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南辉

罗南辉

罗南辉(1908年-1936年),又名罗曼、罗敏,出生于四川成都西郊,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罗南辉190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他参与领导遂宁县射洪嘴起义,次年,在汉州领导武装起义。1930年末,因叛徒告密被捕,出狱后担任四川省委除奸小组组长,打击叛徒,保卫了党组织。1933年,他成为红33军副军长,指挥部队在川陕苏区成功击退敌军,取得显著战果。1935年参加长征并为部队筹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部队的需要。同年11月,任红5军副军长,后在通渭县指挥作战中负伤。1936年10月,为掩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罗南辉奉命率红5军担任后卫,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会宁县华家岭一带阻击敌人。10月23日在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遭敌机轰炸,罗南辉壮烈牺牲,年仅28岁,是大墩梁阻击战中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最高将领。

1986年10月,甘肃省会宁县人民政府在大墩梁烈士陵团修建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以纪念罗南辉等800余名红军指战员。

人物生平

参加遂蓬边界起义

罗南辉自幼家境贫困。1925年,十岁的他开始在烟铺做工谋生。为了生存,他先后在多个军阀部队中担任兵员,领取口粮。在1926年夏,他得知川军第28军第7混成旅内部的官兵较为平等,生活条件较好,便决定加入该旅。当年秋,中共中央派遣党员秦青川到该旅开展革命工作,壮大党组织。在旅长旷继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罗南辉于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投身革命事业的历程。在军中,罗南辉为人乐于助人,深受士兵爱戴,被亲切地称为“兵中之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组织的活动变得异常艰难。由于革命活动频繁,罗南辉所在的第28军面临被改编或消灭的风险。1929年6月,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批准下,旷继勋、罗世文等率领部队发起起义。罗南辉在其中担任营长,参与了蓬溪县城、南部县新政坝等地的斗争,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然而,起义于7月下旬失败,罗南辉与其他起义部队的党员干部分散转移,展开隐蔽行动。

担任中共遂宁地下特支军事领导人

遂蓬边界起义失败后,罗南辉受党组织派遣,重新潜回遂宁市、蓬溪一带活动。为策动李家钰部起义,四川省委于1930年1月在吉祥设立中共遂宁地下特支,并成立军事小组,罗南辉担任组长,积极开展起义准备工作。1930年6月1日,罗南辉与特支成员在吉祥小学开会时,被李树骅的重兵包围,13名革命战士在混战中牺牲。罗南辉在掩护特支书记李载浦等人突围时,果断开枪击伤李树骅,迫使其撤退,结束了战斗。吉祥事件后,罗南辉被调任川军第28军第2混成旅担任营长,并在该地开展军运工作。经过多次策划,并报经省委同意,1930年10月25日,他领导的第2混成旅在广汉市发起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1路。起义中,罗南辉担任警卫大队长,成功占领了旅指挥部,并协助兄弟部队占领广汉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起义后,部队向绵竹县山区进军途中遭遇敌军重兵围剿,起义失败。

担任升钟寺起义的军事负责人

广汉起义失败后,罗南辉前往省委机关所在地重庆市,担任省委锄奸组长,负责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期间,他成功肃清了党内的叛徒和特务,震慑了敌人。完成任务后,罗南辉在前往川东担任军委书记途中被捕。在监禁期间,他始终不屈不挠,与敌人周旋,并在一年后成功获释。出狱后,他立即向党组织报告了狱中斗争情况,并请求组织审查。

1932年6月,罗南辉受四川省委派遣,前往南充市担任中心县委军委书记,领导南充、南部、阆中市的武装斗争,并于1932年11月26日在南部的升钟寺发动起义。起义由罗南辉负责军事指挥,并打出了“川北工农红军”的旗号,起义得到了剑阁县金仙场近300名农协会员的支持。然而,1932年12月,在军阀围剿下,起义失败。罗南辉在战后化装成商人,回到成都市,向省军委汇报了起义的经过及得失。

率部参加红军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随即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员会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了支持红四方面军,四川省委发布了特别通知,号召各级党组织拥护红军。罗南辉受党的指派,进入田颂尧部开展军运工作。他巧妙地组织起一批穷苦士兵,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宣传革命思想,并策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或投诚。

1933年10月,刘湘调集20万兵力分六路进攻川陕革命根据地。罗南辉所在部队随军赴前线。在一次战斗中,罗南辉趁机率领一个连的兵力起义,扰乱了敌人阵脚,为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2月中旬,罗南辉被任命为红33军副军长,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1934年1月,敌军以十余个团之兵力向红33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罗南辉亲临鹅项颈、大垭口、清平寨等争夺战最为激烈的前线,带领部队一天中向敌冲锋十余次,毙伤敌千余人。为巩固革命根据地,罗南辉协助王维舟率部清剿万源“神兵”暴动,取得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有力保卫了后方的安全,促进了根据地建设和巩固。

为迎接中央红军而奋斗

1934年5月,刘湘发动对川陕苏区的第四次总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集结在万源市大面山前线,罗南辉和33军将士转战8个月,有力地抗击敌人,为川陕苏区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1935年3月,为支持正在进行四渡赤水作战的中央红军,迎接其顺利北上,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红33军奉命担任后卫,罗南辉率部经万源、通江县旺苍县等县,抗击敌军的进攻。当红33军到达汶川时,遭遇川军阻击。为保证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其它部队安全,罗南辉指挥队伍强渡岷江,在松潘县、理番、汶川三县交界的牛头山一带与敌数次作战,给敌以有力地打击,确保了各部机关的安全转移。

血洒华家岭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但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指示,分裂了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罗南辉只能以沉默应对,在藏民地区率部担负筹粮任务,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走村串户收集粮食,保障部队的供给。最终,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执行了北上命令。

1936年1月,红33军与红一方面军合并为红5军,罗南辉任副军长。10月9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县会师,红5军在会宁县南部与敌作战,阻击敌人。10月23日,在华家岭阻击敌人的战斗中,罗南辉不幸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后世纪念

198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在大墩梁烈士陵团修建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甘肃省党政军领导同志,及白银市,会宁县党政军领导、老红军代表和6000余名群众,举行了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原红三十三军第九十九师师长王波同志为纪念碑揭幕,时任甘肃省人大主任刘斌主持揭幕仪式。纪念碑文写道:“1936年10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在这里同国民党第3军、第37军激烈战斗,副军长罗南辉和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9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对大墩梁烈士陵园又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建,并在罗南辉墓前新立墓碑一座,以表达对这位红军优秀指挥员的深切怀念。

人物评价

“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员,他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评)

参考资料

喋血长征的青年将军——罗南辉.新华网.2025-01-26

罗南辉.中国军网.2025-01-26

罗南辉.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2025-01-26

【党史微课堂】中共遂宁地下特支的军事领导人——罗南辉.中国共产党遂宁市船山区委员会组织部.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