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波格尔

波格尔

就在波格尔一行满心欢喜到达扎西曲宗之时,见到了在此恭候的罗桑班丹益西的特使。 11月2日,长途半年多的波格尔一行终于抵达了日喀则市。 1775年4月,波格尔一行离开了西藏自治区

背景

1774年,西藏藩属不丹与孟加拉土邦库贝-比哈尔发生冲突,哈斯汀斯派军介入冲突。同年,六世班禅派遣特使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礼物来到印度,面见哈斯汀斯,希望哈斯汀斯放下屠刀,居中调停,避免生灵涂炭。但哈斯汀斯得信后不禁大喜过望,认为是进入西藏的绝佳机会。5月13日,哈斯汀斯任命波格尔为特使,外科医生汉密尔顿为其助手。波格尔此人履历与哈斯汀斯类似,同是少年漂泊海外,万里蹈海来到印度。有人说:(波格尔)“他是在印度的少数英国人中长期和西藏自治区人接触过,并且了解西藏的特质和性格的权威。他是个优秀的观察家,具有模仿西藏人的行为动作的才能。

人物介绍

波格尔动身之前,哈斯汀斯特别指示他,“你出使的主要目的是开辟从(不丹夏都)扎西曲宗到拉萨市以及西藏最远方的商业联系”;争取前往拉萨,与西藏地方政府建立“联系”;搜集与西藏有关的政治、经济、物产、风物等方面的情报;携带英国货物清单,试探英国商品在西藏的销售可能,并在沿途收集牦牛、核桃、人参等英国人感兴趣的货物样本,搜集中国内地、西伯利亚、克什米尔等地的交通贸易和政治情报。至于波格尔滞留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时间,哈斯汀斯没有具体规定,只要求尽量拖长停留时间。

1774年5月13日,波格尔一行离开启程离开加尔各答,沿途古代商路一路北上。就在波格尔一行满心欢喜到达扎西曲宗之时,见到了在此恭候的罗桑班丹益西的特使。班禅的特使交给了波格尔一封用波斯文写的言语得体的信,明确告知:西藏是清朝领土,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这也是大清皇帝的意思。还没进入西藏领土的波格尔碰了个软钉子,仍旧不甘心,遂动员当地土王德布王游说班禅。德布王早就对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横行霸道痛恨于心,劝波格尔放弃这次行动。但波格尔仍不死心,派已被东印度公司收买的印度僧人普南吉到日喀则市活动,声称公司已按班禅的请求从不丹撤了军,缔结了和约。如果班禅拒绝了公司的“友好”表示,公司将考虑对不丹重新使用武力。权衡再三,班禅最终同意波格尔到日喀则。

11月2日,长途半年多的波格尔一行终于抵达了日喀则。几天后,波格尔在桑珠孜区郊外的南木林县觐见了正在这里避痘的罗桑班丹益西。但无论此时的波格尔是如何的巧舌如簧,始终没有得到班禅对通商一事的允诺。为了赢得六世班禅的信任,更为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命,在日喀则市逗留期间,波格尔一伙穿藏袍、学藏语、喝酥油茶、吃糌粑,并利用各种机会深入藏民家中,观察藏民的生活习俗、家庭组织,乃至婚丧嫁娶等等习俗,并加以详细记录研究。虽然打开中国后门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但他根据一手资料撰写的有关西藏自治区情况的书,成了日后欧洲殖民者研究西藏的最早的标准教科书。在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报告中,波格尔表示:“拉萨政府认为派我来是探测他们的地方。这样,英国的野心很可能推动侵略,而英国人的武器之精良将得以成功!”

拉萨市方面显然十分清楚波格尔此行的目的,所以当波格尔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时,遭到了来自拉萨方面的断然拒绝。波格尔又试探着提出与班禅的辖区建立通商关系,又一次被拒绝。波格尔沮丧地说:“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是在所有路上阻止我前进的绊脚石。”

1775年4月,波格尔一行离开了西藏自治区。临行前,罗桑班丹益西交给他一封致哈斯汀斯的信,郑重声明:西藏处于中国皇帝的绝对统治之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