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增
马鸿增,江苏省高邮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原主任、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原副主任。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人物经历
1940年: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城东草巷口。
1946年:入私塾读书,直至1951年考入新巷口小学四年级。
1954年:考入高邮市中学,直至高中毕业。
1960年:考入北京文化学院文物博物馆系。
1961年:因院系调整,被选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制五年。
1977年:创作组解散,开始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
1980年:论文《人体美术之花与中国土壤》发表于《美术》第12期,后被收入《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
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理论组副组长,《美术纵横》副主编。
1982年:专著《王齐翰》(中国画家丛书之一)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开始主编《江苏省美术馆年鉴》,为国内美术馆界首创。直至2000年。
1985年:专著《江苏历代画家》(与周积寅、程大利合作)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6年:参与筹办首届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负责编印会议文集。次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文博专业副研究馆员。
1988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应新华社香港分社邀请,与李剑晨等赴港举办江苏水彩画展并交流。
1989年:年应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美术评论家联盟邀请,作为以王朝闻为团长的中国美术评论家代表团成员,去日本考察交流。
1990年:专著《钱松岩研究》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
1992年:论文《“写画”美学观论纲》发表于《江苏画刊》第8期,王朝闻评为“是对艺术美学的建设做出贡献的”。
1993年:被评为研究馆员。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省艺术专业高评委美术组组长。
1994年:率团赴斯诺文尼亚举办中国(江苏)油画展,并在奥地利考察交流。
1996年:《马鸿增美术论文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分为“画论探微”“画史追踪”“画坛思绪”三编。专著《陈之佛》由台湾锦绣出版公司出版。主编《六朝艺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获省第六届优秀图书精品奖。
1997年 :应日本读卖新闻社和美术馆联络协会邀请,赴日本长崎举办“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中国绘画展”并作交流。
1999年: 编著《边寿民》(扬州画派书画全集之一)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2000年 :论文《江苏中国画的历史积淀与当代江苏中国画》发表于《国画家》第3期,获首届中国文艺网艺术评论奖二等奖。编著《中国历代线描经典》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年:任全国百年中国画大展评委。被选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专著《北方山水画派》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作为以邵大箴为团长的中国美术评论家代表团成员,赴西欧七国参观访问交流。
2003年:论文《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发表于《美术》第6期,获中国文联艺术评论奖一等奖。
马鸿增生活照片
2005年:任中国美协和江苏省主办的“中国百家南京市画展”高层论坛学术主持人,参与论文及作品评审。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6年:专著《荆浩。关仝》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2008年:专著《新金陵画派五十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分为“宏观微观述史实”“我知我感五大家”两编。
2009年:《金陵画派五十年》获国家最高级别美术奖项“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2010年:论文集《画学经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获得荣誉
1980年,论文《人体美术之花与中国土壤》,后被收入《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
1990年,年专著《钱松岩研究》,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
1996年,年主编《六朝艺术》,获省第六届优秀图书精品奖。
1999年,年编著《边寿民》(扬州画派书画全集之一),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2000年,年论文《江苏中国画的历史积淀与当代江苏中国画》,获首届中国文艺网艺术评论奖二等奖。
2003年,论文《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获中国文联艺术评论奖一等奖。
2009年,《金陵画派五十年》获国家最高级别美术奖项“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出版论著
马鸿增出版了多部学术论著,包括《新金陵画派五十年》《钱松岩研究》《陈之佛》《王齐翰》《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马鸿增美术论文集》《中国历代线描经典》《画学经纬》等,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物逝世
2018年2月25日9时18分,马鸿增因疾病缠身医治无效在南京市辞世,享年78岁。
参考资料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原主任马鸿增逝世 享年78岁.江苏美术家网.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