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州铁路博物馆

广州铁路博物馆

广州铁路博物馆是一座交通类专题博物馆,位于广东省荔湾区黄沙大道誉江路的珠江岸边,在百年老站广州南站的原址上修建,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

2011年3月起,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自筹建广州铁路博物馆,开始从社会各处募集各种铁路有关的藏品。2014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挂牌“广州市历史建筑”。2018年,广州铁路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经过审核,正式确定。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广州铁路博物馆设室外展区、两个室内展馆以及商业服务区,室外面积1848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1平方米。其中,1号馆由5个展厅组成,分别是“艰辛历程”“新生之路”“开拓先行”“高铁时代”和“继往开来”,展现广州铁路百年历史;2号馆展出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老物件;露天展区主要展示部分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铁路设备。博物馆共收藏了各类藏品4000余件,其中展示1390件,包括镇馆之宝——“飞轮”路徽,粤汉铁路的界碑和股票、百年钢枕和钢轨等,还陈列着11种动车组模型。

2023年7月,广州铁路博物馆入选“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

发展历程

1907年7月,黄沙车站建成通车,经营客货综合运输业务,既是粤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粤汉(广州市至武汉)铁路从1900年开始动工,历时36年完成竣工。粤汉铁路建成后,在武昌成立粤汉铁路管理局,这是广铁溯源最早的前身之一。广州南站当时既是粤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又是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的所在地。被后人誉为“国铁集团之父”的詹天佑也曾在这里办公。1946年12月,黄沙站客运业务移至大沙头站后,改名广州南站,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大的编组站货运站

1951年末,铁路开始编发货物直达列车。1952年6月18日编发一列由广州南站直达满洲里市车站的直达货物列车,超轴11.7%,全程4636公里,是中国铁路史上运程最长的货物直达列车。1951年末,铁路开始编发货物直达列车。1952年6月18日编发一列由广州南站直达满洲里车站的直达货物列车,超轴11.7%,全程4636公里,是国铁集团史上运程最长的货物直达列车。到二十世纪90年代,广州南站一度发展为全国水陆兼备、站港合一的特大型综合性货运站,拥有专用码头港岸线842米,可停泊3000吨以下船只,配备各种装卸机械设备多达130台,最大起重能力50吨。有近十年的年均货物吞吐量达525万吨,年均运输收入近2亿元。

2005年6月,因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广州南站关闭。在广州南站关闭4年后,原广州南站纪委书记罗访苹联名原广州南站干部职工近80人,于2009年6月向广州市委、市政府写信《为了将历史延续下去》,恳请地方政府在南站历史文化旧址建“中国铁路史展馆”等建议。2010年1月,广州市规划局向罗访苹等老同志回复信访函件。同年10月19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出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广州南站作为全国第一宗三旧改造项目的地块公开拍卖,其附加条件为“竞得人负责地块内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的建设……”

2011年3月起,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自筹建广州铁路博物馆,开始从社会各处募集各种铁路有关的藏品。2014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挂牌“广州市历史建筑”。2018年,广州铁路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经过审核,正式确定。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广州铁路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改造设计,在百年老站“广州南站”的原址上修建,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铁路车站老建筑的基本风貌和荔湾西关文化。设计团队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将博物馆打造成集观赏、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铁路历史文化场馆。博物馆临水而建,从空中俯瞰,呈“八”字形,似一只巨鹏欲展翅飞翔,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

馆内布局

广州铁路博物馆设室外展区、两个室内展馆以及商业服务区,室外面积1848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1平方米。其中,1号馆由5个展厅组成,分别是“艰辛历程”“新生之路”“开拓先行”“高铁时代”和“继往开来”,展现广州铁路百年历史;2号馆展出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老物件;露天展区主要展示部分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铁路设备。

陈列展览

室内展馆

艰辛历程

“艰辛历程”展厅主要通过展示粤汉铁路蒸汽机车模型、收股执照、界碑和广九铁路华段修建的股息债券等物,讲述广州铁路建设的开端,以及民族危亡时期,铁路工人展开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

新生之路

“新生之路”展厅主要介绍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广州铁路的发展经历,主要展示铁路人顽强对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破坏,积极抢修铁路的可贵精神,讲述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铁路担负战略重任,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英勇事迹。

开拓先行

“开拓先行”展厅主要展现广州铁路局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当铁路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为国铁集团改革不断探索新路。

