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
高望(?—189年),东汉灵帝时的宦官,十常侍之一,为小黄门兼任尚药监。
东汉灵帝时期,朝政腐败,宦官势力极大,高望作为段珪,与其他宦官朋比为奸。他们操纵政权,玩弄小皇帝,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其父兄子弟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人敢管,致民不聊生,百姓纷纷反抗。光熹元年(189年),张让等宦官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十常侍之乱”中高望被袁绍诛杀。“十常侍”覆灭虽缓解部分危机,但东汉已病入膏肓,高望也成为政治黑暗缩影。
同僚
《三国演义》载: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刘宏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事件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军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太子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十常侍为袁绍所诛。
研究书目
《后汉书》
参考文献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全十二册).豆瓣读书.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