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有明

罗有明

罗有明(1904年7月30日-2008年10月11日),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人。中国正骨名医、罗氏中医药家族第五代传人。

罗有明自幼随祖母学习,5岁时被收为“罗氏正骨法”第五代传人。15岁时,奶奶罗陈氏去世,罗有明开始独立行医。1948年,罗有明开始在部队中为战士们服务。1968年,她被调入三间房卫生院,担任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和骨伤科研究小组负责人。1975年,国家举办三期学习班,向全国推广罗有明正骨法。1998年,为了让全社会骨伤病患者都有机会服用罗氏骨伤病良药,罗有明将家传300年的“续断接骨圣金丹”组方献出,交由社会力量开发。

罗有明因医术高明而被人们称为“正骨神医”“中华一绝”,因住在双桥,故被称为“双桥老太太”。2008年6月,“罗氏制药正骨法”作为中国“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08年10月11日,罗有明在睡梦中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7月30日,罗有明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一个骨科世家。罗家的骨科医术在《资治通鉴》上都有记载,罗有明自幼随祖母学习,3岁起练习摸骨,她可以熟练说出身体各部位骨骼的名称。由于罗氏正骨医术的传承规矩是传儿子、儿媳,不传女儿。罗有明的奶奶在孙辈没有男丁的情况下,在其5岁时收为“罗氏正骨法”第五代传人,正式传授正骨术。后跟随堂伯学习针灸、方药。

经历坎坷

15岁时,奶奶罗陈氏去世,罗有明开始独立行医。次年,因为治愈了一名被惊牛冲撞而骨盆严重骨折的病人,她一举成名,成为了十里八乡传颂的“小罗先生”。

18岁时,罗有明与同县的王治中结婚。由于罗有明坚持义务行医,不收礼,不收钱,加之连年的灾荒,庄稼绝收。丈夫跟随逃荒的人群去外乡挣钱补贴家用,在途中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丈夫走后,罗有明依靠采摘树叶树皮,带着公公和奶奶活了下来。为了赚钱,她还去给别人洗衣服。公公和奶奶以为儿子已死,又在此时染上抽大烟的恶习,家里值钱的东西被卖个精光。她一时想不开,选择了跳河,结果被人救了上来。这时的她选择坚强的活下去,在辛苦操持家务的同时,罗有明尽心为前来看骨伤病的病人医治病情。就这样熬了24年。

为解放军指战员医治病患

1948年,罗有明与丈夫在西柏坡镇重逢,丈夫向他讲述白求恩救治伤员的故事,她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并开始对人民解放军战士充满敬意。她以白求恩为榜样,随后开始在部队中为战士们服务。战士们在她的救治下伤情大有好转,很快恢复健康,她有时还会冲到战场上救治伤员,由此被广大解放军指战员称为“编外好军医”。期间,她还办起了骨科学习班,这一切全靠她的记忆和实践经验。科班出身的军医冯天有就曾向她求教。之后冯天有根据从罗有明那里学来的知识,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名

北京解放后,罗有明成为北京双桥镇252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由于其经常免费施医施药,“双桥老太太”的名号很快就传开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颖超因腰部有伤,经罗有明治疗后痊愈。周恩来总理问及她的名字,知道她根本没有正式的名字,只知道她叫王罗氏,老王家的,周总理认为新时代的女性更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因为罗有明在部队很有名,北京城里的人也都知道她,于是给她取名“罗有名”,因她觉得看病不为出名,所以把“名”换成“明”字,自此她才有了自己的名字。1957年,罗有明被安排到双桥公社三间房卫生院工作。

培训骨科人才

60年代中期,罗有明打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先后举办进修班、急训班33期,朝鲜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单是中国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1968年,她被调入三间房卫生院,担任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和骨伤科研究小组负责人。1971年,一位患者被火车撞断大腿骨,因某医院要锯掉右腿被患者拒绝,医院亲自接罗有明帮助治疗。此时患者的大腿已化脓发臭。经罗有明用毛白杨树叶煎水,为其冲洗,并把撞碎的骨头接好,这位患者保住了腿,后来成为火车司机。

1974年,组织特批给她一辆轿车,她坚决不要,最后将车放到卫生部。1975年,国家举办三期学习班,向全国推广罗有明正骨法。197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曾以《让罗有明的正骨之花开遍祖国大地》为题,播发电视新闻。1983年,她被调入朝阳区卫生局中医骨伤科门诊,任主治医师。同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出国访问前腰部扭伤,经罗有明诊断治疗,两分钟后李先念恢复如初。后经李先念批款30万元,建立罗有明正骨医院。1985年7月,卫生部拨专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晚年经历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骨科专家井上修出价20万美元让她做顾问,并送一辆高级轿车,她拒绝了。

