罗运动员在湖南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获跳高冠军、省校园足球初中总决赛获乙组第一名,在省田径锦标赛获标枪全能银牌、4x100米接力银牌等。在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中,川山坪镇篮球队身东南赛区八强。
人居环境
2022年,汨罗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45天,优良率为94.5%,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AQI指数为83 ,综合指数为3.10;国控、省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满足Ⅱ(二)、Ⅲ(三)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为47%。
社会保障
2022年,汨罗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775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3483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160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6711人,参保率达96.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7139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01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516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62323人;城市低保户1378人,低保标准600元/月,月救助水平达414.6元;农村低保户10428人,低保标准4684元/年,月救助水平达246.6元,全年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47.5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373.6万元。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18家,总床位数1629张,收养入住各类人员726人。
交通
综述
汨罗市拥有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已形成“五纵四横”陆路交通网络:“五纵”自西向东依次为 G240、S201公路、京广铁路、武广高铁、G107,“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沿江大道、S308、G536、伍市至益阳公路,各级公路干线沟通城乡,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80千米,另有湘江、汨罗江通连洞庭湖和长江。
截止 2019 年底,全市共有县级客运站4个,乡镇客运站10个。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客运汽车310辆,全年客运量507.5万人次,铁路旅客发运量68万人次,其中高铁发运量52.2万人次;拥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71台,已开通城市公交营运线路11条。
公路
汨罗市公路交通已形成村道、县道、省道、国道四级联网,城乡村组处处贯通,截止2019年底,全市已形成以许昌—广州高速公路、G4、平益高速为主的公路交通骨架,以 G240、G107、G536、S209、S210、S313、S316、S319、S504、S505、S508 以及多条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公路骨架网络;全市公路网总里程 2617.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3千米,普通国道和省道365.7千米,农村公路2187.2千米。2022年1月,汨罗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最美农村路七月主题评选中,汨罗市西长四季花海路入选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铁路
汨罗市境内铁路有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截至2019年底,境内线路总里程160.03千米,其中京广铁路长108千米,武广高速铁路长52.03千米;境内有铁路客运站2个(汨罗火车站、汨罗高铁站);铁路货运站1个(城南货场)。汨罗火车站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不断扩建升级后升级为三等站,有站台7处,股道11股,最大换算客车线分别为24辆和19辆;2004年改建后的汨罗火车站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设3个候车室,可容纳5000多人候车。武广铁路汨罗火车站(即汨罗东站)位于新市镇合兴村,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营运,是隶属广铁集团的二等站,武广高铁沿线的3个县级车站之一,站房建筑面积6679平方米,设计规模日运送旅客1万人次。
航运
湘江和汨罗江是流经汨罗市的主要河流,通连洞庭湖和长江,其中境内汨罗江常年通航里程70.2千米,为V级航道;位于营田办事处航运社区的营田港码头是汩罗市域内唯一码头,共建有一个100吨级砂石料进口自卸式货船丁靠泊位和一个300吨级200m实体斜坡道泊位,每年进出港货物近200万吨。
公共交通
汨罗市于2018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当年成立城乡巴士分公司,2019年1月正式开通城乡公交运营,运营巴士统一选用新能源车,并实现全部公车公营、全市154个行政村线路全覆盖,于2021年10月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截止 2019 年底,全市共有县级客运站4个,乡镇客运站10个,城市公交中途站298个,农村招呼站234个。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城市公交辆91台,城乡巴士80台,已开通城市公交营运线路11条。
人文
综述
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汨罗江畔已有先民们繁衍生息。夏商时期,汨罗属荆州,市境为三苗部落所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由此使得汨罗之地自古具有三苗、荆楚文化底蕴以及湖湘文化特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大臣、诗人屈原被流放至汨罗一带,后来自沉汨罗江,当地人民为歌颂他的忠贞与高洁,修祠纪念,并用划龙舟、吃粽子、朗诵诗歌等方式纪念,使得汨罗自古形成独具特色的汨罗江文化风俗,传承至今。由此,汨罗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中华诗词之乡”,成为龙舟文化发祥地之一,并于2008年被中原地区龙舟协会授予“中国龙舟名城”称号,汨罗江民间龙舟于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汨罗还流传着源于隋唐的长乐抬阁故事会、地花鼓灯舞、湘北特色的花鼓戏、洞庭渔歌和戏曲、皮影戏、高跷等民俗活动,以及米酒酿制、毛笔制作等传统技艺。
