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芝加哥)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芝加哥南密歇根大道111号,是美国继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后面积第二大的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创建于1879年,成立之初曾是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的附属美术馆。在学院的第一任校长查尔斯·哈钦森 (Charles L. Hutchinson )的推动下,该学院附属美术馆成为一座独立的炎黄艺术馆。1893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迁至一处新建筑,并于同年12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历史上共进行了8次扩建,最近一次扩建为2009年对外开放的现代之翼。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促进思想交流,激发对人类创造力的广泛而包容的理解为使命,主要收集、关心和诠释跨越时间、文化、地域和身份的艺术作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作为美国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馆藏量约30万件,仅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作品、古典油画、美国视觉艺术、现当代艺术、亚洲艺术等。此外,该博物馆的档案馆收藏了各种媒体资料,包括照片、建筑图纸、信件、著作、剪贴簿、商业文件、录音、电影、视频等。该博物馆原建筑共四层,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三层。2005年,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原建筑的东北角动工新建现代之翼,该建筑于2009年落成并对外开放。现代之翼的第一层设有公共设施、画廊、花园。二层和三层是艺术品的主展区,地下是整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机械系统、艺术品储藏区和设备室。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每年接待的访客大约为1500万。
历史沿革
十九世纪
博物馆前身
1866年,一群艺术家聚在一起为了共同分担模特、展览空间和工作室的成本而成立了芝加哥设计学院(the Chicago Academy of 设计)。1871年,芝加哥设计学院在芝加哥大火种幸存下来。1879年,原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董事辞职创建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创建之初为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Chicago Academy of Fine Arts)的附属美术馆。1882年,芝加哥艺术学院附属美术馆更名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同年,随着收藏品和学院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开始寻找新的馆址。
博物馆新馆落成
1893年,为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而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成功落户芝加哥。芝加哥艺术学院理事会与城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博览会筹备机构协商,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建立一座新的博物馆。该馆在博览会期作为博览会世界宗教大会辅助楼使用,结束后正式揭幕成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并于1893年12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在该届博览会的世界宗教议会上,印度僧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又译“辨喜”)发表演讲,通过该次演讲维韦卡南达将印度教引入美国,并传播瑜伽、冥想和吠檀多思想。1894年,亨利·菲尔德夫人向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赠送了一批艺术品。该批艺术品种包括由爱德华‧凯米斯铸造的《狮子》绿锈青铜像,该铜像现仍立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密歇根大街入口处。1898年,博物馆对富勒顿礼堂进行了改建。
二十世纪
首次扩建—横跨中央铁路的展厅
1901年,博物馆对瑞尔森图书馆进行了改建。1913年,欧洲前卫艺术展“国际现代艺术展”(又称“军械库”展览)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这是一场关于欧洲前卫绘画和雕塑的展览,芝加哥艺术馆从那场有争议的展览中购买一些作品从而开启了博物馆对此后现代艺术品的收藏。1916年,博物馆的收藏已包括了几乎所有艺术媒介。储存和展览藏品需要更多的空间,因而博物馆需要再次扩建。博物馆的东墙外是伊利诺伊州中央铁路,决策者最终定下的扩建方案是横跨中央铁路在上面建新的展厅。
第二次扩建—小乔治·亚历山大·麦金洛克纪念馆和肯尼斯·索耶·古德曼剧院
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年轻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新建了小乔治·亚历山大·麦金洛克纪念馆和肯尼斯·索耶·古德曼剧院。1924年,贝莎·奥诺雷·帕尔默(Bertha HonoréPalmer)捐赠了52幅画作。1925年,海伦·伯奇·巴特利特纪念收藏馆(Helen Birch Bartlett Memorial Collection)赠送了包括乔治·修拉所创作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1884)在内的一批艺术品。1929-1933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博物馆收到来自马丁·瑞尔森(Martin A. Ryerson)的捐赠。这笔捐赠包括15世纪的美国和欧洲绘画、纺织品、版画、素描和亚洲艺术和欧洲装饰艺术的杰作。1933年,芝加哥再次成为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在展会期间举办同名展览“一个世纪的进步”,该展览在五个月内吸引了150万游客。
第三次扩建—弗格森纪念大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材料短缺导致博物馆的改扩建停止,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内部开始重建增加了一个新的策展部门。1958年,弗格森纪念大楼(B. F. Ferguson Memorial Building)在1893年建成的馆址北部竣工。
第四次扩建—莫顿翼楼
1962年,莫顿翼楼(the Morton Wing)建成,该翼楼位于原建筑南。
第五次扩建—公共空间
20世纪70年代,由于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博物馆在其东侧再次扩建,新建部分作为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使用。原本计划拆除的路易斯·沙利文的芝加哥证券交易所交易室(Louis Sullivan’s original Chicago Stock Exchange Trading Room)也被重建。
第六次扩建—丹尼尔与艾达莱斯大楼
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代艺术收藏的增加和承办大型巡回展览的需求,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再次进行扩建。新建建筑为丹尼尔与艾达莱斯大楼(the Daniel F. and Ada L. Rice Building),该大楼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楼内建有用于特别展览的里根斯坦展厅(Regenstein Hall)。
