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亳州市利辛县,一说今山东新泰宫里镇西柳村)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代。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鼻祖,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也称“柳下季”。柳下惠的纪念墓在山东平阴展洼村,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柳下拓“。
公元前694年柳下惠二十七岁,开始任职鲁国参末议、此后任鲁国上大夫士师,期间多次受黜。公元前667年,柳下惠54岁开始创办私学,到八十九岁还诲人不倦。公元前646年,齐国向鲁国索要岑鼎,鲁君送假鼎给齐国,想让柳下惠说鼎是真的,他拒绝这种做法,说信誉是他的珍宝。最终鲁国将送真鼎给齐国。公元前634年,齐孝公领兵攻打鲁国,柳下惠授辞展喜跟齐孝公说,齐鲁两国的先王曾在姬诵面前订立了子孙世代不互相侵害的盟约,您侵犯鲁国是违背了贤君齐恒公的职责。便说服了齐孝公自动退兵。
柳下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和”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际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中,柳下惠被专家学者定位为“儒家学说的先驱”。他是中华民族的圣人,是中华“和”文化的发起者,对儒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柳下惠对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展示国家品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柳下惠是中国私立教育的第一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前715年,柳下惠6岁,他的父亲去逝。公元前701年,柳下惠20岁,娶妻姜氏。公元前694年,柳下惠27岁,担任鲁国参末议一职;公元前693年,柳下惠28岁,担任鲁国上大夫士师。
为官多次受黜
从28岁到49岁之间,柳下惠曾先后4次担任鲁国士师一职(掌管刑罚狱讼),却4次被黜免,每次任职时间不超过两年。
公元前692年,柳下惠29岁刚生下第一个儿子,就被免职,这是一黜;公元前685年,柳下惠36岁,第二次被免职;公元前680年,柳下惠41岁,第三次被免职;公元前672年,柳下惠49岁,春天时刚复任士师,五月就被免职,这是四黜。
据《列女传·柳下惠妻》记载,柳下惠多次被黜免,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他为官忧国忧民,在位就为民谋利,不计较个人待遇厚薄、职位高低。
据孔子的史书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了权贵,接连三次受到黜免。
柳下惠一生经历五任鲁君,每个君主都一般,有的甚至是污君。对待不贤明的君主,柳下惠的处世之道是“不羞污君”,在他看来,君主的贤明和愚昧,犹如父亲的善和恶一样,是臣、子个人无法选择的。他懂得掩饰尊者的过失、扬长避短。《战国策·燕三》记录道,柳下惠即使遭受罢官也宁肯留在自己的祖国。“三黜不去”也无怨无悔,无条件地报效祖国。
岑鼎立信
公元前646年,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想用一个假鼎冒充。齐国君不相信鼎是真的,就说:“让展禽说句话,他说是真的就是真的。”鲁国君想让柳下惠说是真的,柳下惠却说,如果我说了假话,我就没道义了,这是做不到的。鲁君只好把真鼎送给了齐国。
谏言臧文仲慎重订立祭祀制度
公元前643年,鲁国的权臣臧文仲把叫"爱爱”的海鸟当神鸟,并决定用隆重的国家典礼祭祀它。柳下惠认为这事超越政事礼节的界限了,礼是政事成功的依据,就规劝臧文仲慎重订立祭祀制度,说祭祀的原则应是:施政于人民,对国家有功劳的、能立国安邦的人,能抵御特大灾难的才祭祀。而祭祀海鸟是忽略事实依据的,因为海鸟没有功德,海鸟飞到首都不肯离去,也许是海上有变故吧。臧文仲听了柳下惠的话自觉愧疚,叫季札把这事当作准则记录下来。
授辞展喜退齐军
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齐孝公想攻打鲁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柳下惠传授辞令给展喜,让展喜带上礼品出境迎接齐国君主。齐孝公问展喜,鲁国人凭什么不害怕齐国攻打呢。展喜说,凭着姬诵的命令。从前,鲁国的始祖和齐国的始祖团结一致,辅佐姬诵。成王尊重他俩的功劳,叫他们订立盟约:齐鲁祖祖代代不互相侵犯。而您即位才九年,就攻打鲁国,是违背姜子牙的意愿。听了展喜的话,齐孝公自觉理亏,还未入鲁境就班师回朝了。
论祀守礼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秋八月,鲁国“大事于太庙,鲁僖公”。跻许僖公即享祀之位升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上。闵公、僖公本为兄弟,闵为兄长,僖为弟弟,但是僖是闵之庶兄。而僖公是在闵公死后继位的。按照当时的礼制,享祀的位置应该是闵公在僖公之上,颠倒了顺序则为“逆祀”,是不合理的。而夏父弗忌比较看重僖公,要把僖公排在前面,因为闵公在位仅二年,死时年少;僖公在位三十余年,死时年长。柳下惠对此事发表意见说:“聂氏宗祠的昭穆次序,是用来排列世系先后,理顺后人的亲疏关系的。即使圣贤,德业再高,也不能打乱秩序。”夏父弗忌不理会柳下惠的意见。柳下惠断定说:“夏父弗忌必有殃。”后来,夏父遭到了报应,他死后下葬时,大火烧了他的棺。最后,还是把闵僖位置正了过来。正如柳下惠所说。
创办私立教育
柳下惠是中国最早的私立教育创办者,柳下惠四次办学,九十多岁仍诲人不倦。公元前667年,柳下惠五十四岁时,在鲁国开始收徒教育门人。公元前657年,柳下惠六十四岁,他的教学名声变有名了,很多人去找他教学。公元前632年,柳下惠八十九岁,从游者也变多,每日上门求学的人不少于百人。柳下惠的学生很多,其中施仲良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生活
公元前636年,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广种柳树。公元前621年的冬天12月3日,柳下惠在鲁地故赵村逝世,享年百岁。他下葬时,很多弟子为他送行。
主要作为
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与教育的发展
