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剧
仙侠剧是古装仙侠奇幻题材电视剧的简称,指人物以仿古服装为核心服饰,主要扮演“修真者”、神、仙、妖、魔、鬼、怪等脱胎自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超自然能力者,角色使用的超自然能力部分基于东方‘修真’行为获得,故事主要场景是以东方神话元素为主构建的异域世界,情节主要展现角色中的侠义行为、各种族间的情感故事和权力斗争的电视剧类型。
从1983年的电影《蜀山:新蜀山剑侠》到2001年的电影《蜀山传》和2002年的电视剧《新蜀山剑侠》,再到2005年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公司出品了第一部《仙剑奇侠传》并大受欢迎,“仙侠剧”的概念由此被观众所熟知并成了十分流行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仙侠,这一用词,最早出现在清末《仙侠五花剑》。”虽然有关仙侠的元素曾多次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例如兴盛于魏晋时期的神魔小说或者家喻户晓的唐传奇故事,但其结合、转变成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却是近二十年网络文学与电子游戏兴起的结果。
无论早期依托游戏改编而来的仙侠剧《仙侠奇侠传》《仙剑奇侠传三》《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等,还是后期根据动漫改编而成的《从前有座剑灵山》、根据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仙侠剧《花千骨》《青云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仙剑云之凡》《扶》《莽荒纪》《香蜜沉沉烬如霜》《琉璃》《镜·双城》《驭鲛记》等,仙侠剧依托尚已成熟的游戏、动漫与网文本身,在原有读者与玩家之外,发挥剧集自身叙事优势,再度扩大受众覆盖面,实现了剧集与游戏、动漫、网文之间的双向互动。
发展历程
尽管“仙”与“侠”的形象早在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就曾分别多次出现,但两者合二为一并不久远。“仙侠”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武侠小说《仙侠五花剑》。仙侠剧成为电视剧题材的一个子类型,还得从2005年的上海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公司出品的《仙剑奇侠传》开始说起。至2023年,仙侠剧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发展。
2005年-2009年:题材初兴
2005年,改编自热门游戏IP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播出后,凭借其本身自带的众多游戏粉丝和新颖奇幻的故事情节,迅速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有了《仙剑奇侠传》的成功案例,唐人影视在2009年趁势打造了《仙剑奇侠传三》,同样取得了高收视率与高口碑。自此,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神话传说,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杂武侠、奇幻、言情风格的仙侠剧,成为备受大众喜爱的剧集题材。
《仙剑奇侠传》和《仙剑奇侠传3》塑造了一个超脱现实、梦幻浪漫的仙侠世界,满足了大众对仙侠神话的幻想——虽然天马行空、超越现实,但仍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儒家“救世”思想与互相成全的道教文化,既有少年时的快意恩仇意气风发,也有成长后心怀天下苍生的胸怀格局,既有跨越阶层世俗的深情痴恋,也有为苍生成全彼此的真正担当,这才是它们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
2009年-2014年:渐入佳境
2009年的《仙剑奇侠传三》以超高收视率与巨大关注度播出完结后,市面上一直未有新的仙侠剧出现。一直到2012年,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公司推出改编自经典国产游戏《轩辕剑3外传:天之痕》的《轩辕剑之天之痕》,使得时隔三年仙侠剧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同样是凭借游戏IP本身的热度、拥有高口碑的制作公司以及颇有知名度的演员,《轩辕剑》自播出就受到诸多关注与追捧。
不同于《仙剑奇侠传》系列完全虚构的时空背景,《轩辕剑》以南北朝灭亡隋朝初建为背景,历史元素若隐若现,“鲜卑挞跋族”“南陈皇子”“北周皇族后裔”等的人物身份设定,“复国”的人物理想,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家国情义。同时,以上古神话中的古代名剑“轩辕剑之天之痕”为故事依据,以寻找上古五大神器为贯穿全剧的关键线索,“女娲后人”“轩辕帝后裔”“黄帝后裔”的角色设定,延续了仙侠世界一贯的东方奇幻神秘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趣味。
尽管《轩辕剑之天之痕》在收视率上比较可观,但仍未能撼动《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巅峰地位,《仙剑奇侠传》一枝独秀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2014年,相关制作公司联合推出的改编自热门单机游戏的仙侠剧《古剑奇谭》,播出后引起了现象级的爆火,并随之诞生了“流量”一词。该剧捧红的众多演员至今仍活跃在各个荧幕。
《古剑奇谭》在叙事框架上依旧延续了传统仙侠的叙事逻辑——主人公百里屠苏自小受焚寂煞气折磨,因记忆缺失而迷茫,在天城备受误解而出走,一路与风晴雪、方兰生等友人结伴同行,历经挫折与艰险,逐渐找回身世之谜,知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为苍生大爱牺牲小爱,与欧阳少恭同归于尽。
