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1965年,经四川省水电厅批准更名为“江津地区半工半读水利电力学校”;1967至1968年,四川省水电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1981年,学校更名为永川地区水利电力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2004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945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余平方米,专业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14万余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500余个(中央和各级财政支持建设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6亿元,藏书15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固定资产总额12.35亿元,教职工779人,在校生1.32万人,二级学院8个,高职教育专业44个。
历史沿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
1965年,经四川省水电厅批准更名为“江津地区半工半读水利电力学校”。
1967至1968年,四川省水电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
1981年,学校更名为永川地区水利电力学校。
198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
2004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2004 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2023年6月,学院与三峡集团重庆分公司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活动。11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正式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开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办44个高职教育专业。自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级“双高”专业群2个;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2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市教委立项,1个产教融合专业获工信部立项。近三年,教师在国家和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9项;获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12本;创新水文化育人改革与实践,形成“三境育心”、“三堂增智”、“三戏促行”的水文化“景、堂、戏”育人模式,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水利部特等奖。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89项次、省部级奖项558项次。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7银9铜、市级40金71银123铜。其中,2023年的金牌数量全市第一。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文体活动获集体荣誉150余项、个人奖项300余项,育人成果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3次,育人经验在19所水利院校推广应用。
2023年,在校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国际性奖2项、国家级奖32项、市级8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突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5%以上。学院被中国教科院评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职院校50强。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4月,现有教职工77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0余人(含二级教授1人);专业及专业群带头人59人,骨干教师143人“双师型”教师454人,水利部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3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13人,其中博士4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 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16人,省部级各行业各领域入库专家、裁判近400人。荣获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水利职教新星、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最美女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思政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重庆市巴渝技能之星等市级以上荣誉100余项。近三年,教师在国家和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9项。进入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竞争力50强,累计聘用现代产业导师41名。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国际合作2.0工程,打造海外服务“1+1+N”重水模式。先后与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发起首个“中国—东盟清洁能源产教融合联盟”,在印尼成立“智慧水利熊猫学院”,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挂牌成立“大禹学院”4个、国际“师培基地”5个、“学生实训基地”4个。构建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国际课程标准12个、专业标准3个、职业标准10个;大力推进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联合开发国际化课程11门。开展国际化技术输出,开展重庆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2项,其中“老挝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行业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被老挝万象日报报道;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536人。完善国际化留学体系,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埃塞俄比亚温盖特将军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留学生教育,培养留学生200余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三年新增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7个,设有重庆水电建筑科技众创空间、防汛抗旱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平台。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5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其中,纸质图书总数58.51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720种,年生均新增2册,生均图书达62册;电子期刊13000种,电子图书资源409901GB,生均45GB。
学术期刊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重庆市水利局主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主要设有职教探索、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人文社科、管理科学等栏目。《巴渝水文化》是重庆市水利局主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年刊)。主要设有水文化动态、重庆市水苑、流域映像、巴渝水利春秋、水文化论坛、水文化教育、水诗韵、水文化产业与创意、水常识与水知识、江河美文等栏目。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105项,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2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市教委立项,1个产教融合专业获工信部立项;建成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等技术技能服务集群,开展技术服务166 项;建成“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多篇咨政报告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取得市政府发展研究二等奖突破;近三年,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5500余万元。
2020年1月中国高职高专网显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重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4年5月,陈吉胜、胡红梅等申报的“水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和程得中、翟志娟等申报的“宋代理学语录研究”两个项目获201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规划项目立项,并获得重庆市教委资助经费1.6万元。6月,王顺克教授的“三峡外迁移民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2015年10月,学院吴松院长主持的《重庆市三峡库区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化途径研究》、蒋涛教授主持的《巴渝特色水文化遗产整理研究》两个项目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立项,侯新教授主持的《饮用水源地农家院落水污染防治生态工程措施研究》获得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指导性计划项目立项。2016年5月,卓春英教授主持的《“互联网+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协同设置体系创新研究》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黄小华副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论》、秦素粉副教授主持的《重庆古镇水文化历史记忆发掘与应用研究》分别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和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立项。2018年9月,陈邦尚、王顺克等人的“重庆市农村水利基层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获水利发展研究三等奖,学院获水利发展研究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12月,学院教师谢立亚主持的“水源地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技术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水利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水情教育基地、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节水型校园、重庆市绿色校园、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职业教育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重庆市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建设单位、重庆市水利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第一批水情教育基地,是重庆市“双高”院校建设单位,全市首个环境资源法庭生态巡回审判站。
校园文化
校徽
远古洪荒,水生万物,润泽大地。然而水亦为一种难以控制的力量,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因此,如何驯服江河巨龙,把水害变成水利,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典故事,今有长江锁巨龙,高峡出平湖的震撼现实。
水电学院当然应有这个理想、胸怀与责任。因此标志的形首先取自三峡大坝喷涌而出的洪流,凸显出水利事业的特征,与学院所属行业相符;其二标志取古书“水”字,形美而灵动,中间一笔的中国传统书法飞白,强化了水的气势与力量,是一种突破。喻示学院在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精神。其三,标志与万经之首的《周易风水》中的乾卦相合,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突出学院与时俱进,奋勇开拓的精神风貌,强化了标志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意味。
标志的色彩采用蓝与日落黄两色,蓝色代表水、天空、深,包容、有内涵,橘黄色代表信念、能量、激情、活力,非常契合学院的特点,具有个性化的美感和想象力。
校训
上善若水、学竞江河
上善若水——释义:最高境界的善如同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此以水之德为喻,表达对今日学子的殷殷期许,当以水之谦逊、海纳百川之胸怀,百折不回的毅力自勉,成才立业。
水至柔,然水滴亦可石穿;水至韧,虽无定势却能奔流万里。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柔顺无骨,却能作为滋润万物,利泽苍生。
水之另一特性是“谦”,水不嫌低洼与涓涓细流,最终方能汇成江河湖海。“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满招损,谦受益”(《易》),君子先天下而后自身,圣贤以此譬喻大道德之行。
学竞江河——释义:学无止境,如万里江河从源头奔涌而出,一路不断汇聚支流,前后相继,浩浩汤汤,亘古长流不息。喻水电学院传承历史优势,厚积而薄发,不断开拓与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育人之路。
校歌
办学理念
水行天下 大成于善
学院精神
惟精惟诚,善时善进
校风:崇德自强 知行合一
教风:润物无声 善能达材
学风:笃行苦练 日臻新境
治校理念
形象定位:乐水善地 求学美地 立业天地
办学方略:质量立校 科技兴校 文化润校 特色扬校
培养目标:有德、有能、有容、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师资目标: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双师精英
管理理念:精细、精致、精心、精美
服务理念:至爱、至诚、至微、至精
校园环境
校区
学院始建于1964年,历经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永川地区水利电力学校、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200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总占地面积936亩,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藏书100万册,固定资产总额突破10亿元。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企业界
谢丁红、禹华超
参考资料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爱企查.2024-06-03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2招生章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023-07-13
学院简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4
机构设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3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3-06-08
关于公布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6-08
校史回顾.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3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9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3-05-24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4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4-06-03
新华社:深入发掘重庆水文化资源.重庆市政府网.2023-06-01
学院荣誉.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办学成果.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3
校训校徽.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文化标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3
现任领导.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3
谢丁红——2009届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禹华超.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