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封官
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唐代的非正式任命官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
在唐朝,官吏的任命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即先由吏部注官,再经过门下省过官,最后经过中书省对皇帝颁下的任命状进行“宣署申覆”。但是李显、李旦时期,韦皇后、安乐公主等擅权用事,公开卖官鬻爵,破坏正常任官制度,官员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直接用斜封任命。直到李隆基登基之后,在贤明的宰相姚崇等的协助下,罢免了中宗以来的斜封官,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冗官污吏充斥朝廷的局面。
名字由来
“斜封官”,也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着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这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救命是不一样的,“斜封官”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在唐朝,官吏的任命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即先由吏部注官,再经过门下省过官,最后经过中书省对皇帝颁下的任命状进行“宣署申覆”。皇帝和宰相掌管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授职和迁转以及六品以下的一些清要官职的任命权,吏部主要管理六品以下的中低级官员的授职升迁。但是李显、李旦时期,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擅权用事,公开卖官鬻爵,破坏正常任官制度,官员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直接用斜封任命。被任命的斜封官有时可达数千人。墨敕斜封官的授官方式导致朝政混乱。直到李隆基登基之后,在贤明的宰相姚崇等的协助下,罢免了中宗以来的斜封官,并规定不允许再行斜封官之事,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冗官污吏充斥朝廷的局面。
史料记载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万骑兵横行不法全被外放,万骑兵倚仗讨平韦氏集团的功劳横暴不法,成为长安百姓的一大祸害。李旦下诏将万骑兵全部放到京外去作官,同时下令停止从官府奴隶中选拔万骑兵,另外设置飞骑军,录属于左、右羽林军。癸巳,罢免斜封官,大量裁减冗官宗朝,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爵,想作官的人不论有无才能,只要出钱三十万,即可不通过吏部、兵部铨叙,由公主直接授子各种官职。至李显后期,此类官员多达数千人。宰相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深恨之,向睿宗提出建议,请全部废黜斜封官。睿宗采纳此建议,下诏罢免斜封官,并罢免各公主府官员。
《朝野金载》记载,彭君卿收了“斜封官”们的贿赂,上奏唐春宗,说自己见到了唐中宗,对停封“斜封官”一事,唐中宗很生气,说他给人封的官,为什么不让人家当了。唐中宗是李旦的哥哥,“于是斜封皆复旧职”这个彭君卿,借唐中宗的名义,办坏事不止一回了。《朝野金载》还记载,李显时期,有一次,彭君卿遭到一个御史的着辱,于是在“百官总集”的时候,他实施了报复。“皇帝有旨,某某某工作不力,除掉他的巾带。”御史的巾带被去掉,他当众撒谎,他得寸进尺,说:“皇帝说了,再常他杖刑。”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景龙二年(708)七月条云:“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好、婕好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姓,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救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对于后宫如此大肆斜封,当时有诗讽此事云:“长宁安乐并狂颠,既教翻地又翻天。卖弄大家尤未足便使元恭来取钱。”
《中国官制大辞典》中斜封官为:一种非正式的任官方式,唐制,任命官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李显时,韦皇后及太平,安乐公主等用事,大卖官爵,直接用皇帝名义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之为斜封官,有同正、试、摄、检校、判、知等名目,人数多达数千。
《翰林志》记载,贞元三年,贽曾上疏曰"伏祥旧式及国朝典故,凡有诏令,合由于中书;如或墨敕( 手诏)施行,所司不须承受,盖所以示主者无私之义,为国家不易之规。某些正直的官员也敢于向这种非正式的任官方式提出挑战,如唐中宗时,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这种墨救任命,"时斜封官皆不由两省而授,两省莫敢执奏,即宣示所司。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前后执破一千四百余人,怨谤纷然,朝隐一无所顾。
参考资料
唐朝任命官吏有"红黑"之分 墨敕斜封官被同僚嘲笑-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12
朝野佥载:第三卷.ChineseTextProject.2024-10-09
隋唐嘉话 朝野佥载.豆瓣读书.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