第七次扩建及重建翻修
1992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建造了一个新的展厅来收藏来自亚洲的艺术品。这次的建造成就了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在美国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博物馆内日本屏风展厅。
1993年,卡夫教育中心(Kraft Education Center)经过重建后开业,该中心专门为学生、教师和家庭提供服务。1994年,博物馆对瑞尔森图书馆(the Ryerson Library)进行了翻新,修复并新建了地下书库。1999年,修复富勒顿礼堂的工程开始,同时博物馆建筑外面的坡道和内部的电梯也在进行改建。
二十一世纪
第八次扩建—现代之翼
在21世纪初,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始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建,即现代之翼的建设。整个扩建计划耗资3亿美金,历时10年。这座建筑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面积26.4万平方英尺。现代之翼于2005年在古德曼剧院原址破土动工,2009年对外开放。现代之翼面向千禧公园和湖滨大道,从现代之翼三层的人行桥—尼科尔斯桥(the Nichols Bridgeway)可以直接抵达千禧公园。该翼楼的开放使博物馆的总面积增加了近35%,让每个策展部门都能展示更多的藏品。博物馆原收藏武器和盔甲的展厅被改造成了印度和东南亚雕塑艺术的展厅,该展厅也是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的。
2010年夏天,原当代艺术空间成为了展示美洲原住民和前哥伦比亚艺术以及非洲大陆艺术的展厅。
2010年秋季,罗杰和帕梅拉·韦斯顿翼楼(the Roger L. and Pamela Weston Wing)的日本艺术品展厅开幕,通过日本古代的艺术品展示了同时期日本的艺术特点。2012年秋季,希腊、罗马和拜占庭艺术的Mary和Michael Jaharis展览开幕,展出的艺术品反应了从公元前3000年初到拜占庭帝国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2015年,本土慈善家斯特凡·埃利斯(Stefan Edlis)和妻子盖尔·尼森(Gael Neeson)把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作品在内的44件私人当代艺术收藏品捐赠给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该批收藏品包括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博物馆称这是该馆有史以来收到的最为重要的艺术大礼。2017年春季,关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武器和盔甲的展览(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Art, Arms, and Armor)在迪林家族画廊(Deering Family Galleries)展出。
宣布新的扩建计划
2019年,朗多馆长公布了博物馆的扩建计划,该计划使这个扎根于20世纪的内向型博物馆变得更加外向和现代。
建筑布局
建筑特点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由谢普利(Shepley)、 鲁坦(Rutan)和柯立芝( Coolidge)共同完成设计,建筑师丹尼尔·彭汉(Daniel H. Burnham)监制完成。与芝加哥的大多数大型建筑一样,它采用了伯纳姆更喜欢的学院派的艺术风格(Beaux Arts)。该建筑采用砖石结构的承重墙,并在承重墙表面覆盖石灰岩,建筑中央门廊两侧具有相同的侧翼并完全对称。装饰上受古希腊和罗马风格的影响,如采用科林斯式的柱子、复制自帕特农神庙的装饰带、带尖顶的三角形山墙以及南北立面的女神雕像等。该博物馆共四层,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建筑本身即为文物,于1893年建成。该建筑向世人呈现了芝加哥艺术学院教育和培养年轻艺术家的历史和对芝加哥作为1893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的纪念。博物馆的建筑历史上曾多次扩建和改造,使其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同的展览需求。
现代之翼
现代之翼(Modern Wing)建造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原建筑的东北角,门罗街的入口处通过格里芬广场,把千年公园连接到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用碳酸钙建造,在石灰石建筑体的上方,是透明导光的玻璃,和控制光线的铁架。展馆顶层的飞檐由一排排铝叶制成,起到过滤阳光的作用。建筑有准确的南北向和东西向轴线,使得它符合城市的文脉。在第一层设有公共设施、画廊、花园。二层和三层是艺术品的主展区,地下是整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机械系统、艺术品储藏区和设备室。
展厅结构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有两个入口 一个是密歇根大道 有两只青铜狮子的入口 一个是现代之翼的入口。该博物内共有十个展馆,具体分布为:地下一层共两个展馆,分为五个展览主题;一层共四个展馆,分为13个展览主题;二层共三个展馆,分为11个展览主题;三层共一个展馆,分为2个展览主题。
地下一层2个展馆,展示的主题有建筑与设计展(建筑 and 设计)、摄影与媒体展(Photography and Media)、索恩微型房间展(Thorne Miniture Rooms)、古埃及艺术展(Arts of the Ancient Egypt)和纺织品展(Textiles)。
一层四个展馆分为14个展览主题,分别为日本版画展(Japanese Prints)、安藤忠雄展厅(Ando Gallery)、版画绘画展(Prints and Drawings)、亚洲艺术展(Arts of Asia)、中国,日本和韩国艺术展(Arts of Chian,Japan ,and Korea)、公元前4000年至今的美洲艺术展(Arts of the Americas 4000 BCE-present)、雕塑广场(Sculpture Court)、1650-1910年间美洲艺术展(Arts of Americas1650-1910)、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展(Arts of the Greek,Roman,and Byzantine Worlds)、夏加尔之窗(Chagall Windows)、电影与媒体展(Film and Media)、摄影与媒体展(Photography and Media)、非洲艺术展(Arts of Africa)、。
二层三个展馆分为11个展览主题,分别为蒂凡尼之窗展(Tiffany Window)、欧洲艺术:绘画与雕刻1400-1900(Arts of Europe:Painting and Sculpture 1400-1900 )、芝加哥建筑碎片展(Chicago Architectural Fragments)、武器和盔甲展(Arms and Armor)、欧洲设计展,1600-1900(Arts of Europe 设计,1600-1900)、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展(Arts of Europe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印象派艺术(Impressionism)、建筑与设计1900-现在(建筑 and Design 1900-present)、当代艺术(Contemporary,1945-present)、乔治亚·欧姬芙云上天空四号(Georgia O'Keeffe’s Sky above Clouds IV)、美洲艺术展1650-1910(Arts of the Americas1650-1910)
三层共一个展馆,分为2个展览主题,分别为雕塑区(Sculpture Terrace)和现代艺术区(Modern 1900-1960)。
展览陈列
展览概述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常年保持数十个以上主题展览及活动,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
常设展览