这一时期的仙侠剧作品虽然不多,但质量上还称得上是各具特色,叙事逻辑、角色设定与仙侠内核都符合观众对传统仙侠世界的构想,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探索。
2014年-2019年:爆款频出
《古剑奇谭》爆火后,“凭借‘互联网+’的春风,仙侠剧不再拘泥于网络游戏的改编,而是成功迈入网络小说改编和原创剧本的繁荣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此期间推出的《花千骨》《青云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陈情令》等诸多仙侠剧,均获得相当的口碑和市场。区别于以往对于仙侠剧故事情节的探讨,这一时期的仙侠剧更引人注目的显然是在审美艺术性上。
寓意深厚的道具也是推动剧情发展,展现独具特色的仙侠文化的有益良方。比如,《花千骨》中以宫铃象征花千骨与师父白子画情感,《青云志》中张小凡的噬魂珠与碧瑶的合欢铃就是一对具有宿世情缘的爱情信物,《古剑奇谭》中青玉司南佩联结了兰生与孙月言两世的情缘。
在传统的文学叙事中,男性文化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是一个主流和中心的存在,而女性文化则是男性文化的附属品,处于边缘和背景的状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其中的“大女主”的特性逐渐显现,女性主体意识的开始觉醒,诠释着女性独立的思想,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兼顾自身追求与价值实现。《花千骨》是大女主戏的首次尝试,是一部少女成长史。剧中花千骨与师父一一仙界领袖白子画的情感纠葛堪称虐心爱恋。在这场无始无终的感情里,花千骨一步步蜕变,勇于反抗既有的权威和规则,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白浅是现代女性成长的典范,面对让自己满身伤痕的爱情,她选择喝下忘情药,重新开始;面对夜华的追求,她亦能够从容应对:她理所应当地享受九重天的各种优越待遇,从容地拒绝不满之处:面对亲情和师生情,她亦有自己的想法:她重情重义,师父对她好,她也愿意用自己的心头血养护师父的遗体,用七万年等来师父的复生。白浅不是谁的附属品,她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
能够营造意境悠远的神魔仙境的还有仙雾飘渺的实景艺术。《花千骨》为还原小说原著的画面,专门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等地实地取景。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环山碧水完美呈现出意境悠远、如梦似幻的仙气之地,在自然山水的衬托下使得花千骨更加符合“世间最后一个神”的人物身份设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后,世外桃源般的“青丘圣地”在诸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坐落于普者黑青龙山的菜花箐村,有着苗族山寨的异域风情,有着漫山遍野的十里桃花。如此,才能让观众相信,灼灼桃夭下第一绝色的青丘上神白浅,十里芳华下折颜上神的避世仙境。
仙侠剧的音乐设计也颇具中国风的神韵。有“仙侠配乐之父”之称的麦振鸿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为《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花千骨》先后创作的《桃花岛》《莫失莫忘》《不可说》《恩断情绝》等,助推这些仙侠剧成为巅峰之作。一曲《凉凉》传唱大江南北,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观众的心目中记忆犹新,影响至今。恰到好处的配乐也是烘托仙侠剧主人公的身世经历、内心成长,塑造浪漫梦幻的仙侠世界不可缺少的助推剂。紫萱与徐长卿饮下忘情水,转身朝不同的方向离去的瞬间,“明明爱很清晰,却又接受分离……”的《答应不爱你》响起,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绝望渲染到顶峰,让一众仙剑迷至今难以忘却。《花千骨》中《年轮》《不可说》等音乐,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以一种独特别致的创作手法突出了悠远宏大的空间感,充分表现出中华古典的神话气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背景音乐多使用笛子、笙箫、琵琶、古琴等传统乐器演奏,清扬婉转的曲调,沧桑空灵的歌声,“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等充满古风韵味的歌词,借鉴中国传统古诗词,描述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情感爱恋的同时又极具文化气息。
2019年-2023年:问题初现
2019年广电总局下达“限古令”,整个仙侠剧遭遇了短暂的寒冬。不久仙侠剧重整旗鼓,《琉璃》《三生三世枕上书》《千古尘》《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等聚集人气演员、大制作、超强宣发阵容的仙侠剧纷纷涌现。
2022年可谓是仙侠剧的井喷之年。《镜·双城》在春天完美落幕,《沉香如屑》《苍兰诀》已在暑期开启热播模式。后面还有《长月烬明》《玉骨遥》《七时吉祥》《落花时节又逢君》《星落凝成糖》《护心》《尘缘》等一批仙侠剧整装待发。但是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历了多年审美锻炼的观众,在剧情架构、画面鉴赏、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类似《千古尘》这样商业化过度、人物形象违和、故事格局完全丢失、全然为赚取流量与话题的捞钱剧目,收获的自然是吐槽与嘲讽。《千古尘》后,《沉香如屑·沉香重华》《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镜·双城》等,即使有流量演员担任主演,除了粉丝内部狂欢,再也没能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热度和口碑呈现完全对立的局面。《长月烬明》走出仙侠剧服化道“一水白”,即所有主角除了衣袂飘飘的白衣,就是红色宽袍大袖这种单调乏味的设计审美同质化,然而故事内容仍旧套路化,第一集后故事推进乏力,回到过去的女主从一开始铁石心肠,到教男主学会“情爱”,再到自己深陷其中,每 一步都在观众意料之中,就连大结局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样的叙事方式路人观众自然难以满意。剧情“为了虐而虐”,经不起推敲:开场时拥有毁天灭地能力的男主眼睁睁看着女主穿越回去改变一切,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如今仙侠剧的编剧为了“贩卖甜蜜”,巩固深情人设,大多选择使用多世轮回设定,虽然“点 燃”男女主的感情线,观众却感觉“被喂了一嘴糖”,古早仙侠剧中展现的侠义和道义被工业糖精所代替。当下的仙侠剧只有仙,没有侠。仙侠剧的特效越来越贵,美学审美大幅提升,而内在仍然是单调的仙魔大战或神魔虐恋。