1998年,为了让全社会骨伤病患者都有机会服用罗氏骨伤病良药,罗有明将家传300年的“续断接骨圣金丹”组方献出,交由社会力量开发。2002年,罗有明退居二线。2008年6月,“罗氏制药正骨法”作为我国“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人物去世

2008年10月11日,罗有明在睡梦中安然去世,享年105岁。

正骨特点

罗有明正骨的特点在于“诊断准确、治愈奇快”,病人来就医,她会用手细摸,之后迅速得出结论,分辨出是骨断、骨错缝、筋出槽、脱臼等各种病症,矫正时手法快速准确,病人常常没有感觉骨头就已经复位。其正骨手法核心是“五言三十七字令”及22个触诊手法。讲究三兼治,一法多用和多法多用。

临床经验

在正骨前必须要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而对于关节错缝,也要遵循“骨当正,筋当顺”的原则,疏通气血,消肿止痛,使肌筋平复归位,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同时还需要从先后两方面维持骨骼健康。

学术思想

罗氏正骨法尊崇四部经典与神农本草,阐发精研于伤科;求实际不好高骛远;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罗氏正骨法有继承有发展,重点在发展。她认为在特色伤科临床运用中,要融会娴熟的基本诊疗手法、治疗手法要领及功用,同时配合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技能,只有掌握手法中的要领,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书籍

罗氏正骨传承

罗氏正骨法约在清康熙形成并逐渐得到认可。罗氏先祖曾在江西省长期行医,后为避战乱迁至河南夏邑。当时,罗氏正骨医术的传承规矩是传儿子、儿媳,不传女儿。罗有明的曾祖父罗怀善有一儿子罗如斌,继承父亲的骨科医术。罗如斌的儿子罗百升有三个儿子:罗天佑、罗天楼、罗天旭。罗天佑与罗天楼均未学习正骨之术,且身后无子嗣。罗天旭有两女三男。大女儿罗有明为罗氏正骨法传人,二女儿未学医。大儿子罗锡恩虽然学过中医及伤科继而,但未以医为业,二儿子罗锡运未专攻骨科,在乡里行医。三儿子罗锡堂未学医。罗有明没有子嗣,将罗氏正骨法传于她的侄亲。

2018年11月1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罗氏正骨法”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甘肃省中医院举行。2019年8月17-18日,第二届“罗氏正骨法”学习班暨《罗有明正骨医案》新书发布会在航空总医院举行。《罗有明正骨医案》是对“双桥老太太”罗有明一生临床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后人学习“罗氏正骨法”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保护形式。

罗氏正骨法传承谱系

以上表格内容来源

人物轶事

20世纪50年代初期,罗有明不过才40多岁,但前半生苦难经历的折磨,使她的容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因此,许多不知道她真实年龄的人都喊她“老太太”或者“罗老太太”,又有一些从外地来找她的病人,连她的姓氏也不知道,只知道她住在双桥, 就在“老太太”前面加上了“双桥”。自此,“双桥老太太”就成了罗有明的专属称呼。

罗有明一直在基层安于本职,住平房挤公交,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她多次谢绝国外的出访邀请,多次婉拒别人的巨额礼金。有一次,她为徐悲鸿看病,为了表示感谢,徐悲鸿指着挂在墙上的几匹飞马,让她随意拿,可她秉持治病不收礼的信念婉言谢绝了。

1984年,上海轿车厂要送给她一辆新型轿车,被她婉言谢绝,次年国家卫生部送她一辆日产汽车公司轿车,她接受了,却把车当成救护车,用来接送病人。

有一位病人腰部受伤,罗有明却坚决不给他看病。病人正在转身离开时,她出其不意地照着病人的腰眼部位踢了一脚,病人又惊又怒,结果一转身,好了。这一看家本领在坊间传为佳话。

人物评价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总理):炕头上飞出的金凤凰。

赵朴初(国家佛教协会原会长):救死扶伤, 仁心圣手。

参考资料

著名老中医罗有明去世 罗氏正骨法享誉京城(图).搜狐新闻.2023-07-25

百岁“骨圣”申报吉尼斯纪录 曾为赵蕊蕊献妙药 522 Connection Timed Out.中国新闻网.2023-07-25

..2023-07-27

第二届“罗氏正骨法”在航空总医院开班.今日头条.2023-07-25

..2023-07-25

空军总医院冯天有--新医正骨创始人.中国军网.2023-07-27

百岁骨科圣手申报吉尼斯纪录 曾为赵蕊蕊献妙药.中国新闻网.2023-07-26

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豆瓣读书.2023-07-27

罗有明正骨传奇.甲虎网.2023-07-27

罗有明正骨医案 罗素兰 著 生活 文轩网.文轩网.2023-07-27

罗有明正骨医案.微信读书.2023-07-29

医院动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罗氏正骨法”传承工作室正式落户甘肃省中医院.今日头条.2023-07-25

老太行医近百年 遗体告别千人相送.百度.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