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是毛泽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词中包含叙述和议论,结构严谨。这首诗词创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前夕。诗中描绘了北方风景的壮丽和雄奇,评述了古今人物的优缺长短,并通过这些展示出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诗的上半部分以宏大的笔墨描绘景物,气势雄伟;下半部分以历史评点,气势贯穿古今。整首诗不仅结构严密,还展示了国家至上、世道必进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价值观。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毛泽东在中国诗词史上具有较高地位,自其创作以来,就吸引力很多作曲家为其谱曲,如唐珂、田丰等,《沁园春·雪》是交响合唱曲的第一首声乐作品,其背后极强的时代、民族特征,抒发强烈的民族情怀。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毛泽东初创《沁园春·雪》于1936年2月5日,正值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即将开始。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时间,都处在中国社会历史“大变动的前夜”,因此这一首词能够鲜明反映出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个人背景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以古典形式发表诗歌,其风格受唐代诗人李白和李贺的影响,气势豪迈。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一词于万里长征结束之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从陕北瓦窑堡出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准备赴华北抗日前线与日军作战,途经清涧县袁家沟大雪所作。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毛泽东写下气势磅礴、雄浑豪迈的词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于1945年11月14日由《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之后别的报纸陆续转载,但多有错讹。1951年1月8日,《文汇报》将毛主席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

作品素材

《沁园春·雪》以“北国风光”这一地理环境作为主要描写的对象,其中长城与黄河是其视野中最显著的景物。由黄河所环绕的毛乌素沙漠东南侧的黄土分布区与河东侧的吕梁山一带是《沁园春·雪》诞生的地理环境。对于诗词中有关历史人物的描写,作者选取中国历代皇帝中几位“重量级人物”进行评述。据《中国历代帝王志》等有关史料记载,《沁园春·雪》中评述的几位人物的历史活动都与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地区有密切联系。

作品原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原文源自:)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诗歌内容

整体布局

《沁园春·雪》划分为上、下两片。其中,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山河;下片借景抒情,列举历史人物,以古颂今,歌颂当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远大抱负和广阔胸怀。词的下阙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阕的总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对下阙的引文。在下阙中作者列举了几位历史人物进行描写,以“惜”字确定为下阙的评论基调。

段落、层次划分
诗歌上片

诗歌上片由“雪”入题,抒写雪里山河,共划分为三个层次。

这一段词作为上半阕的第一个层次,展现出一种雄浑苍莽的景象,创造出一种静穆旷远的境界。作者以“浑茫旷远”这一方面为写作的着重点,既显示出宏阔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也流露出静观默察的深思的意态。

这一段词作为上半阕的第二个层次,展现出北国雪景另一种形态的美,即“动态美”。作者为突出北国雪景的不同的美的形态,在词的创作中采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这里写雪景的腾挪飞扬以及雪里的高原山岭,与此同时折射出作者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这一段词作为上半阕的第三个层次,与前两个层次构成鲜明的对照。前两个层次侧重写雪中的北国美景,这个层次侧重描写雪后的北国美景。前面用冷色调写出雪中江山的雄浑的美,这里以暖色调写出雪后江山的妩媚的美。

诗歌下片

诗歌下片在上片歌赞江山多娇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古往今来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的评论。共划分为三个层次。

这两句词作为《沁园春·雪》下片的第一个层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篇幅言简意,有助于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一段词作为下片的第二个层次,是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里几位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作出的评判。以议论入诗,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

这三句词作为下片的第三个层次,点出全词的核心主题。“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彰显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主题思想

词作者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在创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内心落在“国家”这一层面上,毛泽东心怀拯救中华民族、创新中国政治抱负的雄才大略。在词下阙最后一句,毛泽东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对全词的总结。其中,“今朝”一词是对当今社会的简称,是对过去的挥手告别,表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对旧社会的告别,是无产阶级站起来的重要节点。在词中最后一句,毛泽东表现出自己伟大的理想抱负,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卓越才能来创造伟大事业,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诗歌《沁园春·雪》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革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沁园春·雪》是一首以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抒情词。

艰苦奋斗精神

《沁园春·雪》词中“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阻碍,都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虽然长征已经结束,但是中国的革命永远不会止步。毛泽东站在漫天飞雪的高处,看到的不仅是雪景的壮美,更是长在土壤中冬眠的革命种子。

科学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

在《沁园春·雪》词中的下片,关于作者对于古往今来列举的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论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渗透其中的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这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评判,而不是全盘否定古代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这是作者着重批判几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对其历史作用的简单否定。

价值观

《沁园春·雪》展示了国家至上、世道必进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价值观。

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

比喻

《沁园春·雪》一词中,“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雪覆盖的山峰描写成银蛇舞动,展现祖国自然景象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激活读者想象。“原驰蜡象”一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莽莽”之中被大雪覆盖的黄土和黄土梁的组合形象比喻为在高原上奔驰的“蜡象”。

对比

《沁园春·雪》一词中,“须晴日”“分外妖娆”,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虚景和之前的实景进行对比,联想雪过天晴的画面,呈现红日与白雪相映的美景。

隐喻
“雪”意象的内涵

《沁园春·雪》一词作,作者以“雪”为主题,以“北国风光”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将大量笔墨着重于铺陈雪景,同时也体现出诗词将雪关联了江山社稷、河流山川,并以“雪”这一主题隐喻了对于丧失国土的痛恨和惋惜。

表现手法

毛泽东采用对景物议论、分层等多种写作艺术手法。

景、议论与抒情结合

诗歌下片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作铺垫为回归主题,歌颂无产阶级战士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抒发了人民必胜的壮志豪情。