艺术特点
视觉艺术
中国传统水墨画这种追求简约美感,营造意境的手法从《花千骨》电视剧的官方人物海报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海报整体风格都遵从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海报右边人物一身白色素衣,妆容淡雅清新,长发飘逸,背依的几片荷叶也在用墨的浓淡上,将层次感和立体感展现出来,海报上的部分留白处也经过了染墨处理,显得仙气十足,海报左边,细节也做得很到位,“花”字右上角做了花瓣特效,“花千骨”三个字之间又仿佛有一层飘柔婉转的紫纱拂过,配合上右边人物清扬起的长发,整个海报设计仙气飘逸,细节设计巧妙。
另外,《花千骨》在画面呈现上,为了追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将取景地选在拥有奇巧秀美,层峦叠翠的秀水奇山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明仕的田园风光、山环水绕、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翠竹绕岸;恩城的水上森林,古藤古树,奇形怪状,群山连绵、雄奇逶迤;云仙都,山水飘逸、云雾缭绕。《花千骨》在这些自然风光迤逦的地方取景,表现花千骨在长留的修行修仙与成长是再合适不过的,而且将六界的爱恨情仇、正邪厮杀放在这样一个仙境中呈现,为作品增添了一丝仙悠浪漫气息。
《苍兰诀》的视觉构成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场景制作上,仙族的水云天整体以蓝、白、浅金为主色调,建筑形制上充满佛道元素。云中水阁的形制参考了云冈石窟和长治观音堂等中国传统的万佛窟形制,托忒克·端方有序,带有一定的压迫感,玉京广场的牌坊以五台山龙泉寺牌坊为设计蓝本;吴天塔中用怀素和张旭的草书铺满了地面和墙体;女主角小兰花居住的司命殿采用了古典园林的木结构,屋架高低错落,妙趣横生。月族苍盐海的设计灵感源自古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文化,以黑色、蓝色为主色调。其中的床幔、窗禄上的花纹都有着中亚地区装饰图案的华丽繁复,室内装饰多用浮雕纹样、雕塑宝石镶嵌等。人间云梦泽的营造中,为了还原盛唐景象,建筑上遵循唐朝“气魄宏伟,严整开朗”的风格,以严格的中轴对称、适度的次序感,彰显门第礼序。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想象,《苍兰诀》在视效上还借鉴了留白、散点透视等中国古代绘画技巧。
听觉艺术
在《花千骨》中,最后的故事情节是失去记忆的花千骨和师父白子画偎依泛舟碧波之上,这时背景音乐响起,通过男女主角演唱的《不可说》,前奏由笛子演奏,主奏由钢琴与琵琶演奏,中段加入了箫与笛子,最终由笛子结尾,道出了白子画和花千骨在世俗的师徒关系的束缚下,两人爱情的无可奈何,浓浓的情意中又饱含了命运的捉弄。
在《仙剑奇侠传三》中徐长卿和紫萱的三世情缘、龙葵与景天的兄妹情、茂山与景天的手足情、魔尊重楼对紫萱的爱慕之情,以及贯穿全剧的景天与唐雪见那种单纯热烈的爱情都在《此生不换》《答应不爱你》《忘记时间》中徐徐展开,并在张芸京演唱的《偏爱》歌声中达到“爱”的顶点。
出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主题曲《三生三世》让我们在追故事情节的同时,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三生三世的爱恨纠葛,这首曲子是由谭璇和代岳东两位流行音乐创作人共同创造的,通过使用琵琶、铝板琴、陶笛、笛子及电声音乐模拟的其他乐器,共同演奏了一首朗朗上口又柔情似水的曲子,整个曲子的旋律起伏有序,舒缓却不失铿锵之音,暗合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两人之间的爱与恨。
《青云志2》中,郁可唯所演唱的《青衣谣》作为碧瑶为小凡挡下诛仙一剑的背景音乐,剧中碧瑶运用合欢铃九幽阴灵时,当其念动法咒“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时,“叹世间爱自古催人老”道尽了碧瑶为了爱情和所爱的人,不惜为其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贞的爱情信念。仙侠剧中的这种男女平等恋爱的寄托和为了爱情大无畏的精神,也是对现代市场经济“门第观念”的反抗,也寄托了现代人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之心。
《苍兰诀》中的声音元素,其在作品主题的凸显、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气氛的渲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主题上看,剧中音乐的设置融合了传统“宿命轮回、缘起生因、缘灭生果”的思想,如《苍兰契》是东方青苍的命格诗,《失忆》是小兰花的命格诗,而作为重要语言符号的歌词则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和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从节奏上看,小兰花挥剑自时,播放了周深的《余情》一曲,营造了悲情伤感的氛围。在东方青苍梦境破裂的情节处,《诀爱》响起,营造了“爱人离别,生死相隔”的悲伤氛围,使观众在沉浸化的视听场景中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产生和主角之间山鸣谷应式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人类用有组织的音符和乐音来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影视制作中,反映和烘托人物心理的方式还包括场景的设置、光线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甚至天气的变化。这些场景气氛的营造是视觉上的,再加上听觉上的音乐导入,这样整部作品的表现就更具立体感。这是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重要特点和魅力,其与仙侠剧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电视剧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这是对音乐艺术的升华。
