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柄木
膝柄木(Bhesa robusta (Roxb.) Ding Hou),安神木科(Centroplacaceae)膝柄木属(Bhesa)植物,又名库林木。膝柄木为常绿乔木,世界分布于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和越南等地,中国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是膝柄木属分布最北的一个种。膝柄木生长于海拔50米近海岸的坡地的杂木林中,花期在7~9月,果实在翌年3~4月成熟。
膝柄木树可高达10米以上;小枝粗壮,呈现紫棕色,枝条表面粗糙不平,枝上常有较大的叶痕和芽鳞痕。叶互生,在小枝上有时近对生,叶片近革质,有光泽,为长方窄椭圆形或窄卵形,叶缘全缘,叶背面中脉和侧脉均强度凸起,侧脉平行排列,较为紧密;叶柄为圆柱状。花小,呈黄绿色;聚伞状圆锥花序在小枝的上部侧生,常呈假顶生状;花序梗短或几近没有,花序轴上有3~5个分枝,枝上着生的多数小花具短梗,花序如穗状;花5数;萼片为线状披针形;花瓣呈窄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蒴果呈窄长卵状,上部窄,顶端通常微呈喙状;种子基生,为椭圆卵状,呈棕红色或为棕褐色,有光泽;假种皮呈淡棕色,包围种子的大部。
膝柄木植株高大,在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抵御台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树冠常绿,树姿优美,是园林绿化观赏树种。膝柄木为中国一级野生保护植物。
发现与命名
膝柄木于1814年最初以南蛇藤属 robustus 威廉·罗克斯堡 的名字发表在Hortus Bengalensis上,为卫矛科植物,其模式标本采自印度;1958年,膝柄木以Bhesa robusta (Roxb.) Ding Hou的名字发表在Blumea Supplement期刊上。1979年,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康镇下担村发现中国的第一株膝柄木,定名为库林木 kurrimia sinica Chang et S.Y. Liang,为库林木属植物。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将膝柄木的拉丁学名kurrimia sinica Chang et S.Y. Liang改为 Bhesa robusta(Roxb.)D. Hou。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中,膝柄木归为安神木科(Centroplacaceae),膝柄木属(Bhesa)。
形态特征
枝
膝柄木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以上;小枝粗壮,呈紫棕色,表面粗糙不平,枝上常有较大的叶痕和芽鳞痕。
叶
膝柄木叶互生,在小枝上有时近对生,叶片近革质,具光泽,呈长方窄椭圆形或窄卵形,长为11~20厘米,宽为3.5~6厘米,先端急尖或为短渐尖,基部为圆形或阔楔形,偶近平截或为浅心形,叶缘全缘,中脉和侧脉均在叶背面强度凸起,侧脉每侧有14~18对,较为紧密的平行排列,三生脉细而多,与中脉略呈垂直向外伸出,平行密集成网格纹;叶柄为圆柱状,长为2~3厘米,两端变粗,在连接叶片的一端叶柄背部微微突起呈膝状。
花
膝柄木的小花呈黄绿色;聚伞状圆锥花序多侧生在小枝的上部,通常呈现假顶生状;花序梗短或几近没有,花序轴上有分枝3~5个,分枝上着生的小花多数具有短梗,呈穗状;花5数,直径约为5毫米;萼片呈线状披针形,长度约1.5毫米,先端窄且尖;花瓣为窄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度约为2毫米,先端圆且钝;花盘为浅盘状,雄蕊插生在花盘的环状边缘上,花丝长约为2毫米,花药内向生长;子房为近扁球状,基部在花盘上着生,与之完全游离;子房具2心皮,2室,2胚珠,上部近花柱处具有疏毛丛,花柱2,粗壮,柱头小。
果实
膝柄木蒴果呈窄长卵状,长约为3厘米,中下部最宽,宽1~1.2厘米,上部窄,顶端常稍呈喙状,不具小果梗或有长约1毫米的粗果梗。
种子
膝柄木种子1,基生,呈椭圆卵状,长约1.5厘米,为棕红色或为棕褐色,有光泽,假种皮呈淡棕色,包围种子的大部,由基部上达种子2/3处,先端开口,并有长条状或丝状纹路延伸部分上达种子4/5处。
分布
膝柄木分布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是膝柄木属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膝柄木在中国广西的分布点共6个,分别为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下担村,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班埃村、黄竹村、大王江村和万尾金滩。
习性
膝柄木适宜生长在季风明显,海洋性强,干湿分明,冬暖夏凉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为2000毫米,蒸发量在1000~1400毫米,相对湿度为80%,年均日照时数1561~2253小时,气温22℃~23℃。膝柄木生长在海岸边的坡地上,海拔约为50米,幼树生长在光照充足的林缘生境。膝柄木花期在7~9月,果实在第二年的3~4月份成熟。常与膝柄木伴生的树种有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和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等。
自然繁殖
膝柄木在野外依靠吸引蜜蜂属、蚂蚁、甲虫、苍蝇、蓟马科、黄蜂等昆虫和鸟类进行传粉,种子依靠脊椎动物传播,以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为主的传粉方式,后代通常生存困难,生长旺盛的膝柄木能通过根萌蘖出幼苗得以繁殖。
栽培
扦插
用生根粉处理膝柄木插条后插到膨胀珍珠岩基质上,插条可以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圈,但成活率普遍较低。
播种
2月~3月,采集生长健康、树龄150年以下的膝柄木的成熟果实,放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去掉果皮,收集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随即将种子浸泡于水中,催芽后播于苗床上,浇透水。如需贮存应采用沙藏,期间注意沙土湿润。种子发芽后将芽苗倒栽入容器,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据2020年数据统计,膝柄木在中国野外分布仅有14株,零散分布于 6 个分布点,多个分布点仅为 1 株。
致危因素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莬丝子(Cuscut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缠绕寄生在膝柄木上吸取水分和营养,抑制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膝柄木在中国的数量不到20棵。
保护等级
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将膝柄木收录其中。1999年中国国务院将膝柄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名录,膝柄木得以被保护。2004年膝柄木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极危(CR)等级。2011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膝柄木为第一批极小种群植物。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中国防城港市巫头村京族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使得膝柄木成为旅游区的一部分。2022年9月23日,膝柄木在广西钦州市钦廉林场平银在广西钦州市钦廉林场平银分场红石工区野外回归。
用途
膝柄木植株高大,树冠常绿,枝条生长形态优美,叶片革质有光泽,叶脉整齐美观,可作为观果树种栽植于公园中,具有园林观赏用途。
膝柄木在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膝柄木分布的最北缘,对研究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与热带亲缘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膝柄木 (xī bǐng mù).植物智.2023-04-28
膝柄木.中国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数据平台.植物智.2023-04-28
英国邱园,Bhesa robusta (Roxb.) Ding Hou.science.2023-04-28
Celastrus robustus Roxb.IPIN.2023-04-28
中国植物+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植物智.2023-04-28
中国植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智.2023-04-28
中国濒危树种膝柄木在广西实现野外回归 系全国首次.www.gx.chinanews.com.cn.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