分层与动静结合相融

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作为全词的开头概述上片景观,句中以“千里”“万里”两词描绘出雪景的一望无际,采用分层的写作手法,交错说明,“千里”指冰封,“万里”指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作者使用了变动为静的艺术手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作者使用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用巧无痕,准确且细腻地传达出作者审美感受的微妙的推移和变化。

语言表达

四字凝练

《沁园春·雪》一诗词语言凝练,极富表现力。全词用114个字,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诗词中的”望”一字,清晰准确地描绘了诗人在观察景物时所处的位置——登高望远。诗词中的”千里””万里”两词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广大,同时反映作者视野辽阔。词中多短句,并以四字为主,因而显现出鲜明的节奏,豪放的韵律。

作品影响

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对后世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沁园春·雪》作为毛泽东创作的诗词之一,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诗歌内容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曲家田丰呼应时代主题,用毛泽东诗词作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进而创作出《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这一大型交响合唱作品,该作品被称为“中国百年合唱史中的巅峰,属于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019年6月19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毛泽东《沁园春·雪》研讨会,主题是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沁园春·雪》诗词与艺术形式充分结合,被改编为同名舞蹈。2023年,中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阜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选送的舞蹈类节目《沁园春·雪》荣获舞蹈类全国一等奖

诗歌内容对诗词发展的影响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的实践,为现代诗歌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并使旧体诗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再放异彩。

作品评价

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沁园春·雪》为“千古绝唱”。

1945年重庆市新民晚报》晚刊编者在附注中评价《沁园春·雪》:“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评价《沁园春·雪》:“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郭沫若发表两首词,盛赞了毛泽东咏雪词“气度雍容格调高”。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评价《沁园春·雪》为“第一流杰作中的佳作”。

版本流变

版本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原文源自:)

版本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原文源自:)

相关争议

对于《沁园春·雪》创作时间的争议

说法一

此种说法援引较多。是说在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渡黄河前夕,创作于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叶子龙在其回忆录中对此有具体记述:“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离开瓦窑堡革命旧址,28日到达延长城内;2月初,在清涧县袁家沟,毛泽东亲自来到河边侦查渡口情况。也就在这时,在黄河边,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吟咏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沁园春·雪》。”在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沁园春·雪》的写作时间被标注为1936年2月。

说法二

1936年2月22日小雪,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渡黄河后途经山西石楼县玉牒镇,夜宿留村贸易客栈时创作了《沁园春·雪》,留村客栈于2010年进行了全面恢复,并对毛泽东居住过的正面中间窑洞进行了陈设布局,打造了《沁园春·雪》文化园。

说法三

有个别文献认为《沁园春·雪》写于延安市

说法四

有人认为,毛泽东在飞赴重庆市的飞机上看到“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创作出《沁园春·雪》。

对于《沁园春·雪》创作内容的争议

《沁园春·雪》毛泽东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九件。

“望长城内外”句

有一件手迹作“看长城内外”。

“原驰蜡象”句

有一件手迹作“原驰腊象”,有八件手迹作“原驱腊象”。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

有一件手迹作“引多数英雄竞折腰”。

“一代天骄”句

有一件手迹(即书赠丁玲的那件)作“绝代姿容”。

典故轶事

毛泽东将词作《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

1945年10月,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中国国民党谈判期间,应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的请求,将自己于1936年2月7日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写的词作《沁园春·雪》赠予了他。柳亚子将该词作称赞为“千古词人共折腰”的绝唱,并将《沁园春·雪》在“柳诗尹画联展”中展出。之后,于1945年11月14日,柳亚子在其担任编辑的《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刊出《沁园春·雪》的传抄稿,此时解放战争即将开始。

(图片出处:)

参考资料

毛泽东.青少年爱国主义网.2023-07-08

沁园春·长沙.古诗文网.2023-10-19

诗词赏析|沁园春·雪.学习强国.2023-07-06

新时代如何深入解读《沁园春·雪》.中国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2023-09-26

..2023-09-27

..2023-09-27

声乐作品《沁园春·雪》的艺术形象与演唱实践分析.中国知网.2023-09-25

田丰版声乐作品《沁园春·雪》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中国知网.2023-09-25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维普资讯.2023-10-19

隶书《沁园春·雪》创作手记.中国知网.2023-09-26

..2023-09-26

语料库视角下《沁园春·雪》两英译本翻译风格对比分析.中国知网.2023-09-26

《沁园春·雪》与革命精神.中国知网.2023-09-25

《沁园春·雪》创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探析.中国知网.2023-09-26

沁园春·雪.古诗文网.2023-09-26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隐喻的认知英译研究.中国知网.2023-09-25

感悟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情怀——以《沁园春·雪》为例.中国知网.2023-09-26

从《沁园春·雪》谈毛泽东诗词的特点.维普资讯.2023-10-19

《沁园春. 雪》艺术特色.豆丁网.2023-09-27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发表经过及政治影响与文化内涵(上)‖胡平原.澎湃新闻.2023-09-26

红色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研究——以《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比较阅读为例.中国知网.2023-09-25

舞蹈《沁园春·雪》获一等奖.阜阳新闻网.2023-09-27

尘封9年的《沁园春·雪》,为何被称为“近代词坛上的第一名作”?.腾讯网.2023-09-27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之死.澎湃新闻.2023-09-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调研】留村毛泽东路居地: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石楼县人民政府.2023-09-26

略论《沁园春·雪》的崇高美特征.中国知网.2023-09-26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中国知网.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