服装艺术
仙侠题材的电视剧要表现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服装、造型、道具等的艺术审美是必不可少的。《琉璃》中的道具在画面中呈现的效果很有质感,其中,修仙门派常用的剑,离泽宫标志的面具,还有为拍一场男女情感升温的戏,用三千多朵玫瑰花来展现画面的真实。男女主的定情信物传音铃、鲁公锁等,对推动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道具的好坏对影视剧的画面质量有一定的,一部优质的仙侠剧在道具的准备上一定是细致、恰当且适合的。
此外,服化道对剧情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在《琉璃》剧中,主角们成长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造型。如在其青少年阶段时,为展现男女主纯情羞涩的情感状态,两个人物的服装造型主要是以清雅淡色为主。在化妆造型上人物都留有刘海,妆容淡雅而不浓郁,这就加强了对人物青少年时期青涩形象的表现。在经历了一些磨难与挑战后,主角们的人物形象逐渐成熟,服装的颜色也慢慢变得更加鲜明。如在山洞里遇见丁坤的情节,男女主都搭配了鲜艳红色的衣服,这也标志着二人的情感进入重要阶段,鲜明的红色彰显着他们感情的升华,在造型的设计上也逐渐偏向成熟,男女主都隐去了偏显稚嫩的刘海。在最后进入蜕变时期,服装、妆容等造型更偏向于深色,目的是衬托出主角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对于爱与救赎的矛盾挣扎。
文化艺术
仙侠奇幻类电视剧虽然以独特的题材和炫目的特效等元素著称,但其故事根源并非空穴来潮,《仙剑奇侠传》是根据游戏改编而来,而游戏版的故事来源和角色设定都和《蜀山剑侠传》有所关联。在追述仙侠奇幻剧故事根源时,不得不提中国传统的剑仙文化,就像在西部片中随处可见的马车,追组,牛仔等元素,在仙侠奇幻剧中,往往可以看见剑的身影。
中国古人向往达到一种习武练剑的极致境界,司马迁曾评论荆轲刺秦失败是因其“疏于剑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项羽亦不能领略剑术之义,学剑不成,因此,在中国古代武艺中剑术为最高最难,在仙侠奇幻类电视剧中,《仙剑奇侠传》救世英雄景天拔剑救世,《花千骨》六界上仙白子画御剑飞行,《古剑奇谭》百里屠苏于上古凶剑相生相伴。电视剧中的主角,英雄角色无一例外地都是驭剑高手,可见剑仙文化对其的渗透和影响。
既然有了剑术,就一定有剑术高超之人---剑侠,唐代以《聂隐娘》为代表的豪侠小说用“飘然于空中,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剑仙的剑术。一些豪侠小说更是将仙术与法术相结合来描述剑仙的技艺高超,如聂隐娘行囊中那个可以变成驴子供人骑行的纸卫,已经具备了一丝奇幻色彩,后世小说更是将剑术与道教的仙术结合,将剑侠演变成了剑仙,对剑的运用达到了人剑合一,以心驭剑,剑随意动,运于心而动于行的境界。民国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就是剑仙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游戏《仙剑奇侠传》中主角李逍遥就是蜀山弟子,学的就是蜀山剑术,在李逍遥帮助赵灵儿的途中斩妖除魔的情节都可以从《蜀山剑侠传》中找到原型,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由游戏改编而来,二者都可以称得上是剑仙文化的传承之作,在对传统剑仙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加工创作。
以《仙剑奇侠传》系列为例,不管是游戏还是电视剧,都将中国古代流传的女娲神话故事中有关女娲的记载经过艺术加工,合理的摘取,将女娲神话中一系列神话元素巧妙地运用在叙事当中。首先根据史料《玄中记》记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因此,女娲在游戏故事中被形容为:“蛇身之姬,圣灵之身。”电视剧中赵灵儿第一次变身就是变成了蛇尾人身的形象。另外,史料还将女娲尊为苗族最尊贵的神,因此,电视剧《仙剑奇侠传》在剧中人物的武器、服装造型、取景地的选择、布景的设置、配乐的风格、人物的台词俚语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浓厚的苗族文化的气息。其次昆仑神话也被合理巧妙地运用在其中,昆仑神话与女娲神话也息息相关《独异记》中记载的:“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既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鄣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在这段描述中寓意伏羲和女娲于昆仑山脉结为夫妻繁衍人类;
人物艺术
《花千骨》中主角白子画身上既有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又有道家“为而不争、利而不害”的境界。孤冷的目光、淡漠的表情、极高的修为,是六界惧怕的对手,白子画以保护天下苍生,保护长留为己任,怜悯众生、心怀天下、同情弱小、认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担多大的责任,他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者人界和仙界,这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待花千骨亦是如此,白子画教导花千骨知善恶、明是非,为六界倾其所有,在花千骨变成妖神之后,为了天下大义果断舍弃私情,囚禁花千骨,一世守候,白子画身上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倡导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品质。而身为六界最强大的上仙,白子画却有着道教所倡导的“为而不争,利而不害”的精神境界,对待七杀的亡命徒,赶尽杀绝从不是他的作为。