常设展览有:古埃及:生命与来世(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Egypt)、光中的风景: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蒂凡尼之窗(Landscape in Light: The Tiffany Window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芝加哥)、非洲艺术新论(A New View of African Art)、迪琳家族画廊: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武器和盔甲展(The Deering Family Galleries of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Art, Arms, and Armor)、众神与魅力:玛丽和迈克尔贾哈里斯画廊的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展(Of Gods and Glamour: The Mary and Michael Jaharis Galleries of Greek, Roman, and Byzantine Art)和芝加哥的建筑碎片(Architectural Fragments from Chicago)。
迪琳家族画廊: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武器和盔甲展
该展览于2018年3月20日开设,地点在博物馆二层迪琳家族画廊。
2018年春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推出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武器和盔甲展(Deering Family Galleries of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Art,Arms,and Armor),展示了 1200 年至 1600 年间博物馆的艺术藏品中的近 700 件物品,包括祭坛画、精美的珠宝以及备受观众喜爱的武器和盔甲收藏。展览从一个大房间开始,房间里有建筑雕塑、金库物品和早期绘画,传达了中世纪早期艺术的严肃神圣。画廊的核心是精心保存的阿亚拉祭坛画,由卡斯蒂利亚总理于1396年委托为其家族在西班牙北部的葬礼小教堂制作。这幅彩绘木祭坛画跨度近24英尺,高8英尺,在过去三年中经过了处理并修复。两个相连的拱形画廊展示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的祭坛画和祭坛画碎片,包括艺术学院最受欢迎的贝尔纳特·马托雷尔的《圣乔治与龙》。每一个都展示了其原始的宗教空间,突出了教堂作为公共生活中心的地位。接下来的空间注重哥特式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活,一个展厅展示奢侈品和盛宴的配饰,另一个展厅则展示托斯卡纳商人精英卧室的艺术品、北欧的日常用品,以及珠宝和个人展示的物品。
圆形大厅通向另一个展厅,里面摆满了武器和盔甲,由两个骑在马背上的装甲人物(一个穿着战斗服,另一个穿着运动服)和两个穿着武装和服装的人组成,他们正在进行徒步战斗。最后,一个排列着橱柜的画廊展示了贯穿巴洛克时代的剑艺术、豪华火器和狩猎设备。该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几件藏品—一件优雅的晚期哥特式胸甲和背板,一幅罕见的15世纪德国肖像,以及一组17世纪和18世纪的剑。此外还展示了查尔斯·迪林的《阿亚拉祭坛画》和《圣乔治与龙》、锡耶纳和佛罗伦萨的金地画以及马丁·赖尔森的早期北方作品和凯特·白金汉(Kate Buckingham)的雕刻和绘画。
众神与魅力:玛丽和迈克尔贾哈里斯画廊的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展
展览于2012年11月11日开设,地点在博物馆一层150展厅。
该次展览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私人收藏和公共机构的 70 多件特别借展,和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250 多件作品,这些作品一起汇集在希腊、罗马和拜占庭艺术展厅和玛丽和迈克尔贾哈里斯 (Mary and Michael Jaharis) 展厅,向世人展现了地中海地区 4,000 年艺术成就和西方艺术起源及早期发展。
进入展厅首先会看到大约5000年前在古代近东铸造的一尊跨步人物的精美铜雕像,以及近3000年前创造的埃及鳄鱼头神索贝克的铜合金雕像。这两件作品都提醒观众,古代近东和埃及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产生的影响。这些非凡作品汇集在一起,展现了西方艺术跨越时间和地点的早期发展,探索了每个时期的文化影响和历史背景,同时讲述了生活在古代世界从统治者到神,再到普通人的故事。
古埃及:生命与来世
古埃及:生命与来世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Egypt)展览位于博物馆地下一层50展厅。孕育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充满着神秘色彩,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学者和冒险家的关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雕像、石碑和珠宝到木制棺材和木乃伊面具,从以尼罗河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到丧葬习俗再到神话传说。展览“古埃及:生命与来世”呈现了近100件珍贵馆藏,带大家走近古埃及艺术家的创作历程,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和来世的思索,探索尼罗河沿岸众神在生和死的过程中的地位,通过该次展览,观众可体验3000多年的古埃及艺术。
临时展览
2023年5月14日-9月4日(已结束),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里根斯坦展厅举办了文森特·梵高与先锋派:现代景观(Van Gogh and the Avant-Garde: The Modern Landscape)展,该次展出的超过 75 幅绘画和素描作品,以全新的视角来探索后现代艺术家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后印象派画家在现代景观冲击之下的艺术突破和探索。瑞梅迪奥斯·瓦罗:科幻小说展(Remedios Varo: Science Fictions)于2023年7月29日-11月27日在该博物馆的289展厅举办。尔斯沃思·凯利:肖像绘画展(Ellsworth Kelly: Portrait Drawings),该展览的举办时间为2023年7月1日-10月23日,地点在博物馆124-27展厅。彼得·胡加尔:表演与人像摄影(Peter Hujar: 表演 and Portraiture),该展览的时间为2023年5月13日-10月9日,地点在博物馆地下一层,1–4展厅。浮世绘里的鬼魅(Ghosts and Demons in Japanese Prints),该展览的时间为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地点在博物馆一层107展厅。
彼得·胡加尔:表演与人像摄影
摄影长期以来一直与文献和记忆联系在一起,但彼得·胡加尔(Peter Hujar,美国,1934–1987年)试图通过自己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微妙交流来产生构建新现实的图像。他创作的作品包括人和动物肖像、表演者的照片等,他的创作主题受到了他个人经历的影响,包括在祖父母农场度过的童年,对舞蹈和戏剧的终身兴趣等。20世纪70年代初,胡加尔负责拍摄威尔森创办的社团的表演,该社团是一个致力于探索戏剧和编舞新方法的表演团体。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彼得·胡加尔是纽约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表演家中的先锋。胡加尔于1987年辞世,他留下的作品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浮世绘里的鬼魅魍魉
在该次展出的馆藏浮世绘中,观众可了解18 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日本民间故事及其歌舞伎改编作品,并感受其光怪陆离、神秘诡异的氛围。本次展览展出的版画均来自克拉伦斯·白金汉收藏馆,展现了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常见的日本民间故事及其歌舞伎改编作品,让观众对这些故事和人物的本质有了清晰的了解。在这些版画描绘的歌舞伎傩戏中,当演员变成鬼魂时服装会迅速变化,或者使用活板门和飞行装置来恐吓和刺激观众。博物馆的该次展览希望这些令人惊叹的版画能给游客们带来一丝寒意。
