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分枝杆菌
龟分枝杆菌,是多形态杆菌,长而细或短而粗,0.2-0.5×1-6微米。时常培育3周后,偶尔见到粗糙菌落。偶尔分离自痰液;也见于土壤。可分为两个亚种。
菌体描述
多形态杆菌,长而细或短而粗,0.2-0.5×1-6微米,也曾报道有类球菌类型,直径0.5微米。不到5天的幼龄培养抗酸性强,然后开始发育不抗酸的类型。稀释接种在大部分培养基上培育3—4天后,菌落光滑、潮湿、有光泽,不产色或呈乳脂淡黄色。时常培育3周后,偶尔见到粗糙菌落。在原始描述,此菌只在小鼠、东方田鼠、豚鼠和家兔内产生暂短的病变;腹腔注射与小鼠,只有有限的病理现象。新近的协作研究报告揭露静脉注射与小鼠引起脾、肝、肺和肾的宏观病变。曾在人膝部润滑液组织内产生病理变化和臀肌区的类脓肿病变。偶尔分离自痰液;也见于土壤。用吸收血清表明此种在血清学上和化学上有别于其他关系密切的快生长菌。
特性特征
可分为两个亚种:a.龟分枝杆菌龟亚种(Myc.cheloneisubsp.cheloneiBergeyetal.,1923)描述如上。100℃时失去磷酸酶,有0.2%三硝基苯酚或1%脱氧胆酸盐时不生长。不能以烟酰胺或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代表菌株NCTC947。生理特性见表M2和M3。b.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Myc.cheloneisubsp.abscessus(Moore\u0026Frerichs)Rubicaetal.,1972)100℃时不丧失酸性磷酸酯酶,有0.2%苦味酸、1%脱氧胆酸盐或M*/40亚硝酸盐时生长,可以烟胺或亚硝酸盐为氮源。代表菌株ATCC19977。生理特性见表M2和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