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
高志远(1907年6月7日—1939年4月27日),原名高翔云,字腾宵,中国河北滦县(今滦南县马城镇多余屯村)人,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
高志远自幼在私塾接受教育,爱国理念初步形成。“九一八”事变后,决心抗日。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变卖土地支援“长城抗战”,后招募人员准备参加“义勇军”。经历马城起义、古城之战,虽起义受挫但成功打击了日伪军。在那之后,高志远又成功刺杀汉奸刘佐周,成为传奇英雄。在1938年7月9日开始的冀东武装抗日暴动中,高志远担任重要领导角色,为冀东抗日暴动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39年1月,高志远派人找吴佩孚接济粮饷,后被冠以“勾结吴佩孚,企图投敌叛国”的罪名,遭到逮捕;最终于1939年4月27日被处决。
在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中,高志远作为总司令,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创建和亲自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是整个冀东抗日暴动的主力和中坚,为冀东抗日暴动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6月7日,高志远出生于滦县多余屯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
高志远自7岁起在私塾念书,直至14岁时中断学业,回归家中务农。在私塾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爱国思想由此初步萌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学生杨莲芝及其弟弟为避祸来到多余屯村。高志远常听杨莲芝讲述东北“义勇军”的事迹,内心深受触动,萌生出拉起队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想法。
由于当时社会不安定,农村的富户自动联合起来购买了枪支,高志远在劳动之余,经常练习射击,很快掌握了射击要领,达到百发百中的境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神枪手。
投身抗日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军队何柱国部奋起还击,组织“长城抗战”。高志远变卖自家部分土地,并联络乡绅筹款支援。还招募了约200人,准备参加“义勇军”,武装支援“长城抗战”,但在汀流河被司营土匪刘兰亭缴械,将队伍遣散。之后高志远带陈维投奔冯玉祥将军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受阻后,辗转到北平并在此结识了共产党员王仲华。高志远与王仲华因共同的抗日志向成为挚友。1933年底,高志远回到老家组建了马城三区自卫民团,利用这支队伍,高志远走上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道路。
马城起义与古城之战
1933年,日军与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又签《何梅协定》,冀东沦为殖民地,土匪猖獗,社会动荡,农村纷纷建立民团自卫。1934年底,汉奸刘佐周妄图兼并民团,高志远与陈宇寰、殷焕章等人商议后,将其派到民团的人抓回退回。
1935年2月21日,高志远发动反抗刘佐周卖国行径的“马城起义”。起义爆发后,刘佐周派叔父刘三阎王带领300多名骑兵进剿,被民团击败。随后刘佐周亲率1000多人追剿,双方在牛东庄石桥附近激战,因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差距,起义民团被打垮,此役即“古城之战”。尽管起义被镇压,但粉碎了刘佐周的阴谋,彰显了冀东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力量,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
刺杀刘佐周
高志远发动马城起义后,被驻滦县的伪河北战区保安队第三总队长刘佐周镇压,高志远逃到李八敖(今属唐海县),后又躲藏到台头营(多余屯村有一位陈姓人士在台头营开皮铺),结识了许维纯,两人相交甚厚。通过许维纯在滦县伪政府任职的一位朋友,高志远得知汉奸刘佐周从唐山返回滦县老火车站(偏凉汀车站)的情报。
刘佐周镇压起义后,迫害民团首领及其家属,逮捕陈宇寰。高志远决心除掉他。1935年6月,高志远得知刘佐周带领卫兵去乐亭“大摆香厅”,计划在必经之路上的葛代坨村东的坟岗子处设伏除掉刘佐周。但后来考虑到葛代坨是路南(北宁铁路)共产党地下活动根据地,一旦葛代坨发生刺刘事件,对地下党组织的生存极为不利,遂放弃了这次机会。后得知刘佐周将去火车站迎接日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4日中午,高志远化装成厨师在滦县火车站,在刘佐周即将进入汽车时将其射杀。此消息传遍冀东乃至华北,各大报刊纷纷报道,高志远成为传奇英雄。
冀东暴动
1935年11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日军残暴统治激起冀东人民怒火。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改组,王仲华到冀东筹划抗日。12月,冀东十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在高志远家召开,成立“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高翔云、李运昌等当选领导成员,决定加强宣传,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5月,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高志远当选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为副司令。6月底,冀东抗联军事会议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通过行动纲领,确定队伍建制和任职命令,拟组建6个总队,7月16日为暴动日期,因计划泄露,7月9日提前暴动。
这是一次全民性大起义,参加起义的有开滦煤矿工人,有农民、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军人;有资本家、国民党人、爱国绅士;有地主武装、伪政府职员、警防队保安团等等。报名者达20万人,组成抗日武装10万人。起义的规模和气势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料。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3个部分,抗日联军达到39个总队,暴动盛期达7万余人。
