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字旗
死字旗,是川军士兵王建堂在出征前,父亲王者成鼓励儿子慷慨赴死、上阵杀敌,所设计的旗帜。是四川省人民抗战精神的符号,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生动案例。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激起了包括川军将士在内的四川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爱国热情,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以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为代表的四川省军政高层,迅速决定组建抗日集团军,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当时,四川省安县曲山镇的小学教师王建堂毅然投笔从戎,组织了17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了川军,部队出征前,年迈的父亲王者成托人送来一个包裹,王建堂打开,发现里面是一块五尺白布做成的、中间写成“死”字的大旗,王建堂带着死字旗多次担任敢死队队长,负伤4次,多次立功授奖。之后在战场上遗失了沾满鲜血的死字旗。
旗帜介绍
“死字旗”正中大书一“死”字;右边题写“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题写“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尸;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消息很快传到四川省,激起了包括川军将士在内的四川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爱国热情,川内各地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以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为代表的四川省军政高层,迅速决定组建抗日集团军,刘文辉、邓锡侯、杨森、潘文华、李家钰等川军将领先后请命率领将士出征。
1937年的初冬,部队出征前,安县社会各界在县城公园的门口“大安游艺场”举办欢送出征大会,欢送“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王者成托人送来一个包裹,请县政府转交给王建堂,县长成云章在台上将包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块五尺白布做成的、中间写成“死”字的大旗,在场之人读完旗帜,无不感动落泪。
后来,王建堂带着死字旗先后担任排长、副官、连长、司令部参谋、副营长等职位,并多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参加了武汉会战、鄂西会战、大洪山保卫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负伤4次,多次立功授奖(其中两次被最高长官部授予甲级勋章),用自己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对自己的期许。抗战胜利后,王建堂活着回到了家乡,遗憾的是沾满鲜血的死字旗在战场上已经遗失。
王氏父子
王者成(1887-1957),四川绵竹人。20世纪初,他举家搬到四川安县曲山场,是川西著名四大玩友(川剧坐唱)之一,常演文天祥、伍子胥等传统剧目,被人称之为“清客”,人们都尊称为“者大爷”。
王建堂(1912-1992),字家林,当时还只是一个四川省安县曲山镇的小学教师,在这种全民抗战的形势下,他毅然投笔从戎,组织了17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了抗日的川军。
相关影视
旗帜影响
王者成为儿子王建堂送“死”字旗的消息一出,当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成都市《新新闻闻》以“模范父亲”为标题,刊登了“死”字旗上的原文,还叙述了“义民王者成送子出征”的事件,此事在朝野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抗日热潮。王氏父子深明大义,精忠报国的壮举被人们交口称赞,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
代表抗战精神的死字旗.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8-01
三代人“ 接力” 书写“ 死字旗” 不变的是那股爱国情怀.四川频道.2023-08-01
死字旗.平安时报.2023-08-01
壮士出川.西瓜视频.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