在《仙剑三》中,主角景天原本只是一家小店里的小伙计,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生活,并且身上还带着许多叛逆的小毛病;但是随着他一连串奇遇的展开,他的不平凡特质逐渐显露出来,例如他的练武天资、他的前世因缘等等,从而引出最后拯救天下苍生成为他肩上的大任,而他也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使命。这样的一种一步步由平凡走向不凡,化蛹成蝶、完美蜕变的角色形象,几乎是仙侠剧的“标配”。这也使得观者能够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剧作产生共鸣,不自觉地代入角色,让仙侠剧深深地走入观众的内心。
在《古剑奇谭》中,主角百里屠苏目睹全族灭族惨祸,意外被煞气附体失忆,天墉城执剑长老紫胤将其救下并封印其煞气,失去记忆后的韩云溪以“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改名为百里屠苏,与上古凶器“焚寂”剑相生相伴,于天墉城习武修行。多年后,被冤枉杀害同门无奈出天墉城游历世间,立志寻找破解焚寂煞气侵扰的办法,一路上结识了幽都风晴雪、方兰生等人,靠着善良的本性和坚定的意志,一次次压抑住体内剑灵的煞气,惩奸除恶。在最后的正邪之战中,屠苏舍身解封凶剑,拯救黎民,挽救苍生,体现的还是儒家救国忧民的思想,这些主角身上都有舍己的自由主义理想,堪称经典。
情节艺术
仙侠剧是叙事性艺术作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讲故事。“故事,则是由一组组情节以一定的内部结构或线性关系排列组合而成,最后达到表现主题、升华思想的目的。因此,情节是叙事核心,是故事的组成部分。”一部优秀的仙侠剧当然离不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
其一是主角跌岩起伏的个人经历,令观众疼惜不已。首先,主角一出场就会被灭族或者父母双亡,女主角大多是女娲的后人。《青云志》主人公张小凡和林惊羽在一起玩耍时,莫名其妙地遭遇了屠村惨案,父母俱亡。《花千骨》里花千骨一出生就克死了母亲,后来父亲也死了。女主角很多都和女娲有关系,《仙剑奇侠传》里赵灵儿和紫萱都是女娲的后人《花千骨》里小骨在最后也成了女娲转世。这就是仙侠剧自带的上古神话特质,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其次,主人公会遇到一个法术高强的师父,或者得到逆天的武功。例如,《青云志》里的张小凡一遇到普智就得到了普智的毕生绝学和噬魂珠。《花千骨》里五大上仙中最厉害的白子画收且只收小骨一个徒弟。再次,主人公一定会被误解,会被虐,然而虐完就逆天,而且主人公自带煞气。张小凡下山历练时,和鬼王之女碧瑶多次纠缠不清,被青云门大审,道玄为了永绝后患,欲用诛仙剑杀小凡,被碧瑶挡下,小凡便抑制不住体内煞气,变身鬼厉。《古剑奇谭》里主人公百里屠苏也是一样自带煞气。《花千骨》里花千骨同样如此,一心一意为了师父,最后在糖宝死的时候,因受刺激变成了妖神。这或许就是一种抉择,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复次,主人公都会归于平静。在正邪大战后,正义会战胜邪恶。这时候主人公澄清之前的一切误会,拯救苍生,会选择隐世而居,流浪江湖。《青云志》里张小凡最后十年都在为了救碧瑶而活,《花千骨》里小骨和师傅也是逍遥江湖。
其二是仙侠剧里特有的情节,就是主角定会闯关打怪。因为许多仙侠剧是由网络游戏改编而成,闯关打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小凡在七脉会武之后,和朋友一起下山历练,先后到了渝都城、观星崖、滴血洞、定海庄、小池镇、流波山,在这些地方主人公一步步打败魔教势力,提升自身法力,夺得天书、合欢铃、定海珠等《花千骨》里小骨为了救师父,集齐十方神器。
其三是虐恋,仙侠剧多以观众心碎的悲剧收尾使人难以忘怀。仙侠剧的改编,在原有的骨架上更加注重情感的诠释。说到情感,最主要的就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了,只有一个虐字可以形容,而且常常以悲剧收尾。一见钟情可能并不可靠,但爱情的美好确实是始于初见。张小凡和碧瑶的情缘也是一样,碧瑶小时候被坏人追杀,和娘亲逃到草庙村附近的山洞里,在奄奄一息之际,得到小凡的救助。这种情节很常见,例如在《花千骨》里花千骨上山以前就被白子画教习防身术。碧瑶虽然是鬼王之女,但作为女主角的她善良可爱,单纯痴情。二人在山下第一次相见便因为碧瑶买灵药付假钱而追逐打闹,像一对欢喜冤家。二人在滴血洞、观星崖等处历经种种磨难,几经生死以后,终于明确了双方的感情。但终归正魔殊途,他们得不到任何人的祝福,而且在满月井里,小凡看到未来生离死别之事,便有意疏远碧瑶,但是碧瑶最终还是念下了痴情咒。小凡花了十年救碧瑶,令人惋惜不已。《青云志》的感情戏很让人舒服,不像其他剧拖拖拉拉、节奏缓慢,而是点到为止、清新自然。
仙侠剧也有许多搞笑的情节,例如,平时武艺高超的师父永远打不过大魔头。《青云志》里的各个首座在最后大战时,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频繁地面临被灭门的危险。《花千骨》里的白子画还好.但其他四位上仙都太弱。除此之外,仙侠剧里还有一些古今穿越的宝贝,也可以说是变相地打广告,如《青云志2》里的同城镖局、三九真人的感冒灵和胃药、康师傅控股茶庄的柚子绿茶等。
经典剧集
现实困境
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能力有限
