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之
萧承之(公元383—447年),南朝刘宋著名将领,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居住在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他是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历任多个军职,包括扬武将军、威烈将军、右卫将军、太子屯骑校尉、龙骧将军和右军将军。他还被封为晋兴县五等男,并在卒后被追赠散骑常侍和金紫光禄大夫。萧承之于元嘉二十四年(447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他的儿子萧道成后来篡宋自立,建立南齐,并追封萧承之为齐宣帝。南齐建立后,萧承之又被追封为宣皇帝,葬于永安陵。
个人经历
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同族丹阳尹萧摹之、北州刺史萧源之都十分器重他。
萧承之初为建威府参军。司马德宗义熙年间,晋朝平定四川省的谯纵后,迁为扬武将军兼安固郡(治今四川营山)、汶山郡(治今茂县)二郡太守,善于安抚。
刘义隆元嘉初年,历任武烈将军、济南市知府。元嘉七年(430),到彦之北伐大败,北魏乘胜进占青州市,安平公乙眷进犯济南,萧承之“空城计”智退敌军。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认为萧承之保全济南有功,认为他治理才能不下于军事才能,拟任兖州刺史,让檀道济安排。但这事最后不得而终,转任李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元嘉十年(433),在梁州刺史萧思话手下,担任横野府司马、汉中太守。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而逃,萧思话行至襄阳市,萧承之率军轻装前进,攻占要塞黄金山和峨公山,但在汉水两岸被围困四十多天。敌军都穿着犀牛皮制成的销甲,刀箭无法伤害。承之苦想数日,得出一计,让士兵用长刺中敌人后,再用大斧锤击槊尾部,敌军无法抵挡,只得焚营而退,梁州平定。因功封龙骧将军,转宁朔司马,仍旧任汉中太守。
萧承之入朝任太子屯骑校尉,因平氐之功,刘义隆拟任青州刺史,但因为不巴结独掌大权的彭城王刘义康,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爵位,食邑三百四十户。又升任右军将军。
元嘉二十四年(447)卒,享年65岁。梁州百姓思念他,在峨公山设庙祭祀。
身后陵墓
永安陵位于今丹阳市东北胡桥北狮子湾。坐北朝南,陵家已犁为平地。唯陵前存二石兽,东为貔貅,雄性,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l.40米,体围2.75米,系整块巨石雕成,造型肉丰骨劲,神态矫悍生动,前足之下,攫一小兽,更增几分情趣;两兽倾伏地中,头已无存,颈部亦已破坏。根据南朝陵墓的通例,陵前原还应有神道石柱,龟跌石碑等石刻建筑。未经考古发掘,该陵地下部分的情况尚不清楚。
人物轶事
空城退敌
北魏聚集大军于济南市城下,萧承之知道寡不敌众,便命令士兵隐蔽起来,并大开城门。萧承之的部下大惑不解问:“贼众我寡,奈何轻敌之甚!”萧承之从容答道:“今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唯当见强以待之耳。”大意是说,困守在一座被抛弃在敌人后方的孤城,情势危急。如果向敌人示弱,必定会遭到屠杀,只有摆出强大的阵势来等待敌人。北魏军士看到这种情形,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撤退。真乃兵书所云“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萧承之临危不惧,巧设空城计,智勇退敌人,从而保全了济南城,《南史·高帝纪》中亦记载此事。事后萧承之对手下说:“孤城孤军,当时的情况实在太危险了,如果将真实情况暴露给敌人,那肯定在劫难逃了,所以只好故弄玄虚,欺哄敌军。”
家族成员
妻子
宣孝皇后陈道正
儿子
衡阳元王萧道度
齐高帝萧道成
孙子
萧赜萧
豫章文献王萧嶷
临川献王萧映
长沙威王萧晃
武陵昭王萧晔
安成恭王萧皓
鄱阳王萧锵
桂阳王萧铄
始兴简王萧鉴
衡阳王萧钧
江夏王萧锋
南平王萧锐
宜都王萧铿
萧銶萧銶
河东王萧铉
齐明帝萧鸾
始安靖王萧凤
安陆昭王萧缅
正史记载
出自《南齐书·本纪·高帝上》: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初为建威府参军。义熙中,蜀贼谯纵初平,皇考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善于绥抚。元嘉初,徙为武烈将军、济南市知府。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乙旃眷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青州市刺史萧思话欲委镇保险,皇考固谏不从,思话失据溃走。
明|年,征南大将军檀道济于寿张转战班师,滑台陷没,兖州刺史竺灵秀抵罪。刘义隆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市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迁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十年,萧思话为梁州刺史,皇考为其横野府司马、汉中知府。氐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走,思话至襄阳不进。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克之。黄金山,张鲁旧戍,南接汉川,北枕驿道,险固之极。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思话继至,贼乃稍退。皇考进至峨公山,为左卫将军、沙州刺史吕平大众所围积日,建武将军萧汪之、平西督护段等至,表里奋击,大破之。难当又遣息和领步骑万余人,夹汉水两岸,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捶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皇考追至南城,众军自后而进,连战皆捷,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随府转宁朔司马,知府如故。入为太子屯骑校尉。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允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邑三百四十户。迁右军将军。元嘉二十四年,年六十四。梁土民思之,于峨公山立庙祭祀。昇明二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南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帝上.国学导航.2023-11-19
南朝陵墓石刻.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