攻打乐亭
1938年7月9日夜,高志远、王仲华率领马城、多余屯、大李庄、郝庄、贺庄、东坨子等村150多名农民举行暴动,随即南下攻打乐亭县城,王仲华、陈宇寰召集各方人员在小陈庄誓师后配合进攻。因暴动人员多为农民无作战经验,未攻入县公署和警务局,拂晓前撤出战斗。8月3日,第二次进攻乐亭,5000余人包围县城,各总队分别攻打不同城门,激战一夜后滦县第五总队破城防。伪县长谈判,抗联因考虑弹药消耗和人员损失答应条件后撤兵。
光复倴城
1938年7月21日,高志远命陈宇寰等率3000多人包围倴城,伪警察归降。抗联进城后查抄洋行,23日高志远、王仲华率部进入,宣告成立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升起大旗,张贴布告,倴城成为指挥中枢。
两攻滦县
1938年8月14日夜攻打滦县县城和偏凉汀火车站,因城内情况有变未成功。15日再次攻城,未攻下县城但攻下火车站,火烧多处设施,打击日伪军气焰,致北宁路交通中断半月。
光复乐亭
1938年9月2日,高志远部集中万余兵力,二路军配合,第三次攻打乐亭城。3日总攻开始,张受民和吴紫阳为攻城总指挥,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攻入县城,伪县长等逃窜,抗联占领全城后成立抗日联合政府,高志远任命吴紫阳为县长、孙善蛟为警备司令,并召开万人大会宣布纲领和宗旨。
在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中,高志远作为总司令,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创建和亲自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有21支队伍、2.49万名抗联队员,分别占冀东抗联队伍总数的36.8%、占冀东抗联队伍总人数的35.6%,是整个冀东抗日暴动的主力和中坚,为冀东抗日暴动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部队西撤
抗日暴动后,八路军四纵党委决定主力西撤,留下游击支队,暴动队伍撤往平西整训。高志远表示次年春天打回老家,10月2日他召集开会研究西撤事宜,各总队陆续出发。在部队西撤途中与日伪军发生激烈战斗,陈宇寰等众多抗联战士英勇牺牲。1938年秋末冬初,他在抗联司令部要求大家继续战斗。
到达平西后,高志远几万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两千多人。1938年秋末冬初,高志远在抗联司令部召开大会,要求大家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在平西继续战斗下去。在平西期间,高志远率部继续战斗。后高志远派人想通过吴佩孚接济点军饷返回冀东抗日,没联系成功。1939年4月27日,被冀热察冀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以“勾结吴佩孚,企图投敌叛国”的罪名,将高志远与冀东抗联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李荣久一起处决于山南村。
人物轶事
刺杀汉奸
高志远自幼喜好玩枪,二十来岁时,枪法已然精熟,而且双手双枪,百发百中。他家的院子里有棵大榆树,上面的鸟儿经常是他练枪的好靶子。据说他要想打下一只活鸟,这只鸟掉下来肯定不会死。那个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冀东一带局势十分混乱,地方上兴起自办民团的风气用以自保。由于高志远为人和气、仗义疏财且枪法精熟,就被推举为滦县三区民团大队长,手下约有300人。
1933年《塘沽协定》出笼后,王铁相部、李际春部等汉奸部队编为“保安队”。和日本人关系极为密切的刘佐周到了滦县,出任保安队总队长。1935年2月,刘佐周开始实施吞并滦县民团的计划,提出由保安队派员指导各区民团训练,实则为了夺取民团实权。一向具有抗日思想并曾多次参与抗日活动的高志远,对刘佐周的这一套自然不买账,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1935年2月21日,高志远联合滦县四区、五区的民团队长陈宇寰等人,宣布在马城起义,公开与刘佐周对抗,捆绑了刘佐周派来的副队长,打垮了刘佐周的马队,然后齐集倴城,喊出“到山区参加抗日队伍”的口号。刘佐周倾重兵镇压,民团抵挡不住,马城起义失败。刘佐周追捕高志远未获,回头将高家洗劫一空。1935年8月4日,高志远与朋友陈国武掌握到刘佐周的行踪,在滦县火车站附近设下埋伏。高志远化装为厨师买菜混入车站,当刘佐周下了火车、准备换乘汽车之际,高志远一枪击毙刘佐周。高志远自己脚部受伤,在陈国武策应下逃出现场,辗转于附近村庄,在群众的掩护下潜伏养伤。
高志远刺杀刘佐周的行动,固然带有个人仇怨因素,然而,这种刺杀汉奸的义举,还是受到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普遍赞誉,一时成了传奇人物。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共党员、以“一二·九”学生领袖身份和高志远早有交往的王仲华,在参与策划冀东抗日暴动时,首先就想到把高志远拉进来。
结识吴佩孚
高志远曾与赵云昌结识,听其谈起吴佩孚的四个长处,一不贪财,二不纳妾,三不住外国租界,四不为日本人干事。这些使高志远对吴佩孚产生好感。在抗日联军驻地不远处有个庙叫“瑞云观”,住观的道士中有几个吴佩乎部下军官。赵云昌发现后,引导高志远赴“瑞云观”拜访。这些原来曾是师、旅长的道士,对抗日联军缺乏粮饷弹药表示同情,一致出主意让去找吴佩孚给些接济。这个想法正符合高志远筹集粮款打回冀东之意。1939年1月,高志远派了部下去北平找吴佩孚。此事被他的秘书陈飞(陈绍昌)得知后,立即向挺进军司令报告。挺进军军政委员会认为:因吴佩孚之义子赵云昌确实去了北平帅府,适逢日寇大造舆论吴佩孚要出山为日本人组阁,且高志远又曾两次到“瑞云观”会见吴佩孚的属下当了道士的师旅长们。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肖克认为事态严重,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立即以请吃饭的方式将高志远逮捕审问。高志远陈述后,被军政委员会关押了两个月,1939年4月27日召开公审大会,以“勾结吴佩孚,企图投敌叛国”的罪名将高志远处决于山南村。
参考资料
【国防军事】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澎湃新闻-网信滦南.2022-12-21
【学党史】1938年7月15日抚宁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台营镇七家寨暴动.澎湃新闻.2024-11-02
冀东暴动.人民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