重要馆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全部藏品约三十余万件。馆藏以欧洲印象派、美国现当代艺术和亚洲艺术闻名。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包括:欧美油画与雕塑、非洲艺术以及美国印第安艺术、中国古代玉石、日本印刷、秘鲁陶艺等。其中亚洲艺术品有近三万件,涵盖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几千年历史的文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藏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同时记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起持续至今的全球范围的艺术运动。自2009年现代之翼建成之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成为仅次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第二大艺术博物馆。现代之翼开放后,更充分地向公众展示了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影像及视频等。
欧洲绘画和雕塑藏品
欧洲绘画和雕塑部拥有4000多件从12世纪到19世纪末的作品,其中的亮点是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一组15世纪西班牙、意大利和北欧绘画;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国家的绘画;以及埃尔·格雷科(El Greco)在美国所作画作《圣母升天》(Assumption of the Virgin)。该部门的藏品中有600多幅绘画、雕塑为印象派(Impressionist)和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t)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凯莱博特(Caillebotte)、埃德加·德加(Degas)、克劳德·莫奈(Monet)、爱德华·马奈(Manet)、雷诺阿(Renoir)、文森特·梵高(Van Gogh)、保罗·高更(Gauguin)和奥古斯特·罗丹(Rodin)的作品,还有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1884)。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1884)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现于欧洲绘画与雕塑240展厅展出,作品尺寸为207.5 × 308.1 cm,是修拉于1884-1886年间创作的作品。该博物馆的介绍手册上称该作品为博物馆两幅“艺术瑰宝和杰作”之一,另外一幅为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年出生,1891年辞世,法国画家。修拉是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新印象派也就是后来常说的点彩派。修拉用了超过两年的时间完成了40张用于研究色彩的草图和20多张画稿才完成他的油画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这幅《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描绘的是塞纳河岸的景物,展现了19世纪巴黎的人文风情,这幅作品利用了色彩和光线交融,营造出了宁静祥和的画面。该幅作品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画中衣着考究的小资产阶级戴着大礼帽、撑着阳伞,与工人、军人,还有下了班的保姆一起在公园里享受闲暇时光,作品激进的地方是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融洽地描绘在了一起。乔治·修拉以精密的笔法,站在梯子上拿着画笔一点一点地点,用几百万个密密麻麻的色点,盖满了7平方米的画布。这就是最早的点彩画法,呈现出这种画风缠绵的、充满理性的笔触。这幅作品被后世论为“新印象派”的宣言。
卧室(The Bedroom)
《卧室》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241展厅展出,作品尺寸为73.6 × 92.3 cm,油画作品,是文森特·梵高1889年在普罗旺斯圣雷米时期所创作。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出生,1890年辞世,荷兰画家。梵高的《卧室》也被称为《阿尔勒的房间》,现存五幅《卧室》,包括两幅素描和三幅油画,油画分别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奥赛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1888年9月,梵高搬进法国阿尔勒的“黄房子”,这位艺术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他立即开始装修,用一套画布来填充墙壁,卧床休息时开始构思作品,1888年10月,第一幅油画《卧室》诞生。第二幅油画《卧室》作品是那幅“尺寸30号”的油画,根据“褪色不均的红色地板”的描述,经识别现存的三幅油画后确认为现存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的《卧室》。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卧室》,被文森特·梵高认为识最好的一幅,该观点在梵高1899年9月给弟弟提奥的书信中有说明。画面中右边墙上的“画中画”为一对“夫妻”的肖像,丈夫的肖像是梵高的自画像,画像上的他泰然自若,身穿亚麻西装,背景是粉蓝色的漩涡,很有光彩。夫人肖像画了一位金发女士,身穿类似婚纱的白衣。在梵高的画作中找不到与金发女子接近的“原型”,画作中的女子只是画家想表现的一个普通新娘。同时期梵高画过两幅自画像,该幅画作中的梵高自画像被认为是画给别人看的,另一幅形容消瘦,一头黄发,暗紫色背景的自画像被认为是给自己看的。
美洲艺术藏品
美洲艺术部收藏了自公元前5000年到现在不同时期的近4600件藏品,这些来自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藏品反映了该地区的艺术发展历史。古代北美的条石,莫切文化(Moche)的陶瓷以及重要的中美洲艺术品皆为从哥伦比亚到巴拿马共和国的后期文化的代表作品。中美洲艺术的重要作品,包括阿兹特克加冕纪念碑(Aztec coronation monumen),都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殖民时代的代表作品包括一些16世纪的安第斯山脉文物、18世纪来自波士顿、费城、纽波特和纽约的银器和家具,以及博物馆历史上重要的墨西哥塔拉维拉·波布拉纳(Talavera Poblana)陶瓷收藏。19世纪和20世纪,博物馆收藏的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设计物品标志着美国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艺术影响力。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乔治亚·奥基夫(Georgia O’Keeffe)、何塞·奥罗兹科(José Clemente Orozco)、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约翰·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和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的画作而闻名。此外,该部门收藏的白银制品,蒂芙尼公司工作室独特的玻璃藏品,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等艺术品都为观众提供多样化和包容性的艺术史。
统治者肖像容器(Portrait Vessel of a Ruler)
《统治者肖像容器》,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36展厅展出,作品尺寸为35.6 × 24.1 cm,陶瓷彩绘制品,由古代秘鲁艺术家创作。