截至2023年2月,汨罗市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三十多处。截至2023年4月,汨罗市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8个。
文物古迹
2019年3月,汨罗市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湘鄂西片区。截至2023年2月,汨罗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处。
任弼时故居
位于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的出生地弼时镇唐家桥,任弼时故居为始建于清代的土木结构建筑,197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4月建成任弼时纪念馆并开放,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任弼时同志的专题纪念馆,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间,6间大展厅共有1200平方米,陈列任弼时生前用过的物品以及文物等,展示任弼时的生平业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屈子祠
又称屈原庙、三闾祠、汨罗庙等,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系为纪念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爱国志士和诗人屈原而修建,是全国仅存的纪念屈原的古建筑,现辟为屈原纪念馆,由牌楼、天问坛、离骚阁、九歌台、九章馆、垂花门、招魂堂、独醒亭、思贤楼九大主体建筑及勾连其间的回廊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罗子国城遗址
春秋时期,罗国族人被楚文王迁徙安置于汨罗江畔建立城邑并取名“罗城”,该城址整体略呈长方形,南面略向内凹,总面积约23.6万平方米,城址东、南、西三面护城河均保存甚好,北面城墙及西面大部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达14米,墙高3米,系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城址西北部、中部地面散见建筑遗存板压、筒瓦和生活器皿残片,城址西南部有一小山丘应为建筑基址;城址内试掘出土有陶鬲、盂、豆、罐,年代在春秋中期,因此城址始建年代至迟在春秋中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4月,汨罗市有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当地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俗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习俗和文化场景自汉代以来就有零散的文字记载。
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
“抬阁故事会”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是汨罗市长乐镇传统节庆民俗活动中保留的一种抬阁表演形式,从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人们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演,内容多为历代忠孝节义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分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类;又分为上、下市街故事会,巡游表演时伴随会旗、彩旗、牌匾、彩灯、锣鼓、乐队等,再配以玩彩龙、舞火龙、舞狮、彩莲船、腰鼓等民俗游艺队伍,上街与下街一比高低。
习俗
汨罗旧时婚娶一般须经过议婚、订婚、结婚三阶段:男家“发八字”,女家“合八字”后“回八字',男家若同意则托媒人说合订婚称“包庚”,在婚前将新娘衣服、衣料及商定的礼金送到女家叫“过礼”,女家将装郎鞋、帽及嫁妆送到男家叫“铺房”,亲友向新娘赠送钱物叫“添箱”。“迎亲”的前一天,男家备轿子送礼品到媒人家“取媒”,结婚称“收亲”,当晚“闹洞房”,新婚夫妇抬茶轮番敬茶,贺客以诙谐吉利之语“赞茶”;正月初二,初婚男女到女家拜年,女家亲友设宴招待“新客”;女方头一年一般在娘家住一半左右日子,俗谓“住头年”。当地旧时称怀孕为“酿肚”,婴儿出生后要备“(男)茶(女)酒”,并鸣放鞭炮到婴儿的外婆家“报喜”,第三天备紫苏、檀香等煎水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满周岁后,外婆家接小孩母子“回窝”,并备茶点邀村邻吃“回窝茶”。
汨罗当地老人年登花甲(60岁),按“男进女满”之俗“做寿”,主家设宴款待邻里亲友,席间必食面条俗称吃“生日面”,午宴前,堂屋中焚香秉烛,晚辈依次拜“寿仙”;60岁以后的生日一般都“做寿”。70岁、80岁、90岁分别称“古稀”“”“”老人,祝寿更为隆重。当地旧时丧葬,因贫富而简繁,病人弥留之际,亲属守护“送终”,死后焚“倒头钱”9斤4两和纸扎的轿子、轿夫及床铺草1束,抹尸、更寿衣、寿靴、立“牌位”称为“小敛”,一两日后“大敛”,迎尸入棺,停堂屋中,朝夕祭奠,五服之内近亲均换素服,举行“家奠”“客奠”,通宵“闹丧”;安葬墓地一般由地生“看风水”选址、定向,送葬队伍由散发纸钱者(俗称“买路钱”)引导,3日内每夜送以稻草结成的火把于坟侧,叫“送烟包”,逢七祭奠。
汨罗当地重视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立夏、端午、中秋节、中元节、重阳节等,一般在十二月中旬即准备年货,二十四日“过小年”,除夕称“三十夜”、吃“年饭”“守岁”,初二至初五,亲朋好友间互相拜年,十二日称“十二朝圆满”,表示过年结束,十五曰闹“元宵节”;端午节端午节,家户门悬香蒲野艾蒿,以酒拌雄黄、大蒜洒地、吃粽子、举行“龙舟竞渡”,纪念屈原。随着社会发展,大部分旧俗逐步被革除,趋向简约、现代化。
饮食
春秋初年,楚文王将罗子囯遗民迁到汨罗江流域安置,从而将楚文化包括楚饮食文化带到汨罗江流域,成为汨罗一脉相承的饮食文化;汨罗江南岸的黄家园遗址出土了七八千年前人工栽培稻的碳化谷粒,说明汨罗是水稻栽培的发源地之一,稻米是汨罗人从古至今的主粮。汨罗的主要农作物还有玉米、油菜,以及茶叶、水产、生猪等农副产品,而且有着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拥有一批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因而食材比较丰富。当地在上巳节习惯吃野荠菜煮鸡蛋,立夏时节有吃鸡蛋和糯米坨子的风俗。汨罗出产茶,当地最流行的是芝麻豆子姜盐茶,将精选的芝麻、黄豆炒熟,配以鲜嫩茶叶、鲜生姜及精盐烧煮冲饮;汨罗酿酒历史悠久,以大米、泥为原料,加以巴豆、细辛、山药、桂枝等草药酿造而成,这种独特的饮茶习俗、酒粬制作技艺及长乐镇独特的甜酒酿造技艺,都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八道
