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注学
伊斯兰教圣经注学是伊斯兰教宗教学科的一部分,其研究内容涵盖《古兰经》的技术性研究,如降示背景、读法、语法、修辞、词义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古兰经》包含的哲理、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典故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发展历程
穆罕默德去世后,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伊斯兰教传播至阿拉伯半岛之外的广大地区。在此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古兰经》变得尤为重要。最初的经注主要是由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口头传递,随后逐渐扩展至对其内容的系统注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者开始将其解释收集整理成书籍,这些作品被称为“传闻材料”。
研究方法
古兰经注学的发展伴随着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学术的繁荣。《伊斯兰教圣经》的研究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出现。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注解《古兰经》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伊斯兰教内部的分裂和教派、学派的思想体系建立与发展,使得编撰《古兰经注》成为一种宣教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
分支与分类
古兰经注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解释到成部文字注解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伊斯兰文化学科。穆斯林学者通常将主要的古兰经注分为三类:传闻经注、见解经注和示意经注。此外,由于不同教派的经注学者在经注中宣传了自己的神学和政治观点,因此经注也被分为“可赞扬的”和“可贬斥的”两类。
影响
伊斯兰教圣经注学作为伊斯兰教一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古兰经》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思想。每一部完整的经注都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学术活动,保存了古兰经研究和伊斯兰文化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伊斯兰教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资料
伊斯兰教-古兰经注.开问网.2024-10-29
《古兰经》的美学思想及其科学价值刍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24-10-29
伊斯兰教.东南大学党委统战部.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