古秘鲁人最具特色的艺术品是莫切文化艺术家制作的陶瓷器皿,莫切文化出现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500年期间的秘鲁海岸北部,是安第斯山脉的古代文化之一。数以万计的莫切彩绘雕纹陶器向世人展示着莫切人的祖先、神灵和妖兽,及其超自然世界与人世的交流景象。这只肖像器皿描绘的眉头紧锁、上唇丰满、略微突出的 人物特征为当今秘鲁印第安人可识别的一般特征。这位统治者的表情和举止,传达了莫切领导人不可磨灭的权力感。他精致的头饰上装饰着几何图案,细长的耳饰和前额和脸颊上的面部彩绘痕迹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精英地位。该类器皿被用作礼物或陪葬品。
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
《美国哥特式》,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263展厅展出,作品尺寸为78 × 65.3 cm,油画作品,由美国艺术家格兰特·伍德创作。该博物馆的介绍手册上称该作品为博物馆两幅“艺术瑰宝和杰作”之一,另外一幅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
格兰特·伍德生于1891年,于1942年辞世,美国艺术家。在《美国哥特式》这幅画中,伍德描绘一位农民和他的女儿以僵硬的姿势和传统的穿着站在一幢白房子前。画家在年近40岁时迷上了他在艾奥瓦州南部小镇艾尔顿所见到的一幢小屋,这种仿哥特式风格给画家以灵感,派生出这幅画的主题。1930年,该作品在博物馆展出时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模糊性促使观众猜测这些人物及其故事。许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是对中西部人的讽刺,与现代化的世界格格不入。然而,伍德的意图是传达美国农村价值观的积极形象,在大萧条开始时美国农民身上所体现的坚韧和抗争以及不屈的信念。格兰特·伍德的这幅《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像、芭比、野牛币和山姆大叔并列,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之一。
美国之窗(America Windows)
《美国之窗》又名《夏加尔之窗》,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44展厅展出,作品尺寸为244 × 978 cm,彩绘玻璃作品,由俄裔法国艺术家马克·夏加尔创作。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年出生于维捷布斯克(原俄罗斯帝国,现白俄罗斯),1895年在法国圣保罗辞世。夏加尔是一位知名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夏加尔开始寻求艺术实验的新途径,转向彩绘玻璃的创作,以宏伟的尺度探索浓烈的色彩。到20世纪70年代,他在彩色玻璃绘制领域工作了几十年。他被玻璃这种媒介所吸引,以此来探索绘制于这种物质上的色彩所展现的主题。夏加尔与彩色玻璃制造商查尔斯·马克思(Charles Marq)合作,在欧洲、以色列和美国绘制了86扇彩色玻璃窗户。为庆祝美国二百周年,马克·夏加尔制作了“美国之窗”这件作品。1977年,马克·夏加尔将该作品送给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礼物,不到十年后,它因为出现在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中,而被更多人熟知。这件作品融合了历史、芝加哥天际线和文化符号,从左到右,各个分块代表了音乐、绘画、文学、建筑、戏剧和舞蹈。
亚洲艺术部藏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所收藏的亚洲藏品时间跨度近5000年,这些藏品包括亚洲大陆的所有类别的传统艺术品。截至目前,该部门共收藏了近30000件亚洲艺术品。收藏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雕像;中国玉器、青铜器、陶瓷和绘画;日本屏风和木版画(世界上最好的组合之一);朝鲜青瓷;以及印度和波斯的微型绘画。到1921年,该博物馆收藏的亚洲艺术品在广度和质量上皆可与欧洲艺术收藏相媲美,同时期博物馆正式成立了东方艺术部即现在的亚洲艺术部。亚洲艺术藏品部以保存过去,拥抱未来为宗旨,继续收购基于传统的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来丰富其藏品。
西周《青铜鼎》(Cauldron)
西周《青铜鼎》,尺寸为49 × 43 cm,青铜材质,年代为中国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771年),该藏品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31展厅展出。
青铜器皿作为研究中国早期历史的出土文献的同时,也展示了该时期中国艺术的成就。这座器皿的设计初衷是在祭祀仪式中盛放肉类,其内部铸有铭文,铭文的内容是为了纪念周代一位忠诚的贵族官员。根据铭文记载和该青铜鼎的轮廓及表面装饰形象,该鼎的制作时期大约为公元前9世纪初。
神奈川冲浪里(Under the Wave off Kanagawa)
《神奈川冲浪里》,作品尺寸为25.4 × 37.6 cm,木刻版画,由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创作,暂未展出。
葛饰北斋,生于1760年辞世于1849年。《神奈川冲浪里》为葛饰北斋创作的《富岳三十六景》其中之一,也被视为浮世绘艺术的代名词。
浮世绘木刻版画艺术中二维平面的表现手法、与西画截然不同的构图方法、具有物体轮廓线清晰、构图视角独特、色块组合醒目的特征。葛饰北斋从通过荷兰海上贸易抵达日本的西方版画中习得了线性透视,进而将其融入传统浮世绘艺术中,形成了一个东西结合的全新“变体”。《神奈川冲浪里》中前景为惊涛骇浪,远景为富士山,该画法展现了线性透视必备的地平线,而画中大量普鲁士蓝的运用则更体现出西方艺术的影响。除在画中融入了西方线性透视法外,该幅作品也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中对海浪的表现手法。作为知名的日本艺术作品,葛饰北斋的版画《神奈川冲浪里》一直是欧美博物馆界的珍贵藏品。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等都有收藏,其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有3幅。保存状态良好的《神奈川冲浪里》画中的蓝色轮廓清晰可辨,保存状态稍逊的则变成黑色轮廓。
平衡的寓言#6(Allegory of Balance #6)
《平衡的寓言#6》,作品尺寸为145 × 150 × 90 cm,材质为陶瓷与不锈钢的结合,暂未展出。
2016年5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式永久收藏了第一件中国当代雕塑作品—《平衡的寓言#6》。这是由中国雕塑家鸿韦2015年至2016年创作的作品,2016年年底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面向媒体和公众陈列展出。在作品中,鸿韦将不锈钢与陶瓷结合,无论从技术难度,还是从艺术材料和形式所隐喻的文化意义都给读者一定的解读空间,对该艺术品的收藏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方面的一个突破。
非洲艺术藏品
该博物馆收藏的非洲艺术品包括面具、雕像、珠宝、珠饰、纺织品、雕刻浮雕、石碑和陶瓷器皿,反映了5000多年来非洲大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示了非洲广阔的文化、地理和历史。来自非洲大陆各地的艺术品可以追溯到11世纪至20世纪,其中重要藏品有1478件,这其中包括一对来自马里的羚羊头饰、一根来自尼日利亚贝宁帝国的雕刻象牙、以及其他来自西非和中非的木雕等。
阿蒙涅姆赫特和赫米特石碑(Stela of Amenemhat and Hemet )
阿蒙涅姆赫特和赫米特石碑(Stela of Amenemhat and Hemet )藏品尺寸为31.1 × 41.7 × 6.7 cm,石灰石制成,公元前1956-1877年古埃及底比斯人制作完成,该藏品现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50展厅展出。
