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在畅春园举行的千人大宴。由于参会者都是老人,宴会也得名千叟宴。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
康乾盛世期间,清朝统治者平定了内乱,巩固了统治。朝廷重视儒家思想,推崇敬老思想,并将封建孝道发扬光大。乾隆将封建孝道的推崇推向了顶峰。被明确记载的千叟宴一共有四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康熙帝的六十大寿。新年刚过之时,各地的致仕官员和富裕民众陆续从外地前来京城为他庆生。各种庆典从正月持续到三月。三月二十五日,康熙于畅春园首设千叟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自感将不久于人世,想与共事过的老人们与宴一次,于正月初二至初五二设千叟宴。乾隆五十年(1785年)闰三月十四日,为庆祝乾隆登基五十周年,举办千叟宴。这次宴会乾隆扩大了参加宴会的人员范围,同时对参加宴会的人员进行赏赐,并亲自赋诗。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春天,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举行了禅让宴。这次宴会预先在皇极殿摆设了八百张宴桌,共有五千九百多人参加,其中包括百岁以上的老民。在举办千叟宴之前要先确定宴会名单;根据身份的不同,参与宴会的人得到的菜品也有所不同;宴会将先后进行叩礼、赐酒、作诗和赏赐四个流程。后三次宴会所作诗词均有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御制千叟宴诗》共四卷1044首,乾隆五十年(1785年)《钦定千叟宴诗》共三十六卷3454首,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千叟宴诗》三十六卷3516首。四首帝王的“御制诗”体裁均为七言律诗,用“妍”字韵,而其他的千叟宴诗存在代作现象。
举办千叟宴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同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千叟宴还扩大了清朝在东亚的影响。在文化方面,千叟宴有利于弘扬儒家传统道德,并形成“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但同时千叟宴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宴会的目的是歌功颂德,宣扬皇帝的圣德和丰功伟绩。举办“千叟宴”需要巨大的开支,增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同时宴会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这种等级观念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
名称由来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恰逢康熙六十寿诞,康熙在畅春园举行千人大宴。因宴请都是老人,康熙即在宴会中赋诗《千叟宴》以纪念此次盛会。这也是“千叟宴”一名的由来。
相关背景
康乾盛世期间,清朝拥有稳固的统治基础。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清代前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内乱,巩固了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清朝高度重视儒家思想,推崇敬老思想,并将封建孝道发扬光大。清朝制定了官员的“终养制度”,清代官员有祖父母、父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的,可请求离职回籍或在为官的地方,予以侍奉“终养”。孝道是清朝进行统治的理念之一,举办千叟宴宴请满汉大臣和老人,既是“孝治”的体现,也可以笼络人心,巩固专制统治。
历史记载
康熙五十二年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康熙帝的六十大寿。新年刚过之时,各地的致仕官员和富裕民众陆续从外地前来京城为他庆生。各种庆典从正月持续到三月。三月十七日康熙从畅春园陪同皇太后回到宫中,各省的臣民夹道俯伏,欢呼迎接,不少人跪下献上寿觞。他停驾答谢,赐予老人们食物,并走进临时搭建的龙棚里慰劳老者。当天,康熙帝下诏给来京的各省年长官员,将因公失误、降级、革职的人都给予恢复原职。三月十八日,康熙帝率领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前往皇太后宫行礼,并在御殿行礼过寿。康熙想到前来为他祝寿的老人,举办一个宴会来慰劳这些人。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召集北京和直隶的汉族现任和退休官员、绅士及庶民中年龄65岁以上者共4240人,在畅春园的正门前设宴,其中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宴会中康熙不让众人起身,只让年轻的宗室子弟服侍这些老人吃饭。二十七日,康熙继续宴请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大臣、官员、护军、兵丁、闲散人等年90岁以上者7人,80岁以上者192人,70岁以上者1394人,65岁以上者1012人;二十八日,宴请八旗满洲、蒙古、汉军70岁以上妇人齐集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宴会三日共宴请老人6845人,这些老者都得到了数量不等的赏赐。