就角色造型来说,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火后,仙侠剧造型似乎就停留在披散的长发、飘逸的旗袍、素淡的配色中了。《香蜜沉沉烬如霜》《琉璃》《千古玦尘》《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等,各类角色在造型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度。例如在《香蜜沉沉烬如霜》《沉香如屑》担任女主角的杨紫,两个角色的造型雷同度几乎可以说是达到“复制,粘贴”的程度,简单的发髻花簪配上一头如瀑的长发,清纯无害的妆容配上颜色粉嫩的长裙,让你感觉既是“锦觅”也可以是“颜淡”。《古剑奇谭》爆火后,市场为赶上此股仙侠剧的潮流,类似仙侠剧层出不穷。其中《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中“丹辰子”等角色造型就因与《古剑奇谭》中天墉城弟子的造型相似度过高而遭受网友质疑。在电视剧创作中,抛开其他不谈,如果角色造型毫无区分度,很容易让观众们产生出戏或串戏的感觉。
这种重复还突出体现在剧情的千篇一律上。近年来仙侠剧的套路似乎都离不开“复杂身世”“生生世世的虐恋”“渡劫飞升”“失忆黑化”“冲破封印”等。自《仙剑奇侠传三》出现了紫萱与徐长卿的三世虐恋、景天三世的轮回后,此后的仙侠剧都逃不开“几生几世”的复杂身世设定和情爱纠缠。《古剑奇谭》里前世为太子长琴今生是欧阳少恭,前世的晋磊与贺文君、今世的方兰生与孙月言。《三生三世》系列更是全片讲述男女主人公生生世世的恋爱循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叙述了从女扮男装的司音与战神墨渊的师徒情愫,到凡人女子素素与九重天太子夜华的虐心情劫,再到青丘女君白浅与太子夜华的情爱纠葛。而《三生三世枕上书》作为姊妹篇,继续讲述青丘帝姬白凤九与东华帝君的三世情爱。接下来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也是锦觅与旭凤的三世痴缠,《琉璃》里又是褚璇玑和禹司凤十世的情劫……除此之外,“渡劫飞升”同样也是近年仙侠剧里不可缺少的元素。《宸汐缘》中灵汐渡劫飞升上神,《千古尘》中白渡劫,似乎不渡这些虚无缥缈的“情劫”“雷劫”“天劫”,就无法实现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的提升和人物性格的变化。伴随着渡劫成功的,很可能就是男女主受尽委屈苦楚后的“黑化”。花千骨在容貌被毁、挚友死后彻底黑化,成为高贵冷艳的妖神。旭凤、禹司凤等黑化为魔尊。又或者是“冲破封印”重回高贵身份后的“失忆”。白浅历情劫后身心俱疲,选择忘却过往,成为三界唯一女上神;褚璇玑封印解除,恢复战神身份,失去今生记忆。
当然,近些年来仙侠剧剧情的套路化其实也并非“无源之水”。仙侠剧最初多由网络游戏改编而来,而后又大多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原创剧本一直稀少。而这些仙侠题材小说本身就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例如,电视剧《琉璃》原著的《琉璃》主体故事情节是一个天生六识残缺、不懂情爱的少女褚璇玑和离泽宫弟子禹司凤相识相恋,携手对抗磨难,完成自我成长与实现爱的救赎的过程。相似的情节也出现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原著中锦觅的设定就是一个心智未开、不知男女有别的少女,遇见男主角旭凤后逐渐体会到爱情的酸甜苦辣,共同经历了世事蹉后执手相伴。情节相似的故事经改编后搬上荧幕,剧情相差无几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物设定单薄,经典配角与群像戏消失
近年来的爆款仙侠剧,男女主角的身份无一不是高高在上的“上神”“战神”“神尊”“帝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仙侠叙事里似乎已经全然消失。被观众视为经典的仙侠世界里,主角是滑头滑脑的渔家店小二“李逍遥”,是贪财好赌的当铺小伙计“景天”,他们身上有着小人物的缺点,也有着小人物的纯真与善良,更有历经磨难后身心的成长与变化。而近年来的“上神”“帝君”往往是冷酷无情、睨天下,整体形象设定单一。相比小人物们富有变化的角色形象,这些大人物们始终神力无边、高不可攀、傲视众生,自然单调乏味,无法让观众产生共情。
伴随着主角光环愈发强大,配角们却进一步脸谱化。相较于早年《仙剑奇侠传》《仙剑奇侠传三》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莫一兮、许茂山、林青儿、清微道长等经典配角,近年仙侠剧留给观众的记忆除了男女主角间生生世世的误会、纠缠、虐恋外,其余角色逐渐呈现脸谱化、纸片化的趋势。《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的爱慕男主旭凤的穗禾,《花千骨》里痴恋男主白子画的紫薰浅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情系男主夜华的素锦,这些女配角无一不是心机颇深、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坏女人形象,不是为争夺男主堕入魔道,就是被强大起来的女主反杀,最终留下让人既可怜又可恨的评价。对比一下先前《仙剑奇侠传》中塑造的同样苦恋男主的女配角林月如,她有着身为盟主女儿的骄傲与任性,却不乏善良与真诚,也曾在爱上了男主李逍遥执着追求,但在了解了李逍遥与赵灵儿的爱情经历后,选择放手祝福,最终为救二人牺牲了自己。正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英姿飒爽的角色,才让观众们迄今仍为她的离开遗憾感伤。
除了主角团们跌宕起伏的故事线,展现人物多面性的群像戏也是以往仙侠剧作的一大特色。《仙剑奇侠传三》里景天一行人寻求五灵珠,而每一颗灵珠的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各自的主角。土灵珠里是为救丈夫,甘愿与紫萱作出交换心脏约定的痴情狐妖万玉枝;雷灵珠背后,是因雷灵珠附身不能接触他人而孤独多年的云霆;风灵珠背后,是为爱守护千年,痴痴等待飞蓬的神女夕瑶。遗憾的是,在如今的仙侠剧里,经典的配角与丰富的群像戏已成奢侈,所有配角的出现皆为推动男女主角爱恨纠葛的工具人,群像戏也逐渐隐没在主角的恋爱循环中。
