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野结鱼
似野结鱼(学名:Tor tambroides),又叫做红吉罗、马来西亚吉罗鱼,是鲤科结鱼属的鱼类。成年似野结鱼平均体长61-74.9厘米,侧边无深色纵向条纹,腹部可见眼睛;峡部有明显的小鳞片,峡部和骨盆鳍起点之间也有鳞片,背鳍后缘深凹,骨盆鳍尖且后缘明显凹陷,臀鳍尖端较尖并且延伸至尾鳍的底部。
似野结鱼主要分布于文莱、中国(云南省)、印度尼西亚(爪哇、西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岛)、老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州、砂拉越州)、泰国。似野结鱼主要在热带的淡水区域中生活,该物种一般多活动于流量适中至湍急的大型溪流、河流中。
似野结鱼是东南亚最珍贵的河流鱼类之一,它不仅可以作为食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鱼。它的营养价值高并且鱼肉质地和味道独特鲜美,在鱼市贵价鱼的销售中占据了首要位置。似野结鱼作为观赏鱼也备受追捧,其中那些较小的似野结鱼的需求量比较大。
似野结鱼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数据缺乏(DD)。似野结鱼在2021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级为数据缺乏(DD)。
形态特征
成年的似野结鱼平均体长61-74.9厘米,最大可长达1m。大型的成鱼鳍呈黑色,而幼鱼则呈黄色,幼鱼侧线和背鳍起点之间通常还有一些鳞片。似野结鱼的眼从似野结鱼的腹面角度可见;峡部有明显的小鳞片,峡部和骨盆鳍起点之间也有鳞片。似野结鱼有四条背鳍,背鳍软条有八条,背鳍后缘深凹,骨盆鳍尖且后缘明显凹陷;臀鳍有三条,臀鳍软条有五条,臀鳍尖端较尖并且延伸至尾鳍的底部。似野结鱼的中叶长,呈方形,位于下唇至口角水平线上。上唇向上向后卷曲,中叶向上。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似野结鱼主要分布于文莱、中国(云南省)、印度尼西亚(爪哇、西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岛)、老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州、砂拉越州)、泰国。
栖息环境
似野结鱼一般在热带的淡水区域中生活,且该物种多活动于流量适中至湍急的大型溪流、河流中。成年的似野结鱼多生活在深水中,而幼鱼常生活在急流中。
旱季时可以在小河与溪流中发现似野结鱼,但是在雨季开始时,似野结鱼又会向下游移动,但它们一般都会尽量避开浊水,成年的似野结鱼个体也多活动在未被破坏污染的森林河流中,栖息在池塘边以及砂砾与鹅卵石旁。
觅食行为
似野结鱼是杂食性动物,食物为软体动物门、植物、小鱼和昆虫等,它有一个较为独特的食物偏好,就是喜欢高蛋白含量的水果,野生似野结鱼有时会在洪水泛滥的森林中食用有毒的水果,而此时的似野结鱼对人类来说暂时无法食用。
生长繁殖
在自然界中似野结鱼的产卵期仅有一到两个月,成熟的似野结鱼个体会在洪水频发的季节向上游迁移(产卵迁移),在岩石底部繁殖,产卵量为3125-8201,最大可以达到几十万。一般在7月左右于河流的小溪口附近产卵,产卵孵化成功后幼体随后会往上游迁徙。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虽然暂时没有关于似野结鱼的数量的科学研究,但观察到种群正在减少。
致危因素
似野结鱼受到了过度捕捞的威胁;河流的形态被人为改变,使得水流中断或变小;伐木和农业种植也影响了在范围内的生物,也会对水环境也有一定影响,这些都让似野结鱼的数量减少,影响其生境。
保护举措
在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了保护濒危鱼类的联邦和州法律:《1994年渔业(禁止区)条例》《1999年渔业(濒危鱼种控制)条例》和《州渔业(河流)规则》等。在沙巴州,有超过240个监控系统,这些系统由沙巴渔业部严格监控。在这个系统下,每条预先指定的河段都被标记为三个区域:红色、黄色和绿色区域。绿区是“开放捕鱼区”,全年都可以捕鱼,但不允许使用刺网捕鱼,只能使用抛网和垂钓。黄色区域每年或每两年在社区节日和庆祝活动期间开放一次,允许使用环绕式刺网。红色区域是专门为保护塔加尔渔业资源而保留的。
在印度尼西亚,濒危鱼种被列入政府条例第7/1999号。多巴湖是最重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作为生态旅游点进行保护。萨莫西尔县地方政府已计划将流入多巴湖的河流之一发展为生态旅游的原地保护点。
保护级别
似野结鱼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数据缺乏(DD)。
似野结鱼在2021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级为数据缺乏(DD)。
主要价值
似野结鱼是东南亚最珍贵的河流鱼类之一,它不仅可以作为食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鱼。
它的营养价值高并且鱼肉质地和味道独特鲜美,在鱼市贵价鱼的销售中占据了首要位置。
似野结鱼作为观赏鱼也备受追捧,主要得益于其颜色,其中那些较小的似野结鱼的需求量比较大。
相关知识
似野结鱼拥有将C18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所需的所有生物合成酶,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鱼片中的沉积率较低。n-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至关重要地缓解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炎症疾病。人类食物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水产食品来供应n-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是不饱和脂肪酸从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转移的主要载体。尽管家鱼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海洋鱼类,但淡水鱼是许多内陆人口普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未来可能可以造福消费者。
参考资料
似野結魚 Tor tambroides.iNaturalist.2024-09-17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