"土八道"是汨罗人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食材资源,在古代创设并传承至今,相传"土八道"由清爱新觉罗·弘历取名,是汨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成为当地人逢年过节、喜庆必备宴席,也是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土八道"包括八个菜品:白切肉、鸡汁千张、油豆腐烧肉、肉末皮粉、土笋子、坛子菜、黄焖土鸡、扣草鱼,都是取自当地土产食材,每两道菜为一季,寓意四季吉祥如意:“白切肉”以优质瘦肉为主要食材,“鸡汁百叶”以鸡胸脯肉、百叶为主要食材,“黄焖土鸡”以当地土鸡肉为主要食材配以香菇等小菜,“油豆腐烧肉”以新鲜猪肉、油豆腐为主要食材,“肉末皮粉”以新鲜瘦肉和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为主要食材,“土笋子”选自于深山中刚出尖的嫩笋,“坛子菜”选用腌好的青萝卜、豆角、条条豆等,配炒新鲜辣椒或炒肉或炒火焙鱼或煮新鲜鱼,“扣草鱼”选用新鲜草鱼配以剁椒等调料蒸制,是"土八道"最后一道菜,寓意年年有余。"土八道"选料精良,刀工细腻,讲究火候,包括蒸、炒、煮、炸、焖、拌、熬、炖等复杂工序及制作方法,集中了汨罗当地的烹技巧和饮食文化的精华。随着时代发展,汨罗人在“土八道”的基础上,对食材、香料、配方和烹饪技艺加以演变,加入长乐人参(当地的萝卜品种)炖腊猪脚、鳝鱼炖皮粉等当地特色菜品,并且以屈原诗歌作品命名为“汨水九歌宴”,使口感更丰富,更具汨罗江畔饮食文化特色。
地方特产
汨罗粽子
相传汨罗粽子起源于当地人祭奠投汨罗江的屈原,成为人们每年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并且逐渐形成独特的粽子制作工艺和系列品种。汨罗粽子用料考究、工艺复杂,采用古代祭品牛角粽形式,选用本地‘三粒寸’糯米、新鲜箬叶及五彩线,纯手工包制,然后经过“两浸”(桂花糯浸泡沥干两次,随后用叶包裹,并用五彩线包扎)、“两煮”(粽子包好后用水煮150分钟,再关火焖煮60分钟),以激发食材本味,使粽子软糯可口。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汨罗粽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成为汨罗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特产。
长乐甜酒
长乐甜酒是长乐镇的特产,酿造始于北宋,清爱新觉罗·弘历驻驿长乐时曾御笔亲题"长乐甜酒",从而名声远扬;长乐甜酒工艺虽不繁复,但在用料及容器、窖藏要求上极其讲究,酿酒用米须采用本地特产的"三粒寸"(也称桂花糯米),酿酒用水须用本地新汲取的深井井水,酒曲须选用本地所产曲花籽制成的甜酒曲,同时采用陶器制品与竹木制品作为酿酒工具,成品清凉透明,口感醇甜。长乐甜酒获中国中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南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区象征
汨罗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屈原行吟求索、投江殉国之地,当地遗存有汨罗市屈原纪念馆、屈原墓等纪念屈原的古迹,建有屈子文化园、屈子书院等旅游景点。而且,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朗诵诗歌等方式纪念屈原,使得汨罗自古形成独具特色的汨罗江文化风俗,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中华诗词之乡”。由此,“端午、龙舟、诗歌”成为汨罗的三张文化名片,连续举办中国屈原学会年会、屈原文化高峰论坛,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汨罗江文学奖等,成立汨罗屈子文化研究院、楚辞研究中心等。可见,“屈原文化”对于汨罗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不断被丰富载体和内涵,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和地区象征。
风景名胜
综述
汨罗市既有汨罗江、神鼎山、八景洞、生态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也有屈子祠、屈原墓、任弼时故居、屈子文化园等历史人文景点。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2家、国家AAA级景区5家,以及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汨罗江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西长村、新义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序贤村、永青村),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5个。
重要景点
汨罗江旅游度假区(屈子文化园)
位于屈子祠镇,2017年5月开园,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是集屈学研究、龙舟竞渡、艺术欣赏、民俗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分为屈子祠核心景区、端午文化体验区、端午文化产业区、端午文化民俗区、屈原墓保护区、汨罗江湿地保护区,有屈子祠、屈子书院、水仙湖、骚坛、濯缨桥、望爷墩、绣花墩、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等纪念屈原的古迹,并配套建有民宿、生态酒店等。汨罗江旅游度假区(屈子文化园)是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长江中游城市非遗研学路线,获评省级研学旅行基地、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等。
西长景区
西长景区位于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依托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打造了花海赏花、林间漫步、农耕体验、亲子养生、户外运动等景点及项目,建成富硒水稻及油菜花海5000亩、蓝莓园800亩、百果园200亩、荷花园150亩、摸鱼乐园20亩、休闲垂钓中心50亩,结合闵家祠堂、张公桥、寿佛桥、闵轩公墓等人文资源,成为名贵花卉观赏销售、水果采摘、观荷采莲、户外拓展、亲子活动、文化观光等体验式旅游度假基地,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以及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等。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08年6月,汨罗市被授予“中国龙舟名城”称号。
2017年2月,汨罗市获评“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2019年3月,汨罗市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湘鄂西片区。
2019年10月,汨罗市被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市、区)”。
2020年12月,汨罗市获评“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3月,汨罗市入选“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1年9月,汨罗市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汨罗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区、市)”。