古埃及刻有文字、图像的石碑,承载着封存已久的历史,雕刻石碑的目的很多,包括记录历史事件、记录法令和纪念死者。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的阿蒙涅姆赫特和赫米特石碑(Stela of Amenemhat and Hemet )来自4000多年前。这些石碑很可能是被放置在其主人的墓堂里,以供家人、朋友和其他访客前来诵读碑文,并大声念出名字。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墓主人的名字被记住并说出,才会有来世。石碑上雕刻的场景展示了墓主人想要获得的物品,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和饮品。在现代人的眼中,这些成堆的面包、肉、蔬菜和饮品看起来像是松散地叠摞,甚至好像漂浮在空中,但实际上,这是古埃及一种巧妙的艺术手法,可以毫无阻挡地展示每件物品,画面中高处的物品应该被理解为被堆放在后面的物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部成立于2017年,旨在推进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品的跨学科探索与研究,并支持教授、学生、学者、艺术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学术合作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当地、国家和国际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许多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合作,为艺术史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成果。从博士生的策展培训到跨学科的机构合作,这些为促进创新艺术、历史学术、科学进步以及培训下一代博物馆专业人员提供了环境。
合作的学校或机构有:美国西北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科学研究中心(Northwestern University/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enter for Scientific Studies in the Arts,NU-ACCESS)、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研究与教育伙伴关系奖(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artne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ward)、芝加哥物体研究倡议委员会(芝加哥 Objects Study Initiative,COSI)、罗兹基金会(Rhoades Foundation Exchange)。
科研项目
科学研究是芝加哥艺术学院每一项活动的核心:建立藏品体系、保护馆藏文物,策划组织展览,出版学术出版物,向公众提供最新艺术相关的信息等。
目前该博物馆进行的科研项目有:艺术与科学的融合(Intersections of Art and Science Initiative)、策展实践、开放与交流:开普敦与芝加哥的对话(Curatorial Practice, 股权, and Exchange: A Dialogue between Cape Town and 芝加哥)、时基媒体项目(时间Based Media Initiative)和数字学术目录项目(Digital Scholarly Catalogue Initiative)。
藏品保护
保护与科学部负责处理、研究和长期保存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30多万件藏品,该部门肩负着为后人保护世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
该部门由专业团队组成,共有九个工作室,主要负责图书保存(Book Conservation)、保护科学(Conservation Science)、框架保护(Frames Conservation)、物品保护(Objects Conservation)、绘画保护(Paintings Conservation )、纸张保存(Paper Conservation)、照片保存(Photograph Conservation)和纺织品保护(Textile Conservation)和时基媒体修复(时间Based Media Conservation)。
图书馆
瑞尔森(Ryerson)和伯纳姆(Burnham)图书馆是一个主要的艺术和建筑研究收藏馆,为艺术和建筑史领域的博物馆和公众服务,该图书馆可通过预约到现场进行研究。
1900年,马丁·瑞尔森(Martin A. Ryerson)向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捐赠50,000美元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建成后该图书馆被命名为瑞尔森(Ryerson)图书馆,主要收藏艺术著作。1912年,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H. Burnham)去世,根据他的遗愿向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捐赠了50,000美元用于修建另一座图书馆,该图书馆被命名为伯纳姆(Burnham)图书馆,主要收藏建筑学相关著作。由于财政原因,这两座图书馆于1957年合并为瑞尔森和伯纳姆图书馆并统一管理。随后的几十年不断的增加书架和阅览室。
瑞尔森(Ryerson)和伯纳姆(Burnham)图书馆的藏品包括60多万本印刷品、10万份拍卖目录、200份订阅的报刊和大量的数字藏品。这些藏品涵盖了所有时期和各种大众传媒媒介,但尤以18至20世纪的建筑学著作和19世纪的绘画、版画、素描和装饰艺术为重。藏品中包括两位法国知名建筑师普西尔(Percier)与方田(Fontaine)收藏的17-19世纪建筑学著作、玛丽·雷诺兹(Mary Reynolds)收藏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著作、乔治·柯林斯(George R. Collins)收藏的加泰罗尼亚艺术与建筑档案以及詹姆斯·沃德·索恩夫人(Mrs. James Ward Thorne)的插图书籍等。
档案馆
瑞尔森(Ryerson)和丹尼尔·彭汉(Burnham)艺术建筑档案馆收集了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论文,这些论文阐明了 1870 年代至今芝加哥和中西部艺术和建筑的发展,并补充了博物馆的永久收藏。档案馆包含照片、建筑图纸、信件、著作、剪贴簿、商业文件、录音、电影和视频等资料。藏品还包括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和丹尼尔·H·伯纳姆(Daniel H. Burnham)的档案收藏。档案馆的资料展示了20 世纪美术画廊、艺术学院和艺术学院工作人员和校友、区域工业设计师以及当地教育工作者对现代艺术教学法发展的影响。
文化活动
教育活动
大学生培训计划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大学生培训计划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和了解博物馆台前幕后经验的机会,并为参加这个计划的大学生提博物馆的各项资源,包括与博物馆领域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合作并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2023年暑期的大学生培训计划由麦克马伦家庭基金会提供支持,计划主题为“博物馆空间”,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举办研讨会、参观活动、实地考察和网络活动等全方位的接触博物馆行业。
瑞安学习中心
作为博物馆的学习和创意中心,瑞安学习中心(the Ryan Learning Center)为所有年龄段的访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享受艺术创作和体验活动的空间。在该中心游客可以参加由艺术家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设计的艺术品制作项目、用数字技术创建个人的博物馆之旅、寻找书籍等资源来激发和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还可以参观特罗特家族画廊(Trott Family Gallery),并亲自体验有趣的艺术活动。在该中心游客还可以穿上工作服、拿着研究指南来体验博物馆的文物修护人员是如何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多感官画廊(the Multisensory Gallery),在该画廊游客通过看、摸、听等感官上的探索来接触艺术家们用来创作艺术作品的各种各样的材料。
