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泽涵

江泽涵

江泽涵(1902年10月6日—1994年3月29日),男,汉族,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江村,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泽涵1926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27年到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助教,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等职务。1937年,江泽涵回国后来到昆明市,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1946年随北京大学迁回北平市。1949年,江泽涵回到解放了的北平,并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江泽涵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江泽涵是中国拓扑学研究的创始人。主要从事不动点理论、莫尔斯理论、复迭空间与纤维丛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江泽涵出版了《拓扑学引论》《拓扑学》等著作。1978年不动点类理论方面的工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江泽涵1902年10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江村,父亲经商兼务农。童年时江泽涵进过私塾,后又上过乡村小学。1917年江泽涵高小毕业考得第一。1919年初,江泽涵的堂姐夫胡适回乡探亲,他遂跟胡适来到北方求学,同年夏天考入天津市南开中学二年级,用了三年时间就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

1922年到1926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学习,期间师从姜立夫及姜立夫先生的儿子姜伯驹,被姜立夫的讲课所吸引,江泽涵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决定转入算学系。1926年江泽涵从南开大学毕业,姜立夫应聘厦门大学任教,把江泽涵作为助教带到了厦门大学,一年中他们住在同一套房子里,姜立夫在教课写作之余,还督促江泽涵准备参加1927年暑假清华留美专科生的考试,再后被录取,即赴美国哈佛大学当研究生,期间,江泽涵暗下决心,要为祖国引进现代数学理论,立志终生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要使中国也身于国际现代数学之林。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江泽涵1930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助教,跟随拓扑学大师S.莱夫谢茨研究不动点类理论。1931年,江泽涵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起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着手一系列改革,拟订出一个少而精的教学计划,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重视图书资料建设。193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进修一年。1937年,他回中国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北京大学已迁往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两校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江泽涵也举家辗转来到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还兼任过数学系主任,期间学校经费缺少,生活艰苦,江泽涵曾把国外带回的照相机卖掉以充日用。1941年起担任国立中央研究院设立数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1946年北京大学迁回,1947年江泽涵获得学术休假,前往瑞士苏黎世国立高等理工学院,师从拓扑学权威H.霍普夫。1949年8月江泽涵回到北平市,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江泽涵教授和他指导下的姜伯驹石根华等从Nie-loon数的估计开始,打破了不动点类理论停滞多年的僵局,开创了新的途径,取得了十分系统的成果,这些工作被国外评论为一个中国学派所作的改进。“文化大革命”期间,江泽涵受到审查批判。

20世纪70年代初江泽涵开始撰写《不动点类理论》一书,因为“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在重重困难中坚持研究,他记忆力减退,眼睛怕见强光,白天还有其他教学工作,于是早晚写作,白天抽空查找资料,两年后写出了《不动点类理论》上半部初稿,因怕被扣上“追名逐利”的帽子,他便自己出资刻板油印了一百多本,后北京大学组织写作小组,协助完成了全书撰写。自1972年起,江泽涵开始给新招收的工农兵学员上解析几何和英语课。1979年《不动点类理论》正式出版。198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物逝世

1994年3月29日,江泽涵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果

江泽涵早年研究尼尔森的不动点类理论,成功地用复迭空间替代了双曲几何,后与他人一起提出自映射的伦型概念,并指导他人在尼尔森数的计算和实现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将莫尔斯理论直接用于分析学中,得到了调和函数的多项重要结果。后又在复迭空间和纤维丛方面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

临界点理论的研究

在做博士论文及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江泽涵把莫尔斯的临界点理论直接应用到分析学中,得到调和函数的许多结果。江泽涵研究了不可定向流形的可定向二叶复迭空间,证明了该复迭空间存在一个没有不动点且周期为2的反定向自同胚等结果。计算了超球面的有向与无向线素流形的同调群。和学生们一起计算了上同调,以及球面上其它纤维丛的同调群。

不动点类理论研究

江泽涵早年研究尼尔森的不动点类理论,成功地用复迭空间替代了双曲几何,后与他人一起提出自映射的伦型概念,并指导他人在尼尔森数的计算和实现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将莫尔斯理论直接用于分析学中,得到了调和函数的多项重要结果在复迭空间和纤维丛方面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姜伯驹群”与“石根华条件”已成了对于不动点理论有兴趣的代数拓扑学者所熟悉的名词。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江泽涵一生发表了多篇论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江泽涵编著的《拓扑学引论》是中国第一本拓扑学教科书,翻译的《拓扑学》一书成为教材,以下为江泽涵出版的部分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江泽涵是中国数学教育家,早年就把振兴中国数学的希望放在学生身上。曾为清华大学研究生讲授拓扑学。在北京大学主持了6届拓扑专门化班,培养了近50名专门人才。代表性学生有国际著名数学力学家、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石根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

影响与后世纪念

江泽涵故居

江泽涵故居位于北大燕南园,他居住了40余年,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江泽涵奖学金

江泽涵奖学金于1991年9月由北京大学数学系决定设立。

“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

“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是以数学知识为引导、以计算机运用能力及文章写作能力为辅助的综合能力竞赛。

人物评价

安徽纪检监察网表示:“江泽涵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他的高尚品德为人称崇。他正直,心地光明磊落。江泽涵在培养人材上满腔热忱,在科学研究上精益求精,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的崇高品德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赞誉江泽涵为:“一代宗师,学术先驱。”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表示:“江泽涵是中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莫尔斯临界点理论、复迭空间、纤维丛以及不动点类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江泽涵在多年科研生涯中留下的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在生活中留下的朴实无华的道德品质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表示:“江泽涵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数学家,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

江泽涵.宣城市人民政府.2023-03-30

江泽涵:拓荒中国拓扑第一人.北京大学.2023-03-30

江泽涵.中国科学院.2023-03-30

江泽涵.安徽纪检监察网.2023-03-30

北大数学:群星闪耀时.北京大学.2023-03-30

第一个把“拓扑学”引进中国的数学家——江泽涵.人民英雄网.2024-07-03

光明日报: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江泽涵.中国科学院.2024-07-03

学部概况.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30

江泽涵.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4-05-24

江泽涵.中国科学院.2023-07-13

【盟员追寻】江泽涵——从旌德走出的中国数学大师.中国民主同盟宣城市委员会.2023-03-30

江泽涵.中国知网.2023-03-30

江泽涵.国家图书馆.2023-03-30

多面形的欧拉定理和闭曲面的拓扑分类.国家图书馆.2023-03-30

中国数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中国数学会.2023-07-13

第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 .数学会.2023-07-13

第二届理事会组织机构.数学会.2023-07-13

第三届理事会组织机构.数学会.2023-07-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3-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3-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3-30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3-30

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2023-03-30

数学会简介.数学会.2023-03-30

记忆文选 || 百年数学院 世代民盟人.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员会.2023-03-30

【南开人物志】系列专栏 第十一期——“中国拓扑学奠基人”江泽涵.今日头条.2024-05-26

石根华教授学术报告通知(2019--71).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2023-03-30

石根华教授的别样科学人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2023-03-30

北大拆除燕南园危房故居 校方称此工程手续齐全.北方网.2023-07-08

关于举办北京大学第二十届“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的通知.北京大学.2023-07-13

江泽涵.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2023-03-30

姜立夫:中国现代数学的播种人.龙港政协.2023-03-30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