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儒翰
马儒翰(1814—1843),英国传教士、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中文秘书兼翻译官。传教士马礼逊父子长子,一般又称小马礼逊。他热心传教事业,遵其父遗命修改《圣经》汉译本,后与传教士郭士腊、裨治文等合作,完成《圣经》新译本。著有《英华行名录》、《对华商务指南》。
基本资料
图片
姓名:马儒翰
生卒:1814—1843
描述:
籍贯:英国
职业生涯
马儒翰(1814—1843)英国人。传教士马礼逊长子,一般又称小马礼逊。1814年生于澳门。幼习中文,后到英国受短期教育。1830年在广州市作英商翻译。1833年5月在澳门创办《福音传道师》杂志。1834年继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中文秘书兼翻译官。1840年,他随乔治·懿律、查理·义律乘兵船到天津市与清政府代表直隶总督会晤,作搜集情报和翻译工作。1841年5月,在英军支持下创办《香港公报》。1842年,他随同英国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驻华商务总监、全权代表璞鼎查至南京,参与中、英谈判并起草《》。英国割占香港特别行政区后,他任香港政府议政局和定例局委员,兼代辅政司。马儒翰一生都热心传教事业,最终在1843年8月29日因患疟疾病逝,终年29岁。
人物经历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马儒翰作为当时英方的首席翻译,来往中英交涉频繁。
人物评价
马儒翰精通中国的人情和政治,能够为英军提供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综合各方资料来看,英方主帅在作重大战略决策时,一般会向马儒翰等人咨询。
参考资料
译史||马儒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诡异洋翻译.搜狐网.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