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是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石川祯浩。
内容介绍
《日本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3: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是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之三,京都大学入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共同研究组(组长石川祯浩)的成果报告论文集。研究组以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直至今日的约100年为尺度,应用史学方法,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弱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现象进行探究。此外,清末及民国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30年代的左翼文化、延安市时期的文艺政策、共和国时期学术领域及学术规范的改变等,也与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亦在《日本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3: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研究之列。
作者介绍
石川祯浩,1963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8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200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1984-1986),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1-2002)。现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发表学术论文《晚清“睡狮”形象探源》《关于孙中山致苏联的遗书》等近50篇。
袁广泉,1963年生。1995年3月、1997年3月先后于毕业于大阪教育大学本科和大学院,2000年毕业于神户大学大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4月回国,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年受聘于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中国煤矿史等研究。现为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发表历史学论文多篇,翻译出版《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抗日军事史(1937-1945)》。
作品目录
日文版序言
寻求描写“社会”的方法——从“写实”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20年代中国女性剪发——舆论·时尚革命
再论国防电影
韦君宜与《文艺学习》杂志
走进“信仰”的年代:1922年反基督教运动初探
文革时期“手抄本”小说的流传概况
民国初期地方教育界人士关心的问题——湖南省教育会与易克的教育主张
“满洲国”的地理学者及其活动特征
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内蒙自治辩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歌和国歌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现状”与“过去
中兴煤矿没收事件始末——北伐战争就地筹饷及民营企业的抵制
转折时期国民政府对苏与对美政策之关系——以1947年中期为中心
如履薄冰的备忘录贸易谈判——古井喜实和1969年的日中备忘录贸易谈判
收起全部\u0026lt;\u0026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