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司马邺

司马邺

司马邺[yè](300年―318年),又名司马业,字彦旗,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末代皇帝,是司马炎司马炎的孙子,吴孝王(吴敬王)司马晏的儿子。

司马邺早年被过继到伯父秦献王司马柬名下,承袭了秦王爵位,八岁那年,被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 五年(公元311年),司马炽司马炽被掳至汉赵,司马邺则在次年被阎鼎等人拥立为太子,并于永嘉七年(313年),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登基,改元建兴。

建兴四年(316年),汉赵刘曜[liú yào]大举来攻,围困长安。司马邺发动军事力量对抗,后因食断粮绝,出城投降,被掳至尧都区(今山西临汾)。汉赵君王刘聪封司马邺为光禄大夫、怀安侯。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318年2月7日),司马邺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谥号“”。

人物生平

乱世流离

司马邺早年被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司马邺被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

永嘉五年(311年),刘聪率军攻破晋朝首都洛阳市司马炽被掳,司马邺逃往荥[xíng]阳新密市,在路上与舅父荀藩、荀组相遇,之后他们从密县转往许颖。荀藩、荀组与河南省刺史阎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以及中书郎李昕等人商议,拥戴司马邺至长安 ,联合忠于西晋的少数民族部落,恢复西晋江山。刘畴是山东省太行山以东)人,不愿西入长安,在中途突然发生叛变,阎鼎带人追上去将其斩杀,之后带着司马邺乘坐牛车继续赶路,途中多次遭到山贼打劫,士兵几乎都逃散了,阎鼎带领剩余部众,杀山贼百余人,不久后抵达蓝田县(今西安蓝田县)。

此前不久,刘聪率兵攻打长安,被雍州刺史贾疋[ jiǎ yǎ]打退,阎鼎便派人去告诉贾疋司马邺在蓝田。贾疋闻知,派遣兵马迎回司马邺,到达长安之后,又派遣辅国将军梁综帮助司马邺守护长安。

即位为帝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司马邺在阎鼎等人的拥立下成为皇太子,登上祭坛祭天,大赦天下。司马邺加封贾疋为征西将军,并且任命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贾疋讨伐反叛者张连,却被张连所杀,大家就推选始平知府麴[qū]允担任雍州刺史,且兼任盟主。麴允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为朝廷选拔官员。

次年(公元313年)四月初一,晋怀帝司马炽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为晋怀帝举行了葬礼。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兴,任命梁芬担任司徒的官职,麴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任命索綝[suǒ 车姓n]为尚书右仆射兼京兆尹。 之后又任命临沂市[láng yá]王司马睿担任侍中、丞相兼任大都督,总管陕东所有的军政要事;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总管陕西所有的军机要事。后又任命索綝为卫将军、兼太尉,军政大事,全部委交给索綝。

对抗汉赵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六月,司马邺下令让司马睿率军北伐,司马睿以江东还没有平定为由,拒绝了北伐。同年九月,汉赵中山王刘曜、司隶校尉乔智明准备率军进攻长安城,汉赵平西将军赵染率领大军同他们一起。司马邺下诏命令麴允率军驻扎在黄白城阻挡汉赵的军队,麴允同刘曜、赵染多次对战均被击败。赵染认为,麴允率军在外,长安城防守空虚,便向刘耀建议,率军偷袭长安城。刘曜采纳了他的建议,令其率领五千兵马奇袭长安,赵染去往长安时经过渭阳,在渭阳打败了晋朝的军队,晋朝将领王广战死。赵染带着兵马趁着夜色进攻长安的外城,司马邺连忙跑到射雁楼,赵染便将附近的军营全部焚烧,斩杀了数千人,等到早晨的时候便退兵驻扎在逍遥园。不久后,麴允率军偷袭刘曜,将其击败,并且斩杀乔智明,于是刘曜便退军到尧都区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六月,刘曜率大军进攻新丰,被索綝率军击败。同年九月,刘曜、赵染再次率军进攻长安,被麴允击退。当时南阳王司马保控制了天水市(今属甘肃天水)地区,陇西县(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的氐[dī]、羌部族皆依附于他。建兴三年(315年),司马邺任司马保为相国,多次向其征召军队,司马保考虑一番后,打算等各军集中后再出发。曲允[qū yǔn]提议,护送司马邺至司马保的势力范围,索綝认为司马保得到了皇帝,私欲会膨胀,没有同意。此后,长安以西,都不再向朝廷进宫,百官没有经济来源,靠野果食用野菜充饥。

