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街道
柏泉街道,隶属于东西湖区,地处东西湖区西北部,东与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隔河相望,南临径河街道,西邻东山街道,北依府河,面积77.2平方千米。2019年,柏泉街道户籍人口有13796人。
宋元时,属汉阳县北丰乐; 1985年9月,原柏泉农场改为柏泉街道。截至2020年6月30日,柏泉街道辖7个社区、9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西正街19号。
2011年,柏泉街道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亿元,比2010年增长0.7%。
历史沿革
宋元时,属汉阳县北丰乐。
明清时,属丰乐里。
1951年7月,划属武汉市三店区。
1952年7月,属汉阳县十一区、九区。
1954年,属第二区,分为同丰、茅庙、庆丰3乡。
1956年,合为柏泉乡。
1958年3月,组建以东湖、谢湾为主的国营东西湖第六畜牧场。
1960年4月,改为柏泉畜牧场。
1961年6月,改为柏泉农场。
1985年9月,原柏泉农场改为柏泉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辖茅庙集、新苑、红卫、红光、西湖、园林6个社区,东湖、红星、北湖、连一、连二、渔技、西一7个行政村;下设37个居民小组,2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30日,柏泉街道辖7个社区、9个行政村:茅庙集社区、红光社区、红卫社区、西湖社区、园林社区、柏泉新苑社区、新港苑社区、东湖大队村、红星大队村、西湖一大队村、南湖大队村、渔技公司村、北湖大队村、连一大队村、连二大队村、东湖二大队村,街道办事处驻西正街19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柏泉街道地处东西湖区西北部,东与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隔河相望,南临径河街道,西邻东山街道,北依府河,面积7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柏泉街道北部为山地低丘陵带,地势较高,分布有狮子山、架子山、睡虎山、玉屏山、瓠子山等大小山岭11处,南部大部分为垄岗平原,地面平缓,岗地、河湖相间分布;境内最高峰位于架子山,海拔68米;最低点位于连通湖,海拔19米。
气候
柏泉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东南风,温度高,降水量大;冬季多西北风,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每年平均日照时数2079.5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43毫米。
自然灾害
柏泉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7—8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9年8月23日。
自然资源
2011年,柏泉街道有耕地2.22万亩,人均1.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总人口有1475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20人,城镇化率19.1%;另有流动人口1889人。总人口中,男性7169人,占48.6%;女性7589人,占51.4%;14岁以下3471人,占23.5%;15—64岁9317人,占63.2%;65岁以上1970人,占13.3%;以汉族为主,达14750人,占99.95%;有土家、壮2个少数民族,共8人,占0.05%。2011年,柏泉街道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1.2‰,其中陆地82.7平方千米,占88%;水域10.8平方千米,占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8人。
2019年,柏泉街道户籍人口有1379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柏泉街道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亿元,比2010年增长0.7%;农民人均纯收入9756元。
农业
柏泉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柏泉街道生产粮食3950吨,人均267.7千克,其中水稻2940吨,小麦688吨。柏泉街道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柏泉街道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49597吨,主要品种有藕、瓜类等,其中藕28800吨,瓜类1900吨。柏泉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等为主。2011年,柏泉街道生猪存栏4000头,羊存栏350只,家禽饲养量3.4万羽。2011年,柏泉街道生产猪肉507吨,羊肉3吨,禽重568吨。2011年,柏泉街道水果种植面积400亩,产量210吨。柏泉街道渔业以青、草、连、四大家鱼和鳜鱼等为主。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渔业产量10653吨,渔业总产值1064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
工业
2011年,柏泉街道工业总产值为3.2亿元,比2010年增长57%,工业增加值占全街道生产总值的29%;有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9亿元,比2010年增长22%。
商贸
2011年,柏泉街道出口总额5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0.5%;主要产品有床垫、沙发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15人,专任老师12人;小学1所,在校生450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0人,专任教师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4个;有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5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0人。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有体育场地2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乒乓球、门球等;50%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所;设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2011年,柏泉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9万人次,出院病人420人次。2011年,柏泉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05/万人,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万人,参合率99.6%。
社会保障
2011年,柏泉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6户,人数105人,支出26.4万元,月人均2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3户,人数650人,支出76.2万元,月人均98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人,支出6.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人,支出0.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53人次,支出7.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11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5人。2011年,柏泉街道新增就业人员300人,有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197万元,比2010年增长9.6%,参保职工187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00人,分别比2010年末增加90人和10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1900人,比2010年末增加200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9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40人,比2010年末增加1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9人,比2010年末增加4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0人,比2010年末增加3人,参加失业保险34人,比2010年末增加2人,参加工伤保险34人,比2010年末增加20人;有1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柏泉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投递国内函件400件,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800件,全年征订报纸3800份,期刊1600册;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200户,比2010年增加49户,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7260户,比2010年增加16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800户,比2010年增加62户。
交通
柏泉街道主要交通干线有吴新干线。
地名由来
柏泉街道因境内的柏泉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