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公
毕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高,也叫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同父异母的弟弟,中国西周时的开国大臣。
周武王灭商朝后,毕公因为辅佐其哥哥灭商建周有功,受封毕地(今陕西咸阳,或陕西西安),是毕国的始祖。姬诵临终遗命毕公为姬奭,辅助姬钊继位。周康王上位后,毕公治理东郊。在毕公等人的辅助下,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40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毕公是姬姓贵族,与周宗室关系密切。他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毕公的后裔有毕万、魏犨、魏舒等。
人物生平
辅佐武王
毕公,姬姓,名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发姬发的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因毕公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毕公的次兄周武王继任其位。周武王继位后,毕公担任辅佐周武王之职。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军队,商朝君主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第二日,毕公与周公、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在商都神社祭告天地。祭告天地之后,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代政权,史称西周。
受封毕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十五弟毕公封在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咸阳市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建立毕国,爵位为公爵,故称毕公或毕公高。
成康之治
姬发死后,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继位后,毕公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辅政。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当时周公已死,于是命令毕公和姬奭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继位。周成王死后,毕公和召公奭率领诸侯,引导姬钊拜见先王庙,反复告诫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成就王业,来之不易,重要的是在节俭,没有贪欲,以专志诚信来统治天下,写作《顾命》。于是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由于毕公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周康王十二年,周康王命令毕公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成周东郊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并写下《毕命》。
主要成就
毕公高随姬发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帝辛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不少冤狱,表彰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成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爵。世称毕公高。周武王死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相继辅政姬诵、姬钊,使周代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并形成“成康之治”的盛世。
家族成员
后世姓氏
毕公的后裔姓氏主要有毕姓 、魏姓 、潘姓 、冯姓 、令狐姓 、庞姓 等姓。
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商容:“视其为人严乎将有急色,故君子临事而惧。”
姬钊:“惟公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司马贞《史记索隐》:“毕公之苗,因国为姓。大名始赏,盈数自正。裔繁昌,系载忠正。”
后世纪念
出土文物
毕公龟甲刻辞(Hll·45),西周公国早期卜甲。1977年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宫室(聂氏宗祠)建筑基址西厢2号房11号窖穴出土。长2厘米,宽1.3厘米。卜辞1行2字,辞为:“毕公”。毕公乃毕高公,公为爵名。
参考资料
毕公.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08
中华冯氏:出自姬姓源自冯城的厚重族系(二).中国新闻网.2024-01-08
周书·毕命第二十六.国学网.2020-01-13
始祖季孙公遗像 潘氏受姓始祖季孙公.潘氏宗亲网.2020-01-13
魏世家第十四.国学典故.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