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Robotics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自动化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为080803,于2016年首次设置。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的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院校有367所。截至2024年12月,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该专业开设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专业发展
机器人工程专业源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机器人方向。2015年,教育部审批确认增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属自动化类,专业代码080803T,首个开设高校为东南大学。
202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机器人工程专业仍属于自动化类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胜任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知识要求
机器人工程需要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仪器仪表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法律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中检测、建模、控制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策略,掌握在专业领域中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工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工程系统中控制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某一实际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与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自动化类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法规,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培养规格
专业学制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其中毕业设计(论文)至少8学分(或不少于8周)。
能力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业务方面
3.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可参照如下原则构建: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包括公共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公共教育部分内容,具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
通识教育部分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自然科学的教学要求,即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学生必要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生概念表述清晰、推导演算熟练,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素质。
参照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在不低于该要求的基础上,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须涵盖电气信息与自动化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相关知识、发展历史和现状。
机器人工程专业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优化方法、检测技术与仪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微机原理、系统优化、系统设计与仿真、传感器与执行机构、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并包括其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同专业课程须覆盖相应的知识领域。专业设置方向有关的内容,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适当选取和补充。
实践教学
机器人工程专业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以及其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通识教育实践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动手能力及基本实践技能,包括军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等。课程实验结合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配套相应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综合课程设计综合多个知识点或知识领域的实践型教学内容,须涉及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等专业技能训练。
毕业写作
机器人工程专业需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某一方面的具体要求开展设计性学习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报告。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工程实际问题为选题的毕业设计,应吸纳企业或行业专家指导和考核。
发展方向
人才需求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认为它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爆发点。未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而机器人技术是人工智能理想的载体,两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爆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据《央广网》消息,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仅为1:10。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特种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公司。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还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优势。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收入一般要远高于同期毕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在美国,机器人工程本科毕业起薪6万美元/年,在中国国内机器人工程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也属于中高收入,当然这和学生就业岗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因机电类、电子信息软件类、算法类有所差别。
深造方向
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学生可选择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开发、程序设计、运行管理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可报考海关、公安、税务局、水利部等国家公务员单位从事海关口岸一线机电产品查验、监管、治安管理、税费综合管理水闸工程运行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每位专任教师为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学分/学年(含实践教学环节)。每位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完整地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
学校应为专业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有计划;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有支持和保障;有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计划;有专门针对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措施;有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的政策;有对教师教学质量明确要求的制度。
教学条件
设备资源
配备各种能满足专业培养需求的教材和专业图书参考资料,能够方便师生查找和使用,图书馆、自习室等阅读环境良好,建有良好的校园网络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学习资料的条件。
教学经费
质量保障
开设院校
截至2025年5月,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院校有367所。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7所,评级A+高校的专业排名如下: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3-2024年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3所,等级5★的学校12所,其中等级5★+及5★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培养方案】机器人工程 .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2025-07-02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4-04-20
机器人工程.中国教育在线.2024-04-20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7-03
机器人工程.阳光高考.2025-07-03
机器人工程.阳光高考.2025-06-19
机器人工程专业概况|掌上高考.中国教育在线.2025-06-1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15
20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2023-05-15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6-19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4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 .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4
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2025-06-19
2023-2024年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