2021年11月,汨罗市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1)”,排名第95位。
2022年1月,汨罗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8月,汨罗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10月,汨罗市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11月,汨罗市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100位。
2023年10月,汨罗市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4年10月25日,汨罗市入选“2024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单,排名第89位。
2024年11月19日,汨罗市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4位。
参考资料
Idle Dwellings Transformed into Boutique B& Bs.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2023-09-29
汨罗概况.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29
汨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9
汨罗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3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30
汨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自然地理.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三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04
建置·区划.岳阳市情网.2023-09-30
行政区划.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29
档案里的汨罗⑪ |1988年1月,汨罗正式撤县建市.岳阳市档案馆.2023-09-30
汨罗市.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30
汨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市经济概况.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1
汨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汨罗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1
Top100!赛迪发布《2022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赛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10-01
汨罗江畔,探寻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新华网.2023-10-02
屈原魂 端午韵 文化绵延越千年.光明网.2023-10-03
· 围绕“一二三四”工作目标持续发力.湖南日报.2023-10-01
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湖南省文物局.2023-10-03
汨罗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邀您共享诗意之旅.汨罗新闻网.2023-10-03
汨罗历史沿革.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29
走进屈原.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委会.2023-09-30
汨罗市蔬菜产业化生产情况分析.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物产资源.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防汛抢险知识:水库、病险水库及水库等级划分.中国政府网.2023-10-15
汨罗水库简介.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市水利局对岳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3号建议的答复.岳阳市水利局.2023-09-30
大中小型水电站如何划分的.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23-10-15
关于汨罗市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意见的公示.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湖南岳阳汨罗市自然资源.《小康》杂志社.2023-09-30
湖南省汨罗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2023-09-30
汨罗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市矿产资源信息.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1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3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30
屈原管理区概况.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理委员会.2023-09-30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志.岳阳市情网.2023-09-30
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总面积近3000公顷.湖南在线.2023-10-04
汨罗市救灾救济工作情况汇报.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关于印发《汨罗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突发!紧急撤离!0伤亡!.网易.2023-09-30
朱平波深入古培镇调研.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主任.汨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9-30
领导之窗.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政协领导.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岳阳年鉴》(2021年卷)汨罗市.岳阳市情网.2023-10-15