此外,更让观众失望的是,近些年来仙侠剧里传统的“侠”基本消失。大侠们惩恶扬善、行侠仗义、斩妖除魔本应该被视为重头戏,但在近年仙侠剧里逐渐被神仙们生生世世的恋爱循环所取代。自《花千骨》开始,仙侠剧的叙事就开始转向主要展现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花千骨》从始至终围绕花千骨与白子画的师徒虐恋展开,其间夹杂着各路男配角对女主角花千骨的喜欢与宠溺,以及女配角们对白子画的崇拜与仰慕。类似《仙剑奇侠传》系列中的李逍遥、景天、百里屠苏这样的“侠”在其后的《琉璃》《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等仙侠剧中更是踪影全无。诚然,凄美虐心的爱情也是仙侠世界里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的存在应该是让“侠”或“仙”获得内心的真正成长,正如《仙剑奇侠传三》里早期为爱痴狂不顾自身责任的女娲后人“紫萱”,因爱自私,也因爱无私,在众生受难之时终认清自己作为大地之母的职责,成全爱情,守护苍生。前期的天真烂漫,后来的风情万种,最后的悲悯众生,一路上内心的转变与成长,让紫萱这个角色丰富且有层次,在广大仙剑迷的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没有了侠义的诠释,空有爱情的展现和所谓仙气飘飘的外表,还能称之为仙侠剧吗?“掀开仙气飘飘的外袍,仙侠剧的内在却满是爱情的虱子,导致其格局越来越小。”
过度商业化、流量当道,导致仙侠内核缺失
中国正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期,影视剧创作逐渐转入商业化运作的轨道。在不少电视剧的创作中,都存在着对于影视商业美学的肤浅理解。目前由“工业糖精”、流量演员、酷炫特效堆砌而成的仙侠剧正是剧作商业化的具体案例。
仙侠剧商业化的体现首先是选角上的流量化。不可否认的是,仙侠剧如造星工厂一般,捧红了一批又一批演员。2014年《古剑奇谭》爆火,“流量演员”一词随之诞生。至2023年,从该剧走出的演员们依旧活跃在演艺圈一线。回溯仙侠剧十几年来的主演们,不难发现,一方面,以杨幂、杨紫、成毅等为代表的科班出身的演员们,皆因出演仙侠剧而收获巨大流量,也因自身带有流量而备受各大仙侠剧的宠爱,反复出演过多部仙侠剧。然而,选角流量化带来的演员演技的模式化套路化,在不断反噬演员的同时也成为仙侠剧的一大败笔。2022年暑期档因男女主演本就自带热度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却因男女主演角色复刻式的演技被观众们反复吐槽。另一方面,选秀出道的偶像明星虽自带流量,但近年来受到内娱舞台和官方政策的限制,只能另寻演戏的出路,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好选择便是出演古偶仙侠剧,但往往又因为未受过专业化的训练,演技难免生涩,难以挑起大梁,只能陷入大众吐槽的境地。
在“娱乐至死”的今天,仙侠剧不再讲“仙”和“侠”的故事,而逐渐沦为披着“仙侠”外壳的古装偶像,因此在选角上一味满足观众口味与喜好,倾向于选择流量而非演技。同时,趋利心和快节奏的浮躁的演艺圈风气,也使得演员们更乐意选择快速曝光、话题热搜、圈粉等短时间内收获提升热度和知名度的方式。正是因为这样的恶性循环,仙侠剧才一步步退化,最终使得故事和演技都乏善可陈。
商业化最直接的体现是资本在梦幻的仙侠世界里植入的当代商业广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凡间集市上随处可见现代商品的广告,《青云志2》里直接在人物对话中出现的“三九胃泰”感冒灵,实在是太过“穿越”,只能让观众啼笑皆非、无力吐槽。物欲横流之下,资本市场只注重商业性,而过分轻视艺术性。为了吸引观众,通过绚丽的画面和大尺度的戏份刺激观众的视觉器官,例如《花千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都多次出现男子沐浴的场面;斥巨资打造的《千古尘》里唯一值得看的只有酷炫的特效;《沉香如屑·沉香重华》里施法全在特效,手势招术完全敷衍。这些肤浅而低级的审美需求,不应该也绝对不是仙侠真正的精神内核。
未来发展
深耕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文化基因
曾经的《仙剑奇侠传》系列为何取得成功,并且在多年后仍让观众怀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全剧“金句频出”的清微道长就为观众们展现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当景天万般不舍时——“将装有邪念的盒子送去天界,清微道长就会死去”,清微道长微微一笑说:“有些事情是必定要经历的,比如生老病死,只要是自然的,何必为他悲哀呢?反之,一些事情不该发生却发生了,造成生灵涂炭,那才叫做悲哀呢。”对生死的豁达与坦然,对众生的悲悯与责任,都融在这短短的两句话中。当长卿在用水灵珠镇压镇妖塔时,面临着二难选择:拿掉水灵珠可以拯救苍生,但女儿青儿则需要面临生命枯竭的状况。清微道长说:“人生总避免不了选择,很多时候有选择比无选择更加艰难……”在面临这样的情感冲突时,不仅徐长卿的内心痛苦、犹豫、矛盾,同时也向观众提出疑问: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清微道长的言论有意无意间点化着大家。可以说,《仙剑奇侠传》通过剧中人努力探讨中国传统伦理和价值观,给人以极大启发。
早期成功的仙侠剧给我们利用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做了鲜活的范例。它们在人物造型、时空构建、素材选择等方面多源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市井民俗等。在构建玄幻神秘色彩的基础上,仙侠剧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民族审美趣味。比如,《仙剑奇侠传》中关于女娲身份的情节设计,《古剑奇谭》中榣山、蓬莱岛、不周山等地名带有上古神话的意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神兽毕方、修蛇,《青云志2》中呼风唤雨的上古神兽牛、赤眼獠牙的黑水玄蛇,《镜·双城》中人身鱼尾的鲛人族,也能窥见《山海经》的影子;《沉香如屑·沉香重华》中观看流星体的交通工具——“鲲”则出自《庄子》。这些做法,使得仙侠剧显得文气氤,极具古典范儿。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好的做法在后续作品中并没有得到延续。
