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张峰,西北大学教师。教授课程有《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基本史籍导读》《中国古代社会史》等。
人物经历
他出生于1981年,来自安徽淮北。张峰教授在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他开始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工作。在2011年,张峰教授还曾前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访学。
张峰教授在学术上成就显著,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并在2019年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课程育人)教学骨干荣誉称号。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评论40余篇,其中不少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历史学、历史编纂学史、民国学术史。张峰教授主讲的课程包括“史学理论与方法”和“中国史学史”等。此外,他还出版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等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1.《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学术关联——以新中国成立后张政的史学研究为中心》,《史学集刊》2014年第6期。
2.《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陈述的辽金史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3.《陈其泰先生的学术探索与创新之路》,《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4期。
4.《再论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4年第2期转载。
5.《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陈寅恪之学术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3年卷。
6.《“纪念陈登原、陈直先生学术座谈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第4期。
7.《〈旧唐书〉的编特色与历史地位》,《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
8.《治史理念与学术分野——以明成祖生母问题的讨论为中心》,《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9.《〈五代史志〉与典制体通史的纂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
10.《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密切关联——以岑仲勉晚年的史学成就为中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1.《专精与通识:岑仲勉隋唐史研究的特色》,《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论点摘编”。
12.《〈十代兴亡论〉流传散佚考》,《书目季刊》(台湾)2011年第45卷第1期。
13.《傅斯年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学术探索》2010年第4期。
14.《白寿彝先生论历史编纂的创新》,《人文杂志》2010年第3期。
15.《李慈铭方志理论研究》,《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第二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王夫之的历史人物评价方法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0年卷。
17.《论王重民对李慈铭著述的整理与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8.《李慈铭史学研究仍待加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9日。
19.《清代学人的仕途之路——以李慈铭为中心》,《华夏文化》2009年第1期。
20.《朱敬则史论的理论价值》,《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科研项目
1.主持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3JK0048),在研。
2.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5560GK),已结项。
3.参与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与当代价值研究》(09AZS001),子课题负责人,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