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宝石矿

宝石矿

宝石矿是具有宝石价值的天然矿物形成的矿床。决定宝石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色彩艳丽、透明无瑕、光泽灿烂,或是呈现变彩、变色、星光猫眼石等光学效应;产出稀少;坚硬耐久,摩斯硬度在六以上,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常见的宝石矿包括金刚石(钻石)、玉石翡翠红宝石蓝宝石孔雀石金绿宝石,尖晶石等。

基本性质

1.矿物组成

珠宝界使用的孔雀石玉为一种单矿物岩,主要组成矿物为(Malachite)。

2.化学组成:Cu2[碳酸根](OH)2,CuO71.9%,CO219.9%,H2O8.15%

3.晶系及结晶习性

孔雀石为单斜晶系,二轴晶,负光性,单晶体多呈细长柱状、针状,集合体通常为具同心环带状结构的块状,也有呈钟乳状、皮壳状、结核病状、葡萄状、肾状的。

4.光学性质

(1)颜色:呈绿色,有浅绿、艳绿、孔雀石绿、深绿和墨绿色,以孔雀绿为佳。

(2)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丝绢光泽;半透明,微透明至不透明。

(3)折射率:1.66-1.91。

(4)发光性:紫外线荧光惰性。

5.力学性质

(1)断口:集合体具参差状断口。

(2)硬度:Hm=3.5-4.0。

(3)相对密度:3.25-4.20,通常3.95。

6.孔雀石的外观特征

孔雀石具有典型的孔雀绿色、同心环带构造和丝绢光泽的外观,也是典型的鉴定特征

品种

晶体孔雀石

具有一定晶形(如柱状)的透明至半透明的孔雀石,非常罕见。单晶个体小,刻面宝石仅0.5ct,最大也不超过2ct。

块状孔雀石

具块状、葡萄状、同心层状、放射状和带状等多种形态的致密块体,块体大小不等。大者可达上百吨,多用于玉雕和各种首饰玉料。

青孔雀石

又称“杂蓝铜矿孔雀石”。孔雀石和蓝铜矿紧密结合,构成致密块状,使绿色与深蓝色相映成趣,成为名贵的玉雕材料。

孔雀石美团猫眼电影

具有平等排列的纤维状构造的孔雀石,垂直纤维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可呈现猫眼石效应。

天然艺术孔雀石

指由大自然“雕塑”而成的,形态奇特的孔雀石。可直接用做盆景和观赏,故又名盆景石观赏石

孔雀石宝石

即孔雀石单晶体,极罕见。

普通孔雀石

有一定块度的致密块体,有无纹带都可用,块度越大越好。

鉴别

1.合成孔雀石

1982年原苏联试制成功合成孔雀石,它是由众多的致密的小球状团块组成,所合成的样品小至0.5kg,大至几公斤。合成孔雀石按纹理可分为带、丝状和胞状3种类型。

带状合成孔雀石具有由淡蓝至深绿的色带,色带宽从零点几毫米至3-4mm不等,呈直线、微弯曲或复杂的曲线状,其外观与扎伊尔孔雀石相似。

丝状合成孔雀石是由直径0.01-0.1mm长约几十毫米的丝状微晶集合体,平行于晶体延伸方向切割琢磨成弧面宝石,可呈现猫眼石现象,然而在垂直晶体延伸方向切割时,截面几乎呈黑色。

胞状合成孔雀石有放射状和同心带状两种形式。放射状孔雀石是胞体从相对于球粒核心中央作散射状排列,胞状球体的颜色,在中央几乎是黑色,逐渐由核心向边沿散射而变成淡绿色。同心带状的每个带是由粒度约0.01-3mm的球粒状微晶组成,颜色从浅绿到深绿色,外观几乎与著名的乌拉尔孔雀石一样。

2.合成孔雀石的鉴定

合成孔雀石的化学成分、颜色、相对密度、硬度、光学性质及X射线衍射谱线等方面与天然孔雀石相似,仅在热谱图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差热分析是鉴别天然孔雀石与合成孔雀石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这种分析属破坏性鉴定,在鉴定中应慎用。

3.仿孔雀石材料

市场出现混合有绿色和白色粉末用塑料胶结的孔雀石仿制品,特征是没有放射状结构,从而缺少丝绢光泽,条带呈平行的条纹,而不是同心环带。

质量评价

1.评价依据

孔雀石的质量评价从颜色、花纹、质地三方面进行。

(1)颜色:要求鲜艳,以孔雀绿色为最佳,且花纹要清晰、美观。

(2)质地:要求结构致密,质地细腻,无孔洞,且硬度和相对密度要偏大。

(3)块度:要求越大越好,不过,孔雀石可用首饰、玉雕和图章料,大小均可,且价格随着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

2.孔雀石的级别

依据颜色、花纹、质地等条件,孔雀石原石可划分出A、B两个等级。

A级:颜色较深,呈翠绿、黑绿及天蓝色,可见条带和同心环带花纹,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硬度、相对密度较大。

B级:颜色偏淡,呈翠绿色,常见由粉白和翠绿相间构成的环带和条带花纹,其中粉白色质地较软,呈凹沟,整体的硬度较较,且有变化。

产地介绍

历史上优质孔雀石主要来源于原苏联的乌拉尔,而现代优质孔雀石却主要产自非洲(赞比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扎伊尔等。此外,还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智利英国罗马尼亚等国。

中国主要产于广东省、湖北、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其中以广东阳春和湖北大冶铜碌山的孔雀石最有名。

孔雀石矿床常赋存于原生铜矿床或含铜丰度较高的中基性岩(玄武岩英安岩闪长岩等)上部氧化带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