国破投降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八月,汉赵的刘曜进攻长安,长安城内外断绝。十月,长安城内饥荒严重,一斗米价格二两黄金,城中大半人被饿死。太仓中有酿酒用的曲饼几十块,麴允将曲饼掰碎熬粥给司马邺喝,没多久,曲饼也快要吃完了。司马邺认为局势已难以挽回,且外无救援,自己身为君王,应当为社稷而死,不过自己一死,将士们将会遭受残酷的折磨,不如趁着城池还没有被攻陷,想一个可以保全众人的方法,或许可以使百姓免遭屠戮,于是他决定投降,随即下发文书。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司马邺派遣宋敞向刘曜送投降文书,自己乘坐在羊车上,脱掉了上衣,嘴里含着玉璧,命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大臣们都在哭泣,有的拉住司马邺的车,有的拉住司马邺的手,司马邺也很悲伤难过,御史中丞吉朗因此自杀。汉赵刘曜烧了棺材,接受了玉璧,接受了司马邺的投降,派遣宋敞送司马邺回宫。

十七日,司马邺被刘曜送往平阳,麴允和其他大臣们都跟随司马邺到了平阳。刘聪将愍帝司马邺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第二天,刘聪上朝,司马邺在他面前磕头跪拜,麴允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禁伏地痛哭,随后自杀。

被害身死

建兴五年(公元317年),刘聪对投降的司马邺百般羞辱,外出打猎时,让愍帝为他开路;宴会上,又让司马邺帮他倒酒、帮他洗酒杯;上厕所时又让司马邺帮他提着马桶盖。同被掳至平阳的晋朝遗臣看后,大多暗自垂泪。同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司马邺被刘聪杀死,终年十八岁。司马邺被俘后,司马丕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家族成员

后世争议

晋朝愍帝被俘后, 司马睿便称晋王, 其依据是晋平东将军宋哲所宣称的晋愍帝诏书, 此诏书命司马睿 “使摄万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刘晓慧刘晓慧《晋愍帝诏书质疑》中提出了反对思路,认为诏书存在三处疑点:一是宋哲见到愍帝接受诏书的时间;二是宋哲南奔建康的时间和起因,三是来自宋哲所传诏书与愍帝下达于张寔[zhāng shí]诏书的比较。刘晓慧通过对宋哲所传诏书与晋愍帝给官员加官的诏书进行了比较, 认为宋哲所宣称愍帝诏书让司马睿入继大统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后世评价

刘聪攻破洛阳,俘虏并杀死晋怀帝,晋朝已经名存实亡,许多世家大族也纷纷南渡,所以房玄龄《晋书》称,司马邺继位,也只是徒有虚名,天下的政治大势已经不在,若非能力非凡的雄杰之才,无法扭转时局。事实也证明这一点。

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到,司马邺西去长安,注定了西晋将会灭亡。

相关影响

西晋永嘉之乱后,司马邺逃到密县。司马邺等人想借助阎鼎手握重兵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而阎鼎等人也想通过皇帝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双方达成默契,阎鼎等人迎立了司马邺为帝。通过阎鼎等人“立功乡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州人在政治边缘的地位,给西州人带来了荣耀。

当时战乱,中原地区遭到战争破坏,武威郡地区相对安全稳定,许多人便迁移到这里,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文化。因此,这一地区人民保留了一些晋朝的文学传统。

研究书目

晋书

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2023-03-23

晋书.微信读书.2024-11-22

资治通鉴.微信读书.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