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69岁,康熙自感将不久于人世,向臣下表示想与共事过的老人们与宴一次。正月初二日,召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及致仕退斥人员年65岁以上者680人,于乾清宫设宴。初五,康熙又召汉族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65岁以上者340人于乾清宫前设宴。千叟宴一共举行了三日,根据学者楚胥的研究,圣恩寺主持和尚际志坐主席,皇帝坐陪席,宾主欢笑畅饮。席间,康熙作了一首七言律诗,又命与宴满汉大臣各作诗来纪念,并取名千叟宴诗。此次千叟宴举办得很仓促,受邀的都是在任和卸任的老年官员,没有黎民百姓。席间康熙与众人行酒令,满座老人也都尽兴,整个宴会气氛活跃。十月,康熙帝断然拒绝满朝文武大臣关于为他筹备七十大寿庆典的上疏。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
乾隆五十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乾隆登基49周年。乾隆为了庆祝明年登基满五十年这一盛事,决定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闰三月十四日举办千叟宴。在这次千叟宴中,他提出了与宴标准:“内外文武官员,年龄在六十以上者,皆预赐宴之例。”最初规定的参加人数限制是2000人,但实际报到的符合条件的官员多达2400多人,于是他放宽了年龄界限,扩大了参加宴会的人员范围。千叟宴之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紧张,包括修缮宫门、增添炊具、食具、饮具等,并增雇夫役。千叟宴于乾清宫举行,共列筵席八百桌,出席者包括王公大臣、老民、商人、兵卒等各阶层人物。整个宴会的隆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康熙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在宴会上,乾隆以龙袍坐上宝座,赏赐宴者并观看表演,并亲自赋诗。整个宴会结束后,他为大学士和内廷翰林等开设茶宴,并与众人联句赋诗。
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举行了禅让宴。这次宴会预先在皇极殿摆设了八百张宴桌,共有五千九百多人参加,其中包括百岁以上的老民。王公和官员的年龄限制是60岁以上,兵民的年龄限制是70岁以上。宴会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设在殿内,外部设在宁寿门外。在宴会开始之前,王公大臣、各国使臣以及兵民匠艺人等提前进入等候。随后嘉庆皇帝陪同太上皇进入时,殿内奏起中和韶乐。太上皇和皇帝登上宝座后,乐曲停止,管宴大臣引领内外王公、大臣按照班序行礼。各国使臣和众老民则随行行礼。礼仪结束后,内外王公大臣等人进入殿内,各自行一次礼,坐下并进茶。随即宴会开始。宴会结束后,管宴大臣分别颁发了3000份诗章、如意、寿杖、朝珠、缯练、紫貂、文玩、银牌等礼物给与会老人。众老民领取完礼物后,到宁寿宫谢恩,行三跪九叩礼。整个宴会君臣共有诗作3497首以表庆祝。
宴会规范
确定名单
以乾隆举办的两次千叟宴为例,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千叟宴规定6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参加。原本计划只允许品级在四品以下的官员,并且年龄要在65岁以上方可入宴。然而,由于官员和士兵的差异,如果限制在65岁以上才能入宴,那么将无法邀请太多年过60的官员。因此决定将年龄放宽至60岁以上,允许在京任职且品级在四品以下、现任或曾任的官员,只要年满六十,都可以参加宴会。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的千叟宴则要求70岁以上的老者才可入宴。乾隆自己已经八旬高龄,与六旬的老人相差20多岁,所以决定将赴宴的年龄标准设定为70岁以上,以表尊敬老者的意思。此外,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相对稳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70岁以上的长者人数相较以往有所增加。
菜品等级
宴会流程
叩礼
在宴会开始前,与宴人员向皇帝行叩礼。宴会开始前奏乐,然后太子宾客们向皇帝行礼并就位进茶。宴会结束后,宾客们还要行三跪九叩礼以谢皇恩。
赐酒
皇帝会赐予宾客酒或茶。一般为高官和与宴人员代表才有资格接受皇帝的酒茶。王公大臣以下的宾客行一叩礼后,皇帝会赐予他们茶。而一品大臣以上和年届九十以上的宾客,则被召至御座前,由皇帝亲自赐庖酒。
作诗
在宴会进餐完毕后,宾客们行一跪三叩礼,期间演奏中和韶乐。之后皇帝会下令以千叟宴联句,皇帝也会与内廷和翰林大臣一同作千叟宴诗。
赏赐
千叟宴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赏赐宾客。在宴会尾声,所有与宴者都能得到赏赐,其中包括一块银制的牌子。受到特别重视的宾客会得到更加丰厚的赏赐,而且赏赐的安排不一定在宴会尾声,在赐酒环节一些重臣和高龄老人就能得到赏赐。
千叟宴诗
