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秀

李秀

李秀(291年―?),一名杨娘,字淑贤,广汉郡县(今四川三台县)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李毅之女,晋朝时期女将领。

李秀出身官宦世家,随父亲在军中,因擅长骑射、兵法,在军中颇有威望。后嫁汉嘉太守王载为妻,并在其军中任参军光熙元年(305年),其父李毅病逝,宁州官员推举她管理宁州事务。李秀在宁州任职三年,使境内“州民安肃,海内清晏”,所统五十八部古彝族皆摄服,因此深得百姓拥戴。由于李秀的作为,被后世百姓尊为神,更被历朝统治者所神化。隋朝时封镇靖夫人;天宝时封镇靖明惠夫人,后改封忠烈明惠夫人。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秀,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李秀的曾祖父李朝,官至梁州别驾从事;祖父李旦,官至光禄郎中、主事;父亲李毅,官至南夷校尉、宁州刺史。李秀有才能和智慧,长期跟随父亲在军中,她擅长骑射深谙兵法,因此在军中颇有威望。后来嫁给汉嘉太守、新都人王载为妻,并在王载军中担任参军

管理宁州

太安元年(302年),当时李秀的父亲李毅担任南夷校尉,持节统兵镇守南中,统领古彝族五十八个部落。

太安二年(303年),于陵丞带领各夷人部落造反,攻打李毅。

光熙元年(305年),李毅的儿子、李秀的兄弟李钊从洛阳市前来探视李毅,李钊还没有到,李毅便因病情加重去世。李毅死后,晋绥军节节败退,于陵丞军直逼宁州城下,将州城团团围困,此时宁州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无主帅,形势万分危急。宁州官员们认为李秀精明通达,具有其父李毅的风范,于是推举李秀来管理宁州事务,并指挥守城作战。李秀受任于危难之中,但仍能镇定自若。李秀悉心军事,奖励将士,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率领军民环城固守等待援军,齐心合力共渡难关。城中粮食吃光,就烧鼠拔草作为食物。虽然如此,但李秀防务仍不稍懈怠,她亲自披甲上阵,瞅准机会带兵出击以扰乱敌阵。他们从围城敌人那里,多次获取军需物品及粮草,改善城内军民生活,稳定军心民心。由于李秀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大大鼓舞城中士气。经两军反复较量,李秀终于扭转败局,使于陵丞兵败逃走,宁州城转危为安。

海内清晏

司马衷司马衷闻知此事,下诏任命李秀为宁州刺史、南夷校尉,佩有其亲的虎符,统领五十八部古彝族。李秀在任职宁州刺史期间,能做到“州民安肃,海内清晏”,所统领五十八部夷族受到摄服,深得百姓拥戴。

永嘉元年(307年),李钊来到宁州,宁州官员们便推举李钊接替李秀管理宁州事务,李秀先后一共管理宁州三年。不久,朝廷命交州出兵救援李钊,交州刺史吾彦派其子吾咨前往救援李钊。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女神护佑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即位后,爨宏达长安云南省,统兵镇宁州城,被反唐群夷所围困。氏到李秀祠庙祈祷致祭,要求女神护佑。适逢是夜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爨宏达借机出击,围城军队被击溃。于是爨氏就把这次解围,归功于女将军李秀显灵。将此事奏于朝廷,唐高祖下诏封李秀为“镇靖明惠夫人”。

后世纪念

封号

由于李秀在宁州的突出作为,被后世尊奉为神灵般的人物。传说李秀死后,“百姓哀号,若丧考妣,相与立庙,四时致祭”。李秀被百姓尊奉为神,更被历朝统治者所神化。杨坚在位期间,封李秀为“镇靖夫人”,从而提高李秀的知名度。

祠庙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封李秀为“镇靖明惠夫人”。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李隆基有感于李秀的英烈,改封李秀为“忠烈明惠夫人”。并下诏修“忠烈庙”,御赐匾额于李秀祠庙前,在庙前建石坊,此时的李秀祠庙,应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

至顺二年(1335年),重修李秀祠庙,太常博士贾贲撰文,并立碑刻石于李秀祠庙前。时至今日,李秀代父守宁州城的事,在民间还广为留传。

人物评价

总评

李秀有才能智慧,精明通达,擅长骑射深谙兵法,很有其父李毅的风范,所以在军中颇有威望。在宁州危难之时,李秀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国家建立功勋,成为千古巾帼英雄。

李秀是昆明市史书有传的首位女将。

历代评价

常璩:“有才智。”

司马光:“毅女秀,明达有父风。”

蔡东藩:“弘父子以保境成名,尚有李姓兄妹,亦力捍宁州,乱世未尝无人,在朝廷之用与不用耳。但李秀一女子身,竟能誓众御夷,食尽不变,七尺须眉,能无愧死,此本回之所以大书特书也。”

参考资料

云南晋代女将军李秀事迹考.人民网.2014-11-02

《华阳国志·卷十一》.国学导航.2014-10-30

李秀(晋朝)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08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国学导航.2014-04-11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中.国学导航.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