汨罗市矿产资源信息.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汨罗市宗教场所调研情况.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1
人口·民族.岳阳市情网.2023-10-01
汨罗市上榜2022赛迪中部百强县名单,位列第55名.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15
汨罗市:忆往罗城七十载 今朝扬帆再启航.岳阳市统计局.2023-10-01
汨罗市种粮大户撑起全市粮食生产的 “半壁江山”.岳阳市农业农村局.2023-10-01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0-01
汨罗白塘镇:发展两大重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红网.2023-10-01
岳阳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名录之区域品牌.岳阳市农业农村局.2023-10-01
【汨罗市】我国第一个甜酒驰名商标落户长乐.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2023-10-01
长乐甜酒等又一批湖南特产 被列入国家保护.岳阳日报.2023-10-01
喜讯!“汨罗粽子”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1
地理标志产品80个、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229件.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2
废旧塑料“变身”汽车零部件原材料,这个园区内的企业都可以“变废为宝”.潇湘晨报.2023-10-01
汨罗市代理市长林恒求:践行“三高四新” 突出兴工强园 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红星网 .2023-10-01
百舸竞帆争上游‒‒ 汨罗两园“ 双引擎” 驱动提速见闻.湖南在线.2023-10-01
关于汨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1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23-10-01
关于汨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15
关于公布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0-15
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公布,汨罗两单位入选.汨罗新闻网 .2023-10-01
汨罗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乡村“客货邮”的汨罗实践.中国邮政报.2023-10-02
汨罗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三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23-10-02
岳阳推行定制客运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湖南在线.2023-10-02
湖南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1
奋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侧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2023-10-01
关于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10-01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立专门教育标杆 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落实“两法”现场会在汨罗召开.腾讯网.2023-10-02
湖南汨罗一中.湖南汨罗一中.2023-10-01
十年嬗变 一江万流——汨罗高质量发展纪实.腾讯网.2023-10-01
自古流传是汨罗——文化小城奏响自信“强音”.腾讯网.2023-10-01
汨罗市第十届花鼓戏艺术节.汨罗市数字文化馆.2023-10-02
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步伐,汨罗入选这项省级绩效评价优秀名单.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乡村振兴走基层丨绿色田野上奏响发展强音.红星网 .2023-10-02
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16-2020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的再次公示.科普中国网.2023-09-30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的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10-01
汨罗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规划.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创历史新高!汨罗市新增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1
汨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在线.2023-10-01
汨水长流万古吟——汨罗市高质量发展纪实.湖南政研网.2023-10-01
【改革开放40年】汨罗发展史上的十大关键词.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09-30
迎端午 “中国龙舟名城”龙舟竞渡备战忙.新华网.2023-10-02
对岳阳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08号提案的答复.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2
“2019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热身赛”暨湖南省自行车联赛西长站举行.湖南省体育局.2023-10-02
全城襄盛会,乘风向未来!省运会汨罗赛区赛事圆满收官.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喜讯!汨罗市教体局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2
“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记湖南摔跤名将周倩.湖南在线.2023-10-02
征战东南∣虽败犹荣,汨罗川山坪篮球队止步八强.腾讯网.2023-10-02
汨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09-30
交通运输部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命名“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23-09-30
