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冠鮟鱇
印度冠鮟鱇(学名:Lophodolos indicus)为鮟鱇目梦角鮟鱇科冠鮟鱇属其中的一种深海罕見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但西大西洋无采获纪录。中国台湾分布于东北部海域。主要栖息于光线微弱或无光线索之深海区;幼魚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丰富的海洋上层水域;变态期后的魚种则生活在远洋深海中层或较底层水域。无经济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印度冠鮟鱇
俗名:深海鮟鱇
学名: Lophodolos indicus
命名者: Lloyd, 1909
科中文名:梦角鮟鱇科
同种异名: Lophodolus dinema
最大体长: 7.7 cm
栖息深度: 0 - 1625公尺
有毒魚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魚类:否
观赏鱼类:否
栖息环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參考文献:何宣慶(2002)硕士论文;Fishbase(2003) Pietsch, T. W. 1974 何宣慶 2002
典藏标本: ASIZP0061820
濒危状态: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态特征
体延长,非球型,侧扁。身体外部色黑,口腔及肠道无色素;体表具多列侧线系統。上下頜等齐;下頜具发达之联合骨棘。鼻孔一对,开口呈管状;鼻短。口大,口裂水平距离超过眼部下方。眼部小,具圆形透明皮肤覆盖。鋤骨不具齿。吻触手基部之支鳍骨外露,前方延伸至蝶耳骨棘间或其后。方骨棘強壮,钩耳骨棘长;咽鰓骨I、II退化,咽鰓骨III具牙齿。胸垂短且宽,较胸鳍为短。主鰓盖骨双叉;下鰓盖骨修长,上端尖锐,下端较圆具有一前端突出。皮肤裸露。背鳍及臀鳍靠近尾鳍基部;尾鳍、背鰭及臀鰭表皮为黑色素所覆盖。牙齿尖细,笔直,可下压且柔软;下頜牙齿较上頜长,且数量较多,数量约200-280,隨成长而增加。测量形质(in %SL):吻触手长度81;头长34.9;头高39.6;上頜长33.2;下頜长45.5。雄魚鉴別特征及分类描述未知。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光线微弱或无光线索之深海区;幼魚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丰富的海洋上层水域;变态期后的魚种则生活在远洋深海中层或较底层水域。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但西大西洋无采获纪录。中国台湾分布于东北部海域。
经济利用
罕見魚类,除学术研究外,无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台湾鱼类资料库.fishdb.sinica.edu.tw.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