瑞安学习中心的开放时间为:每周四至周一11:00至3:00开放,不需要博物馆门票,活动免费。
中国交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开展系列的交流活动, 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1月6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参加了由该馆和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以及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的展览。展品选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及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的重要收藏,集中展示了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其中收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是首次在亚洲展出。此外,参展的作品还有来自该博物馆的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乔治亚·欧姬芙《牛头骨与白玫瑰》、阿奇博尔德·莫特利《自画像》等藏品。交流期间,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策展人莎拉·凯利·奥勒(Sarah Kelly Oehler)给观众们带来一场主题为《走向现代:1865-1945年间美国艺术的发展》的讲座,该讲座让观众能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情况。
2018年3月-5月,一场名为“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的展览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随后名为“器之道—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生产、收藏与衍生”专题研讨会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来自美国和中国多所大学及学术机构的20余位研究中国青铜器的专家汇集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围绕本次展览的主题及青铜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
其他交流
2022年5月15日-9月5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保罗·塞尚”特展,该次展览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70多年来首次举办的塞尚展。展品包括80幅油画、40幅水彩和素描,以及两本完整的速写本。绘画主题包括静物、肖像题材、印象派风景画、圣维克多山、“沐浴者”系列和早期寓言画等。
重要事件
1888年,由博物馆的创始人马丁·瑞尔森(Martin a.Ryerson)和查尔斯·哈钦森(Charles L.Hutchinson)赠送给博物馆的乾隆御制雕漆盏(Lacquer Tea Bowl)成为了该博物馆最早收藏的亚洲艺术品之一,现在陈列在该博物馆的134号展厅。
1900年,《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被一位法国人以800太平洋法郎买下。1920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一位股东用20000美元买下了它。1924年,当这幅作品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时获得了轰动效应。
1942年,美国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创作了油画《夜鹰》又称《夜游者》(Nighthawks),该作品一经完工就被时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长的丹尼尔·卡顿·理查(Daniel Catton Rich)以3000美元的价格买下并被收藏于该博物馆。《夜鹰》不仅仅是美国艺术史的里程碑式名作,更为美国流行文化定下了基调,丹尼尔·卡顿·理查在看到该幅作品时认为鲍勃·霍普的作品“和温斯洛·霍默一样精妙”。如今,《夜鹰》已然成为了霍普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2019年3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在苏富比春拍“中国工艺精品”专场上拍卖了该馆收藏的22件明清玉雕,其中白玉笔筒以210万美元成交的价格成为该次拍卖会上卖价最高的藏品。2019年9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将其收藏的300件以明清瓷器为主的中国艺术品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上拍卖。博物馆方面称博物馆处理藏品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该次处理的藏品大都是存放在库房中从来没有被展出过的东西,拍卖收益作为亚洲艺术部门的收购基金用于购买符合行业准则的新艺术品。
参考资料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湖南博物院.2023-08-16
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上海博物馆.2023-08-24
THE COLLECTION.Artic官网.2023-08-25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澎湃新闻.2023-08-16
LOCATION.Artic官网.2023-08-16
History.Artic官网.2023-09-07
Art Institvte Chicago.Artic官网.2023-09-07
SELECT DATE & TICKET.Artic官网.2023-09-04
GENERAL ADMISSION.Artic官网.2023-09-04
HOURS.Artic官网.2023-09-04
HISTORY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Artic官网.2023-08-18
Museum Floor Plan.Artic官网.2023-08-19
The Era of Greatest Growth.Artic官网.2023-08-17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现代之翼 / 伦佐·皮亚诺工作室.ArchDaily.2023-08-24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人民政协网.2023-08-24
The Formative Years.Artic官网.2023-08-17
Swami Vivekananda and His 1893 Speech.Artic官网.2023-08-17
Lion (One of a Pair, North Pedestal)Date: .Artic官网.2023-08-17
Bridging the Tracks.Artic官网.2023-08-17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Artic官网.2023-08-17
CENTURY OF PROGRES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1933-1934 : CHICAGO, IL.).Artic官网.2023-08-17
Expansion at Mid-Century.Artic官网.2023-08-17
At Century’s End.Artic官网.2023-08-17
Continuous Evolution.Artic官网.2023-08-17
一周艺术人物|94岁的连环画家王亦秋与收藏家埃利斯走.澎湃新闻.2023-08-17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Chicago Architecture Center.2023-08-19
The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 of 1893.Britannica.2023-08-19
