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因斯坦与教育

爱因斯坦与教育

《爱因斯坦与教育》是查有梁和查宇于2008年合著的一本书,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探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对教育学的新启示。

图书信息

作 者:查有梁,查宇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0848286

出版时间:2008-04-01

版 次:1

页 数:168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u003e 科学与自然 \u003e 环境科学

编辑推荐

《爱因斯坦与教育》是《系统科学与教育》的姊妹篇。主要论述爱因斯坦的思想对教育学的新启示;《系统科学与教育》主要论述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学的新启示。读者看了《爱因斯坦与教育》,有助于理解《系统科学与教育》;同样,读者看了《系统科学与教育》,也有助于理解《爱因斯坦与教育》。

《爱因斯坦与教育》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融合的读物,偏向于普及性。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

内容简介

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和谐教育与和谐教学,学校课程与和平教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创造奇迹,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创新杰出人才的成才之道,培养创新杰出人才的教育,教育原理、教育模式、教育经验。《爱因斯坦与教育》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融合的读物。

《爱因斯坦与教育》的特点是:有关爱因斯坦的论述,都来源于他本人的著作,资料翔实可靠。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和他的教育思想有长期较深入的研究。作者应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法论,研究教育理论和创新杰出人才成才之道,有较多的新意。每一节内有较多的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论述简明而生动,文理渗透,且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爱因斯坦与教育》适合小学、中学、大学的广大教师,以及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查有梁,1942年1月生于四川成都。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组成员(1 987~2002)。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出版专著《系统科学与教育》、《牛顿力学的横向研究》、《恩格斯与物理学》、《大教育论》、《教育建模》、《新教学模式之建构》、《给教师的20把钥匙》等二十余种,出版诗集《教育诗:童心》和《教育诗:创新》,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政府奖。获韩素音中国/西方科学家交流基金资助。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科学史系高级访问学者。

1980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致力于应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学和物理学。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查宇,1970年9月生于成都市,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2000~2004年先后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传播学和工商管理学,并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和MBA学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影响

第一节 爱因斯坦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爱因斯坦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 爱因斯坦的自我教育

第四节 爱因斯坦的社会教育

第二章 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动力:兴趣

第三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动力:品德

第四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方法:自学

第五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方法:直觉

第六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方法:结构

第七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目的:能力

第八节 爱因斯坦论教育的目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和谐教育与和谐教学

第一节 和谐教育多样统一的释义

第二节 和谐教学基本模式的建构

第四章 学校课程与和平教育

第一节 和平教育与发展教育

第二节 历史课程、地理课程

第三节 和平教育原理

第五章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

第一节 什么是狭义相对论

第二节 什么是广义相对论

第三节 相对论的重大意义

第六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奇迹

第一节 诗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奇迹

第二节 科学家和诗人评爱因斯坦

第三节 爱因斯坦科学创新中的思维模式

第七章 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

第一节 科学认识论的过程论

第二节 经验-直觉-经验

第三节 结构-转换-结构

第四节 综合-分析-综合

第五节 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模式”

第八章 创新杰出人才的成才之道

第一节 创新杰出人才成长的过程

第二节 创新杰出科技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创新杰出人才成长的规律

第四节 研究创新杰出人才成长规律的方法

第五节 终身学习、虚心学习、创造学习

第六节 实例1:古代创新杰出人才张衡成才之道

第七节 实例2:古代创新杰出人才秦九韶成才之道

第八节 实例3:现代创新杰出人才钱学森成才之道

第九节 实例4:世界创新杰出人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成才之道

第十节 爱因斯坦成才之道的新启示

第九章 培养创新杰出人才的教育

第一节 教师教育是关键

第二节 素质教育是基础

第三节 终身教育是核心

第十章 教育原理,教育模式,教育经验

第一节 对教育理论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对教育的原理性理论的探索

第三节 对教育建模的新探索

第四节 对新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第五节 探索教育的经验性理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的著作

作者与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有关的论文

作者的教育学论文

作者的物理学与科学史等方面的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