事实上,尽管当前人们身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很多人也在感叹传统文化没落,但是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是一种景仰的姿态,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比如新世纪以来先后成为现象级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都体现了这一点。仙侠剧如果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精耕细作,一定能够得到大众的喜好。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彰显中国仙侠精神的仙侠剧,也应当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
突破传统叙事框架,打造更多原创作品
早期的仙侠剧多为主角团一同闯荡江湖,后期的仙侠剧多为叙述男女主角的情爱纠葛,而2022年夏天爆火的《苍兰诀》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叙事的可能。长久以来,在仙侠剧的叙事框架里,神仙一直以正面的形象出现,但是《苍兰诀》中,东方青苍嘴里的“仙界就是这般虚伪,狗改不了吃屎,满口仁义道德,其实贪婪霸道,占下最好的地界,却只凭出身,就给其他人划出尊卑贵贱”,颠覆了观众对于仙界的认知。由此可见,《苍兰诀》已经在有意地打破套路,重塑仙侠世界的整体价值观。仙界只是相对于我们凡界而言,在仙界里,神仙之间也有他们的江湖,因此将他们从“神”还原成“人”,让他们具有我们凡人的喜怒哀乐,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样才更接地气更真实。
尽管《苍兰诀》已经在叙事逻辑上有意做突破,但仍离不开近些年仙侠剧普遍存在的问题,男女主角们在设定上仍未逃出霸道总裁式男主和傻白甜式女主,再搭配一个温柔深情男二的套路。想要打破这些套路化的叙事和人物设定,还是需要更多高质量原创作品的加持。仙侠剧多年来的剧本来源多为热门电子游戏与网络文学小说,原创作品寥寥,而电子游戏和网络小说本身的相似性乃至复制性又造成了剧作必然呈现同质性。如果市场还希望能打造出更有底蕴与流传深远的经典仙侠剧,必然要在故事细节上多下功夫。有优秀的仙侠小说,才有可能诞生优秀的仙侠剧。
要实现仙侠剧的叙事突破,本质上还是要打通仙界和凡界、古代和当代的关联性,这可不是简单的穿越就可以完成的。优秀影视剧,不光是讲述一个好故事,更应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性。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反思古代故事,才能真正让观众获得共鸣。
深入把握精神内核,提升作品的厚度
结合既有的优秀仙侠剧,今后仙侠剧要立高行远,必然要在精神内核多下功夫,提升作品的厚度。具体来说,仙侠剧的精神内核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生死轮回的宿命。仙侠剧的本质就是要打通仙界和凡界的关联性,这样才能真正对当下大众有相应的启发。神仙拥有不老不死的力量,即使肉身暂毁,灵魂封存,等待时刻也可复生。而人世,是一场又一场的轮回,从婴儿的一声啼哭,到青年的朝气蓬勃,最后晚年的垂垂老矣,病床前的弥留之际,循环往复。紫萱与长卿的三世情缘,不得善终;飞蓬转世,龙阳轮回景天,终是宿命……邪剑仙诡辩“人世轮回皆是苦楚”,而其为祸人间不过是解救众生,想劝长卿放弃修道。清微道长坦然“生离死别乃大自然之规律,没有什么是值得烦恼的”。仙侠剧将天地人生、因缘际会、生死的意义再作探讨,前世的因、今生的果,潜心修道、广结善缘、得道成仙,背后都是古老的佛道思想。
二是苍生与小我的抉择。神仙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掌握无边的法力,受人世间百姓的敬仰与爱戴,必然也承担着降妖除魔、守护天下苍生的责任。《仙剑奇侠传》系列中女娲后人们世代相传,身为大地之母,享有庙宇尊拜,自然逃不开保护子民的职责。仙侠剧为观众展示了在个人情感与芸芸众生之间的抉择,也让观众懂得思考与理解这份抉择背后的不易。苍生与小我的关系,实际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非常明显体现。仙侠剧应当通过“仙”的超越性和“侠”的担当性讲好苍生与小我的关联性。
三是心怀天下的侠义。当社会上强权压迫、不公之事无法申冤平反时,人们往往希望有一位“侠”出现,无视社会既有的规则、武力高强、惩恶扬善,愿荡尽天下不平事。仙侠剧里的一些人物正是贯彻了这样的“侠义精神”:《仙剑奇侠传》里的李逍遥最后筋疲力尽仍不忘守护天下,《仙剑奇侠传三》里的景天一路磨难但信守对苍生的承诺,直至最后以自身为代价,《古剑奇谭》里的百里少侠为报灭族之仇,为拯救苍生,解开焚寂煞气封印,魂飞魄散。“侠”承载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崇尚仁爱仁义的传统美德与快意恩仇、扶弱抑强的壮志豪情,是仙侠剧不可丢失的精神主旨。
参考资料
仙剑奇侠传 (2005).豆瓣电影.2023-12-02
花千骨 (2015).豆瓣电影.2023-12-02
青云志 (2016).豆瓣电影.2023-11-22
《长月烬明》评价两极分化,仙侠剧除了美还看什么?.今日头条.2023-12-05
虚幻与现实的融合重叠——仙侠剧流行于荧幕的“前世今生”.百家号.2023-12-01
蜀山奇侠剧情介绍.电视猫.2023-12-02
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剧情介绍.电视猫.2023-11-22
新蜀山剑侠 新蜀山剑侠 (2002).豆瓣电影.2023-12-02
仙剑奇侠传三 (2009).豆瓣电影.2023-12-02
轩辕剑之天之痕 (2012).豆瓣电影.2023-12-02
古剑奇谭 (2014).豆瓣电影.2023-12-0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2017).豆瓣电影.2023-12-05
择天记 (2017).豆瓣电影.2023-12-02
香蜜沉沉烬如霜 (2018).豆瓣电影.2023-12-05
扶摇 (2018).豆瓣电影.2023-12-02
招摇 (2019).豆瓣电影.2023-12-02
琉璃 (2020).豆瓣电影.2023-12-02
灵域 (2021).豆瓣电影.2023-12-02
苍兰诀 (2022).豆瓣电影.2023-12-02
沉香如屑·沉香重华 (2022).豆瓣电影.2023-12-05
玉骨遥 (2023).豆瓣电影.2023-12-02
长月烬明 (2023).豆瓣电影.2023-12-05
长相思 (2023).豆瓣电影.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