American Architectural Styles: An Introduction.Architecturestyles.2023-08-19
VISIT.Artic官网.2023-08-19
上游时尚|博物馆里的“索恩微型房间”,每个细节都令人惊叹.人民资讯.2023-08-19
LOWER LEVEL.Artic官网.2023-08-19
FIRST LEVEL.Artic官网.2023-08-19
SECOND LEVEL.Artic官网.2023-08-19
THIRD LEVEL.Artic官网.2023-08-19
EXHIBITIONS AND EVENTS.Artic官网.2023-08-19
古埃及:生命与来世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Egypt).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0
Landscape in Light: The Tiffany Window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Artic官网.2023-08-20
A New View of African Art.Artic官网.2023-08-20
The Deering Family Galleries of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Art, Arms, and Armor.Artic官网.2023-08-20
Of Gods and Glamour: The Mary and Michael Jaharis Galleries of Greek, Roman, and Byzantine Art.Artic官网.2023-08-20
Architectural Fragments from Chicago.Artic官网.2023-08-20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将展梵高、达利、巴西抽象艺术.澎湃新闻.2023-08-24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Egypt.Artic官网.2023-08-20
“梵高和先锋派:现代景观”(Van Gogh and the Avant-Garde: The Modern Landscape).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0
瑞梅迪奥斯·瓦罗:科幻小说(Remedios Varo: Science Fictions).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0
Remedios Varo: Science Fictions.Artic官网.2023-09-23
埃尔斯沃思•凯利:肖像绘画(Ellsworth Kelly: Portrait Drawings).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0
Ellsworth Kelly: Portrait Drawings.Artic官网.2023-09-23
Peter Hujar: Performance and Portraiture.Artic官网.2023-08-20
Ghosts and Demons in Japanese Prints.Artic官网.2023-08-20
快讯 | 佩斯新代理五位摄影师.澎湃新闻.2023-08-26
浮世绘里的鬼魅魍魉(Ghosts and Demons in Japanese Prints).时尚芭莎官方微博.2023-08-20
PAINTING AND SCULPTURE OF EUROPE.Artic官网.2023-09-08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Artic官网.2023-09-08
《美国哥特式》画作前的遐想.人民网.2023-09-08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新浪收藏.2023-09-08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一张由几百万个色点组成的实验画.雅昌新闻.2023-09-08
The Bedroom Date:1889 Artist:Vincent van Gogh.Artic官网.2023-08-25
VINCENT VAN GOGH.Artic官网.2023-08-25
双人床与画中画:文森特·梵高的《卧室》.澎湃新闻.2023-08-20
ARTS OF THE AMERICAS.Artic官网.2023-09-08
Portrait Vessel of a Ruler.Artic官网.2023-09-08
American Gothic.Artic官网.2023-09-08
America Windows1977 Marc Chagall.Artic官网.2023-08-26
所有的颜色都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也是彼此对立的恋人。——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4
ARTS OF ASIA.Artic官网.2023-09-09
100 Years of Arts of Asia.Artic官网.2023-09-09
Cauldron.Artic官网.2023-09-09
Under the Wave off Kanagawa (Kanagawa oki nami ura), also known as The Great Wave, from the series “Thirty-Six Views of Mount Fuji (Fugaku sanjūrokkei)”.Artic官网.2023-08-26
葛饰北斋名作《神奈川冲浪里》 的“前世今生”.澎湃新闻.2023-08-26
葛饰北斋的版画《神奈川冲浪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6
Allegory of Balance #6.Artic官网.2023-08-24
ARTS OF AFRICA.Artic官网.2023-09-09
Stela of Amenemhat and Hemet.Artic官网.2023-08-26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的阿蒙涅姆赫特和赫米特石碑.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2023-08-26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Research.Artic官网.2023-08-25
Academic Collaborations.Artic官网.2023-08-24
Research Initiatives.Artic官网.2023-08-24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Artic官网.2023-08-25
Library.Artic官网.2023-08-25
Reading Room History and Artworks.Artic官网.2023-08-25
Discover Our Collections.Artic官网.2023-08-25
Undergraduate Opportunities.Artic官网.2023-08-25
Ryan Learning Center.Artic官网.2023-09-07
来自芝加哥的精品 上海“走向现代主义”展对外开放. 中国日报网官方账号.2023-08-24
溯源与新知——中美学者芝加哥研讨青铜器与中华文明.艺术中国.2023-08-24
塞尚何以被称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人民资讯.2023-08-24
一周观展|芝加哥新展塞尚,伦敦呈现图坦卡蒙.澎湃新闻.2023-08-24
Lacquer Tea Bowl 乾隆御制雕漆盏.Artic官网.2023-09-09
Nighthawks.Archive.artic.2023-09-08
Nighthawks , 1942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Todayisartday.2023-09-08
从《卧室》到《夜鹰》,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名作互动.新京报.2023-09-08
甩卖”明清瓷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否认缺钱,称是完善收藏.澎湃新闻.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