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Fritz Albert Lipmann,1899年6月12日—1986年7月24日),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美国籍生物化学家,因发现辅酶A及其作为中间体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经历
李普曼1899年出生于柯尼斯堡的一个犹太家庭,于格尼斯堡、柏林、慕尼黑等地大学攻读医学。1923年,他成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特别研究员。1924年,他毕业于柏林大学。
1926年,李普曼追随奥托·迈尔霍夫在柏林及海德堡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他前往哥本哈根的生物化学研究所任讲师。1939年,李普曼移居美国,在康奈尔大学、马萨诸塞州综合医学外科教研室担任讲师、研究员。1949年到1957年期间,他担任哈佛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1958年之后,他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教并研究。
科研成就
李普曼在胚胎细胞代谢方面进行了研究。他用乳酸菌对丙酮酸氧化,同时引起共轭的腺苷酸磷酸化反应进行实验,发现无机化合物磷酸消耗的同时有atp生成。不久,他预想的磷酸转移中间体的乙酰磷酸也被证实了。这个发现提示了呼吸也有共轭作用。以后他用大量猪肝提炼成功了辅酶A,确定了它的构造式,这样,乙酰化的机制也就明确了。这些研究成果证明了辅酶A和三羧循环同是活细胞代谢的核心。1953年,他因发现辅酶A和它在中间代谢中的重要意义而与英国的汉斯·克雷布斯教授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