千叟宴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诗集作品,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第一次千叟宴并没有编千叟宴诗,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第二次千叟宴,康熙作七言律诗《千叟宴诗》为千叟宴诗之首,并于宴会后刻《御制千叟宴诗》共四卷1044首,其中卷首为康熙《御制千叟宴诗》一首,及大臣王掞等十三人“恭和”诗各一首,体裁均为七言律诗,同用“妍”字韵。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三次千叟宴结束后有《钦定千叟宴诗》共三十六卷3454首,其中卷首为爱新觉罗·弘历“御制诗”《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一首,及所附大臣章佳·阿桂等二十三人“恭和诗”各一首,体裁、用韵同《御制千叟宴诗》卷首。嘉庆元年(1796年)第四次千叟宴后《千叟宴诗》三十六卷3516首,其中卷首为乾隆“圣制诗”、及嘉庆“御制诗”大臣阿桂等二十六人“恭和诗”各一首,体裁、用韵依旧同前。
上述三次“千叟宴诗”的编纂显然在向程式化发展。就其创作方式而言,“千叟宴诗”普遍存在代作的现象。学者朱则杰认为,康熙帝《御定千叟宴诗》正文四卷内的后三卷,所有作品都不署作者,明显是内廷翰林代为创作。而其乾隆、嘉庆两次千叟宴的千叟宴诗,虽然表面上所有作品都署有作者,但实际上也主要出自内廷翰林之手。“千叟宴诗”的作品,除了内廷翰林因公代作以外,有些则可能是预宴者的友人私下代笔。例如乾隆《钦定千叟宴诗》卷一中,章佳·阿桂名下的一首五言排律“健行绵景”,也见于纪昀的《纪晓岚文集·诗》卷八,并且题下注有一个“代”字,可知实际上是纪的作品。此外,如顾宗泰代胡季堂作了所谓“千叟宴五言排律百韵”,虽然该诗最终没有收入对应的嘉庆《千叟宴诗》,但同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千叟宴诗”从表面上看,预宴者人人有诗,是典型的唱和类诗歌总集。因此“千叟宴”也可以视为大型的诗人集会唱和活动,尽管其本身不仅以创作诗歌为活动的唯一内容和直接缘起。但是,从“千叟宴诗”的编纂与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大面积由朝廷组织施行的代作现象,说明预宴者中多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进而三次“千叟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集会唱和活动。
相关影响
正面影响
举办千叟宴有助于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同时,举办千叟宴有利于实现清代边疆大一统,清代邀请少数民族首领参加千叟宴并加以赏赐以增强诸少数民族对清朝统治的认同感。另外,举办千叟宴有利于扩大清朝在东亚的影响,通过邀请周边国家的使臣入宴展示了清朝作为宗主国的权威。
千叟宴也有利于弘扬儒家传统道德,并形成“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康乾时期举办千叟宴,并完善了一系列尊老养老礼制,体现了对孝道的推广和深化。这些举措旨在强化人们心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观念,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从而巩固统治、维护社会安定。
负面影响
虽然清朝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但这种繁荣只是相对于封建统治的“衰世”而言。实际上,社会下层的人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与西方国家相比,清朝的发展相对滞后。举办“千叟宴”需要巨大的开支,增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赴京参加宴会的官员和老人需要车马护送,并且赏赐物品成本高昂。这些开支对于底层的农民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法官员也利用筹办宴会的机会谋取私利,加剧了腐败问题。
最后,宴会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官员与兵民待遇不同,同时官员与官员因品级不同而享受的筵席等级、受赐物品的多寡也有所不同。平民与贱民的待遇不同。满汉民族被区别对待宴会中有特别安排针对满族的赏赐活动,而汉族平民中的老年妇女则没有权利享受到这种礼遇。
相关评价
清代刊刻家阮元:皇帝举行盛宴来款待年长者,展示了皇帝的威严和地位,也表明皇帝希望给予普通人民福祉和恩赐。根据《礼记》和《周官》的记载,古代的三位君王都有养老的规定。在周礼中,伊耆氏是指周天子的年长者,他们持有象征权力的齿杖。
大学士富察·马齐:皇帝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盛宴,特别邀请了年长者参加,赏赐了丰盛的午餐,让他们感到欢喜和庆幸。厨房里禁止使用珍贵的瓷瓶和玉等贵重器皿,以表达对老人们的敬重和关怀。皇帝的后代享受到了恩泽,就像海洋一样广阔和谐,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就像耕作时得到雨露一样。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美丽的红纱飘逸如云雾,洁白的雪光照耀着妍丽的容颜。千百位长者在宴席上感受圣恩的同时,仍然怀念着古时的礼仪和真诚,一同享受长寿的幸福。上天面露喜色,吉祥之气洋溢,福泽众人。作为微不足道的臣子,我有幸受邀参加盛大的活动,在皇帝的左右执笔写字,倍感荣幸。
