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研究
《朱熹研究》是由束景南和王国平编著的书籍,于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版。本书是南宋史研究丛书 的一部分。
书籍介绍
图书信息
书名:朱熹研究
ISBN:9787010071718
开本:16
定价:55.00元
人物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他是南宋时期的学者,出生于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荆湖南路安抚使,最终晋升为宝文阁待制。朱熹是一位多面手,既是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教育家和诗人。他被誉为自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内容简介
朱熹的仁政爱民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优良元素,但他将这种仁政与封建三纲五常的教化紧密联系,使得其仁政并未超出儒家伦理理性的范畴。尽管他主张丈量土地以实现公平税收,但他并没有挑战土地所有权的现状。同样,他反对额外增加的苛捐杂税,却未触及主要的法定税负。这些都表明了他的仁政思想的局限性。在他看来,“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自主性。他的“正君”思想旨在塑造理想的统治者形象,而他的“仁政”思想则培养了一种为民请命的好官员文化心态,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精神。儒家伦理理性在朱熹的理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维持其静态文化系统的稳定因素。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儒家传统文化内部存在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意味着超越单一的伦理理性,迎接多元理性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束景南,生于1945年,丹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后,在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今南通大学)中文系任教。1978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1981年获得学位并加入苏州大学中文系。他曾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1995年转至杭州大学,担任古籍研究所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束景南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及宋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文化与思想史,著有《朱熹佚文辑考》《朱子大传——多维文化视野中的朱熹》《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朱熹年谱长编》(上下卷)、《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朱熹佚诗佚文全考》等作品。此外,他还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于《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历史研究》《新华文摘》《文史》《文艺研究》等期刊。
参考资料
朱熹研究.豆瓣读书.2024-11-08
朱熹.中国孔子网.2024-11-08
朱嘉研究.读书网.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