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修身
《太极修身》,作者是熊春锦先生,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内容简介
《太极修身》,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的传世新作。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练形法”,源出老子“圣人之治”修真理法体系,是古代法地修身、练形化精必修的重要实践方法。
太极修身,共分九式,理法兼备,层次分明,动静相乘,循序渐进,通过凿户、开窍穴、通经脉、清病浊、补能量、建仓库、贯三才等立体修持,逐步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流传久远,功效卓著。
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获得有质无形的太极图文两者汇化为一体,激活生命的太极弦文,主动置身于道光德海之中,全身整体、整个脊柱和每个骨关节之间相互交融,多层次进行S形运动,与太极图文完整相合产生韵动波。通过舒缓圆润的肢体运动,谐合于太极弦文的S形运动轨迹,以圆润的弧形韵律运动,产生可用性的肢体运动语言之音,产生出有效的脱氧核糖核酸音振荡频率。
《太极修身》,以老子“上善治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波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以德为体,以法为用,性命同步修持,紧扣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的原理,牢牢抓住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
作者简介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网(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熊春锦校注)》、帛书《黄帝四经九宫版》(注音版)、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礼》、《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国学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慧性图文画册》、《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幼儿徒手操I》、《甲骨文慧画·诗词篇》、《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
编者导读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来自西方哲学家让-雅克·卢梭。随着近百年西学东渐,这句话从西方传入国内后,逐渐被人们当作至理名言而广泛传播。随着科技发展与物质文明的提高,大量体力劳动逐渐转变成为脑力劳动。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不运动,加上错误的饮食方式,很多人的健康都拉响了警报。于是“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曾经广泛传播,以群体催眠方式种在人们潜意识里面的话被再度唤醒,社会上各类体育运动亦开始盛行。但这句话是真的完全正确吗,运动真的能给人带来健康吗?《纽约时报》于2011年3月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题为“过度体育锻炼的危害”(When Exercise is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文章中说,英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对一些身体极佳的体育健将测试了他们的心臟健康情况,测试对象是加入过英国国家队或国奥队的运动员以及完成过100个马拉松长跑的人士。这12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最大的67岁;另外一组是年轻的运动员,从26到40岁。
作为参照,科学家们也选了20名50岁以上的人士,其中没有一名受过上述的体育专业训练。分析结果发表在《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文章中说,研究结果很令人不安。在这些测试对象中,非运动员或年轻的运动员都没有出现心臟纤维化,而老年的运动员中,有半数检测到心臟纤维化。当纤维化严重时,会造成心臟变硬、变厚以及功能失调。类似的研究以前也进行过,2008年在德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的马拉松运动员比同等年龄非运动员心臟纤维化出现的几率大。由此,科学家们一方面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健康,一方面也认识到过度的锻炼会带来危害,但具体还不清楚什么是适量的运动。
换句话讲,体育锻炼只是在某种强度和时间限度内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健康,从长远来看,体育锻炼的强度越大,积累的时间越长,对身体的伤害也就越大。
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才是对人长久有利的呢?在这方面,作为中国人其实根本不必纠结,因为祖先流传的很多修身养生方式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良方,具有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等良好作用。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中,太极类运动的影响最为广泛。而在太极类运动中,“太极修身”独树一帜,将运动升华为“韵动”,开辟了太极健身养生修身的新境界。
韵动的概念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韵动”。先看看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怎样运动的。大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数以亿计的大小各异的星球运动,地球上大江大河、山涧小溪蜿蜒曲折地流淌,千百年枝干曲苍劲的古树,小到基因上的脱氧核糖核酸、还有粒子里的夸克的运动,无不是按照“S”形的双螺旋轨迹进行运动的。保持“S”形双螺旋的圆润波形和频率,运动就提升为“韵动”,天地守此韵动而长久,人若能守此韵动也可获得身心的健康与吉祥。“S”形双螺旋波曲,也就是老子在《德道经》中所揭示的“玄之有玄”的玄波。
人,作为天地之间的灵物,身体上的S玄曲波也是无处不在:头顶上的发旋,指纹的螺旋,各个关节面的玄曲(不是直线),脊柱的S玄曲,基因上的DNA的双螺旋结构……造物主将人体设计得奇妙又精密,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都充满了S玄曲波的美妙,充分展现了生命韵动的规律。尤其是脊柱,是身体内最大的S玄曲结构体。脊柱天然具备两个优美的S形玄曲波形构,生命的奥秘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因此,追求生命的健康,就需要正确地进行韵动,尤其是韵动身体内最大的S玄曲结构体——脊柱。脊柱与体内的健康密切相关。
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个玄曲部分,能够阶段性地有度有数地控制着体内相应位置的器官、组织的健康。健康养生类运动必须符合脊柱的生理特点和脊柱的生理曲线韵律,而极限类运动、强度或者幅度过大的运动则反而会破坏脊柱的平衡,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要维护生命健康,首先就要抓住对脊柱的保健,正确地让脊柱韵动,而太极修身就是这样一种维护脊柱健康的系统方法。太极修身,主要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韵律,韵律在于波韵”的修身养生规律。它主要是通过躯干、四肢、头、颈等部位模仿S波律韵动,特别是让人体的“龙骨”——脊柱在S玄曲波中韵动起来,来促进脊柱健康,补充生命能量,提升精气神,从而有效改善身心健康,消除亚健康状况。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命的真谛
第一章 生命结构的双重性
第二章 生命的源动力
第三章 生命能量的来源和获取途径
第四章 人体致病三因分析
第二篇 修身基础知识
第一章 修身养生法则
第二章 三元(源)论的概念
第三章 三调原则
第四章 修真经脉系统
第五章 太极修身五大功效
第六章 天时地利人和
第七章 练形常用手诀
第八章 太极球——能量运载工具
第三篇 方法实践
第四篇 常见问题释疑
参考资料
太极修身 (豆瓣).豆瓣.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