汨罗西长四季花海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23-10-02
《岳阳市志》(第八册)交通卷 第二章铁路交通 第三节车站.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2
岳阳汨罗新火车站建成营运 可容纳5000多人候车.搜狐.2023-09-30
武广客运专线汨罗东站正式启用.新浪网.2023-10-02
汩罗市湘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汩罗市营田码头提质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审批公示.岳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10-02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3-09-30
汨罗市客运公司2020年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工作配套及运营补贴财政专项支出.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汨罗市最新公交线路路线详细站点.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2
荆楚大地上的璀璨文化——楚文化.中国网.2023-10-02
汨罗获“中国龙舟名城”称号.潇湘晨报.2023-10-02
汨罗江畔好戏连台秀“非遗”.岳阳文明网.2023-10-03
组图|长乐故事会、龙舟雕刻、皮影戏......汨罗的这些民间技艺你知道多少?.红网.2023-10-03
《岳阳年鉴(2022)》汨罗市.岳阳市情网.2023-10-0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岳阳市档案馆.2023-09-30
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岳阳市情网.2023-10-03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10-02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10-02
单位简介.任弼时纪念馆.2023-10-03
任弼时同志故居.岳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3
屈子祠:临江巍巍,爱国精神千古流传.湖南日报.2023-10-03
屈子祠.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3
屈原管理区景点简介.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委会.2023-09-3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子国城遗址.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10-02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3
一图了解40项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0-03
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03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614 书香端午访汨罗——端午风味.央视网.2023-10-03
二《招》中的楚宫廷宴饮及其开发价值——兼述汨罗饮食中的楚文化元素及其开发价值.汨罗新闻网.2023-10-03
楚辞与中国饮食文化. 汨罗新闻网.2023-10-03
汨罗饮茶习俗.汨罗市数字文化馆.2023-10-03
酒曲制作技艺.汨罗市数字文化馆.2023-10-03
汨罗土八道:千年传承美味经典.汨罗新闻网.2023-10-03
舌尖上的汨水九歌宴.人民号.2023-10-03
汨罗粽子 传承千年的味道.湖南在线.2023-10-03
汨罗:“粽乡”里的传承与创新.人民号.2023-10-03
让产品为城市“代言”!“汨罗江”粽子向世界推介汨罗.腾讯网.2023-10-03
汨罗江:端午源头的味道 献给世界的端午礼物.网易.2023-10-03
全力打造旅游特色产品--长乐甜酒.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1
【镇起风云】汨罗市长乐镇:甜酒甜甜 故事多多.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10-03
汨罗屈子文化园:满园楚韵始流芳.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3
汨罗旅游资源.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03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5
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开园.中国政府网.2023-10-03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单的公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03
探寻千年文化宝藏,屈子文化园研学活动火爆开启.搜狐网.2023-10-03
汨罗西长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15
探访“全国文明村镇”西长村:西长风物放眼量.汨罗市人民政府.2023-10-15
汨罗市考察团来我市考察学习项目建设情况.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2023-10-03
湖南日报要闻|汨罗秭归缔结友好城市.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2023-10-03
日本赤平市.中共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10-03
仇鳌纪念墓.岳阳市情网.2023-10-04
纪念任凯南诞辰130周年 一个与马寅初齐名的汨罗籍经济学家.汨罗新闻网.2023-10-04
任弼时(1904~1950).中共党史网.2023-10-04
康濯 (1920.2.21—1991.1.15).中国作家网.2023-10-04
杨沫生平介绍.中国作家网.2023-10-04
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10-02
汨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成立.湖南在线.2023-10-01
赛迪顾问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1)、百强区(2021).赛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10-01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01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2
最新全国百强榜单发布,汉川上榜!.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