柳下惠是儒家思想的先驱,是仁的思想实践者和仁学的创立者,促进了孔子学说的行成与发展。他晚年承担了教民启智的任务,创办私学,开创了私塾教育之先河。柳下惠的“直道”对孔子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孔子眼中柳下惠是儒家人格的一种楷模。柳下惠的德行、思想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孔子对柳下惠的思想观念吸纳进儒家思想体系之中。柳下惠的思想观念在孟子眼中是儒家的“和圣”,是“和”的思想境界之典范,也促进了孟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了柳氏家族和柳宗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柳下惠作为柳氏家族的始祖,促进了柳姓一族的繁荣与发展,对柳氏成员形成了道德约束力,对柳姓成员产生了重大影响。柳宗元在贬上与柳下惠获得了的共鸣。柳宗元思想继承了柳下惠“和”“仁”之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和创作特色。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和圣”柳下惠的思想道德行为,可为现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其价值是永恒的。柳下惠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他在为人从政,及在战争时期和平处理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实践中,能做到“和而不同”,坚持以和为贵。他的刚正、柔和诚信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发扬光大的。
思想主张
柳下惠博文达理,外和内介,讲究礼节,被称为“和圣”。他为官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以正道事奉君主。《论语·微子》有柳下惠的思想记录“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是个讲修养,有道德的人,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从政表现,是春秋时期楷模,他主张以诚心修养德性,以诚信做人、以诚信从政、以诚信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柳下惠提倡“和”文化思想,对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他提出的治国方略中,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和平发展的思想理念。在治国方面他主张热爱国家,矢志不渝;感恩社稷,为民造福;淡泊名利,言行一致;仁智理国,强调能力;以德治国,促进和谐。
在法律方面,柳下惠主张维护“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严“礼”慎祀,明察秋毫,严明执法而不拘泥于法;宽仁爱人,重民施教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
文学与民间形象
文学形象
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柳下惠是个安贫乐道,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的人,他能以直道事人,不怕得罪权贵,旷达而清介,”不羞污君,不卑官小“。当处于困境理想不能实现时,他将心中的苦闷、失落和迷茫化为推动自身成长的力量。柳下惠在文人中也是个”仁者“,他”和光同尘、道和中庸“。
《左传》中的柳下惠:有才能、擅长外交,不被重用,是一位怀才不遇之人。《国语》中的柳下惠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不惧权势,敢于直接批评居高位者的错误做法,讲原则,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论语·卫灵公》中,柳下惠是一位有才有德的贤者。《孟子》里的柳下惠是一个温柔敦厚、和蔼可亲与人为善之士。无论什么样的国君,他都能侍奉;无论什么样的处境,他都能安然;无论什么样的人,他都能交往。他踏踏实实践履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怨愤、不悲悯,正直坦荡、宽容大度,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不玷污人格的高洁。
民间形象
在民间,柳下惠是个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男子。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此外,他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怕得罪权贵,他能安贫乐道,宽容大度,老实厚道,在困境面前不抱怨、不消沉,能发现自己的快乐,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与世人和谐相处。
人物关系
历史典故
坐怀不乱
这个典故最早出自《荀子·大略》的记录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传说柳下惠曾在寒夜里寄宿在城门,遇到一个女子无家可归。就让她坐在自己怀里裹紧,两人一起过了一夜,没有发生越礼行为。柳下惠因此被称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关于坐怀不乱的质疑
有人说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因为他有阳。这种说法无从考证。而说柳下惠是正人君子的却是有史说记载的,《论语》里写着:“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说柳下惠有病的是歪曲柳下惠。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柳下惠的“和”文化思想,成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柳下惠提出的治国方略中,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及“和平发展”的思想理念,初步形成了“和”文化思想体系脉络,深得孔子、孟子高度评价,孟子赞其为“圣之和者也”,因而被后世尊为与孔孟齐名的“和圣”。柳下惠的“和”文化思想成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推崇的典范和楷模,对儒家思想主脉的丰富和完善影响巨大。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为汉朝儒学的礼乐教化之道塑造了一个两性之事的伦理道德典范,符合孟子所说的“性善论”。