学者孙洪军:“千叟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表征。然而全国各地经皇帝钦点的老人千里迢迢进京赴宴,劳民伤财,赴宴者的等级差别与滋生腐败等现象亦为后人所诟病。
学者贾光认为:通过对“千叟宴”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康乾时期疆土统一、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康熙、乾隆以“九五之尊”盛宴款待天下耆老,与民同乐,执爵献酒,实在难能可贵。
学者衣长春认为:清代的尊老敬老制度总结和发展前代经验,成为历代之集大成者,尤其是四次千叟宴的举办,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旷世盛典。而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尊老孝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因此,清代以千叟盛宴为代表的尊老礼制,无疑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学者张子俊认为:千叟宴作为清代康熙至乾隆朝廷邀请上千老者欢聚一堂的盛大宫廷宴会,世所罕见。其蕴涵的尊老敬老思想流传千古,充分发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秀传统美德。
相关逸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千叟宴上,康熙在席间让众人行酒令,酒令需要和本人相称同时带一个“老”字,康熙先作:叟,叟,叟,今日欣逢,松朋鹤友。朕虽老矣,为你祝酒。愿君活到九十九。随后众人根据自己的职业也相继作诗。
相关争议
关于清皇室举办“千叟宴”的具体次数,学界大致有三种说法:学者朱明芳等认为千叟宴一共举办了六次,其中康熙帝主持了四次,乾隆主持了两次;学者戴铁珊认为千叟宴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首次举行后,雍正、乾隆两朝都按例举行过;学者刘桂林和孙洪军等则认为,根据清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可以确认为千叟宴的一共有四次。
后世发展
直到当代,不少地方仍厚植尊老养老之风。为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千叟宴成为一些城市地区为老人庆祝重阳节的主要活动。现例举一些省市的千叟宴:
相关文物
商丘千叟宴碑
商丘千叟宴碑原立于商丘县李庄乡(今属商丘市梁园区)李梅楼村李元会墓地,于嘉庆九年(1804年)设立。石碑两面均阴刻有碑文,记述了商丘人李元会应诏参加第四次千叟宴的情况以及爱新觉罗·弘历在宴上所赋诗篇。
丙辰年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
丙辰年指的是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御赐养老”银牌通长143毫米,宽度85毫米,重量83.5克。银牌正面呈椭圆形,中间有一个平整的圈内地章,上面凸起横书“太上皇帝”(乾隆禅位后的尊号),竖书“御赐养老”,据说由曾任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的阿桂所书。银牌椭圆形两侧边栏圈内有高浮雕双龙戏珠纹饰,下方正中有福山寿海图案,牌首为如意头祥云图,两边各有一个小圆孔,可以穿挂在腰间。背面平整无纹饰,自右至左镌铭阴文“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重十两”。
千叟杖
千叟杖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千叟宴是乾隆赐给海城尚玉德的寿杖。千叟杖选用黄花梨,全长86.5厘米,杖首宽10厘米,杖身用银片镶嵌了100个字体不同的寿字。
银奶茶壶
清乾隆年间的银奶茶壶,为清宫造办处制作。茶壶通高29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1厘米。茶壶为圆腹,壶柄为龙身,通体为银质胎体上饰刻花纹,是乾隆举办“千叟宴”时沏酥油茶的用具。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千叟宴詩 四卷.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11-15
研经室一集.识典古籍.2023-12-07
图:香港东区举办“千叟宴”.中国新闻网.2023-11-15
萍乡市将举办“千叟宴”庆重阳-千叟宴,重阳-萍乡频道.中国江西网.2023-11-15
宜州设“千叟宴”敬老-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网.2023-11-15
兰州市举办第二届千叟宴 别样形式弘扬敬老美德.今日头条.2023-11-15
马尾闽安 又办“千叟宴”.今日头条.2023-11-15
千叟宴 庆重阳.今日头条.2023-11-15
香满村居千叟宴.今日头条.2023-11-15
湘阴“千叟宴”开席!.今日头条.2023-11-15
银奶茶壶.故宫博物院.2023-11-15
康熙王朝 (2001).豆瓣电影.2023-11-15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豆瓣电影.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