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展示了粤湘琼高铁快速发展,从“速度之变”“路网之变”“装备之变”“服务之变”中感受铁路跨入新时代。

继往开来

该展览讲述了百年来广铁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代表事迹,比如,詹天佑的生平介绍,展现铁路先贤的开创、探索、钻研和拼搏奉献精神。

室外展区

室外展厅主要展示铁路相关设备,包括42米窄轨长廊、铺满历年开行列车方向牌的展示墙以及拥有大门外观,有拱门、飘窗等复古设计复原的黄沙车站外观建筑等。

馆藏文物

广州地铁博物馆收藏了各类藏品4000余件,其中展示1390件,包括镇馆之宝——“飞轮”路徽,粤汉铁路的界碑和股票、百年钢枕和钢轨等,还陈列着11种动车组模型。

广州地铁博物馆的的过半藏品都由袁广平捐赠,袁广平退曾是广铁集团的普通职工,20多年来收集了2000多件铁路藏品,全部无私捐赠给了广州铁路博物馆。

“飞轮”路徽

该藏品位于1号馆“艰辛历程”展厅,尺寸为24×13毫米,造型为一个机车动轮两侧插上飞翼。路徽全名叫做中华民国交通部铁路徽章(胸章),1919年设计制作,是国铁集团使用最早的路徽。路徽材质为纯银制作,制作精良,“飞轮“路徽在中国存世量不超过五枚,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路签套(路签授受器)

该藏品位于2号馆内,是机车乘务员与车站行车人员传递信息的早期铁路通信设备,上面是一个由钢丝和皮夹子组成用来装路签的套,直径约450mm。路签是指允许列车占用区间的凭证,设于正线靠车站值班员一侧的站台上,由装有梯子的木桩、接受器、发授器、信号灯(夜间时使用)插杆组成。柱子上装有递签盒和接签器(一个可以旋转的带弯钩状的铁器),机车上的司机窗下方与地面授受器相对位置亦装有授受器。当列车通过时,地面授受器与车上授受器相互作用,完成路签的传递。

KF-1型蒸汽机车模型

该藏品位于1号馆“艰辛历程”展厅,它是粤汉铁路线的第一代机车,20世纪30年代时期北洋政府特意去英国定制了24台这样的机车,目前存世的仅有两台,在中国铁路博物馆可以看到真件。

“毛泽东号”机车55周年纪念版模型

该藏品位于1号馆“艰辛历程”展厅,它是中国唯一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诞生在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号”第一代机车目前收藏于国铁集团博物馆内。

“东风4型2190”内燃机车

该藏品位于1号馆“新生之路”展厅,196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中车大连机车车辆试制出第一台东风4型2001号机车。随后,生产B型、C型、D型、E型等,而东风4B型内燃机车生产超过4500台,成为中国铁路史上产量最大、运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内燃机车车型之一。

文化活动

客流情况

截至2023年5月18日,广州铁路博物馆预约参观总数达31万人次,接待团体2100余个,成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党日活动阵地、研学游热门地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主题活动

广州铁路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各类专题展:“广铁书画家写生作品展”“广铁青年书法绘画作品展”“喜迎二十大——全路首届书法临帖展”,还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百年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等,丰富了博物馆展陈内容和表现方式。

截至2023年5月18日,广州铁路博物馆举办了各类主题活动:“发现最美铁路活动之走进广铁博物馆”“强国复兴有我—— 广州市2022年公益广告征集展示启动活动”“约惠盛夏——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铁青文旅分会场活动”,以及利用暑假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游活动等。

所获荣誉

2023年7月,广州铁路博物馆入选“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

参考资料

广州铁路博物馆对外开放 回望华南铁路百年风雨.南方网.2023-08-12

广州铁路博物馆一周年: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历史链接未来.百家号.2023-08-12

广州铁路博物馆后日开馆.今日头条.2023-08-12

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开放.今日头条.2023-08-12

全省百强,荔湾多处上榜!安排.腾讯网.2023-08-12

隐于闹市中的小众博物馆②|打卡广州铁路博物馆.南方网.2023-08-12

广州铁路博物馆诞生,一馆品百年.今日头条.2023-08-12

这个广州人一个人捐了半间博物馆,连“镇馆之宝”都是他捐赠的…….百家号.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