柳下惠的高洁、自律和操守,得到了鲁国人的赞美,孔子、卜商、孟子、苟子尚且以其为榜样,鲁国人自然也常常提及。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体现了柳下惠是儒家所推崇的安贫乐道的道德典范。
评价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评价)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评价)
柳下惠以诚信立国,他用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来的道德形象,跨越了国界,成为全社会的楷模。(《和圣柳下惠》)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孔子《论语》评价)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孔子评价)
柳下惠博文达理,外和内介,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历史评价)
在鲁言鲁,前乎夫子而圣与仁,柳下惠一人而已。(清代学者刘逢禄评价)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亡怨,盖柳下惠之行也。(后人评价)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公孙丑下》评价)
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荀子评价)
借柳下惠之妻赞美柳下惠“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列女传》)
纪念场馆
柳下祠堂,和圣故里、柳下书堂古碑
“柳下惠故里”有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三省四地之争,“柳下惠传说”更是被各地争相申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下惠的墓址,流传较广的就有五处,分别为濮阳市柳下屯;新泰市柳里;山东平阴展家洼;山东曲阜柳庄;山东州故县。此外,利辛县、河南焦作等地,因当地有关柳下惠的传说或文物古迹等,也做相关宣传纪念活动。2007年11月16日,“和圣柳下惠的传说”入选新泰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2008年12月3日,“和圣柳下惠传说”收入平阴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同日,此传说出现在安徽省利辛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中;而后,“和圣柳下惠传说”又进入河南省焦作市第二批非遗名录,新泰还修建了“三和”旅游景点,包括和圣故居、和圣祠堂与和圣墓。
兖州区境内与柳下惠有关的史迹有多处,出生地和尚堂村、“和圣故里”故县村及他的墓地所在高庙村,兖州城内曾建有“和圣祠”,都与柳下惠的事迹密切相关。故县村出土过“和圣故里”的石碑。相传柳下惠死后葬于高庙村附近,墓高约5米,墓顶上是建有五间大厅的柳下惠庙,庙高约3米,高庙村也就因建在墓顶上的柳下惠庙相对较高而得名。高庙村周边树木林立,其中就有一颗古树,至今保存,该树已有570余年历史。对于这棵古柘树的来历,兖州区也有着相关传说,相传孔子的第四弟子汶上县人卜子夏生前非常敬仰柳下惠,临终嘱次子迁居兖州西郊高庙村定居,为柳下惠守墓。
为纪念柳下惠,兖州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圣之和者柳下惠》。
相关文物
据说,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圣文刀”是柳下惠发明制作的,柳下惠把父亲建设营房的脚料做成了刀、斧、铲等民用生产具,送给乡邻。柳下惠倡导和平,就把做成的刀刻上了文字,告诫乡邻与人为善。柳下惠时期的文刀,材质以竹木为主,由竹子和红木制作而成。
2008年,《和圣柳下惠的传说》收入平阴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收入济南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成功申报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研究书目
《和圣柳下惠》
该书介绍了柳氏家族及展禽(即柳下惠)的逸闻事。有柳下惠生平主要事迹的详细年表。
《论语》
三次提及柳下惠:第一次在《卫灵公》中:“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孔子批评居于高官的臧文仲明知柳下惠贤德,却不举荐他一同做官,对比之下,对柳下惠的品德才能持肯定态度。
第二次见《论语·微子》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日:‘子未可以去乎?’日:‘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第三次仍见于《论语·微子》中,孔子将柳下惠与伯夷、叔齐、少连并称为“逸民”,并赞誉其“降志辱身矣,言中论,行中论,其斯而已矣”。
《孟子》
《孟子·尽心下》称柳下惠为“百世之师”,《孟子万章下》又以称其为“圣之和者”。《孟子·万章下》:“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我哉?”清焦循《孟子正义》:“尔为之尔,我为之我,虽袒裼裸裎,袭其身体于我身侧,尔又安能浼渎于我哉。以其不殊于俗,一于和而已。”
《国语》
《国语·鲁语上》记录道:“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国语·鲁语上》记录了柳下惠批评藏文仲以国礼祭祀海鸟的事和对夏父弗忌论祀完颜守绪。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柳下惠.亳州市人民政府.2023-12-21
柳下惠.利辛县人民政府.2024-03-30
柳下惠.新泰市人民政府.2024-03-30
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12-21
谁是中国私立教育第一人.齐鲁壹点.2023-12-23
“和圣”柳下惠.河南日报.2023-12-23
柳下惠的传说.中国政府网.2023-12-23
济南古县平阴的三位名人传奇!第一位你肯定听说过.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12-23
请不要歪曲柳下惠.安徽日报报业集团.2023-12-21
相约文化济宁 体验好客山东丨寻访真实的柳下惠.今日头条.2023-12-21
《孟子》学记·公孙丑上·夷惠章.济南大学文学院.2024-09-10
坐怀不乱柳下惠确有其事 墓在兖州存争议.济宁新闻网.2023-12-21
柳下惠“文刀”的传承者.今日头条.2023-12-21
柳下惠 (2015).豆瓣电影.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