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现场
《爆炸现场》是一部由何建明于2016年创作的图书,作品是一部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题材创作的纪实文学。
天津港的大爆炸是一场大悲剧。在何建明的笔下,既写出了悲剧的惨重、惨烈,也写出了悲剧中英雄们生命的壮美、伟大。他是在书写废墟之上的人性之光、生命之花,思考的是生命与死亡、人生与幸福、生活与珍惜、欲望与罪恶等重大命题,因此,这部作品的价值显然超越了一般的灾难报告。
内容简介
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是共和国史上最严重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爆炸现场》是对它独一无二的真实记录,书写了天津大爆炸这个亿万人关注的重要事件,呈现出爆炸中千丝万缕的问题,将读者带回到漫天火光的现场,也将灾难中的诸多真相呈现给读者。
创作背景
从2015年9月开始,何建明赴天津市采访,与上百位消防队员及家属详谈,写成了这部报告文学作品。这是迄今唯一一部还原天津大爆炸的非虚构作品,亲情、友情、爱情在灾难面前一一尽显。
何建明最初是从电视上看到关于天津大爆炸的新闻报道,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他有着强烈的欲望,“把真相记录下来”。
实地采访前前后后大约持续了两个月。一到天津,他坚持要到爆炸现场看看。
刚开始采访幸存的消防队员时并不顺利,他几乎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记不得,什么都记不得了。”他还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只是呆呆地坐在床上,不爱说话。
还有一些现场,因为种种原因,何建明无法在书中呈现。他说,搜救队员在爆炸核心地,发现有一批消防队员牺牲在那里,他们成片地倒下,尸骨大多变成了一具具钙化了的白骨架,双臂高高地举着,右臂比左臂举得更高,“专家告诉我,当爆炸发生的瞬间,消防队员在牺牲前下意识地试图举手遮挡,而爆炸的气浪和燃烧的烈焰来得太迅猛,他们刚刚下意识作出一个抬臂动作时,生命便瞬间化成了灰烬。”
采访前后历时两个多月,作者在工作之余利用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假期,及周末去采访,多次深入爆炸现场、医院的重症病房,与消防官兵及其家人交谈,共采访了100多位消防官兵和牺牲消防官兵的家人。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何建明之所以能成功地记录下消防队员这个英雄群体,主要是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他们与大爆炸事件发生关联的方式,他们“小”的个人和“大”的现实是交融在一起,血肉相连的;也是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交融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戚与共的。因为这不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当下的反思。只有回到现场,回到真相,我们也才能回到自己。鸡汤可以喝,但真正直抵内心的写作应该是这样的,它会炸飞我们的那些小忧伤,会因消防英雄而正位自己,英雄们所构建的“消防精神”,尤其是在当下,如同一枚旗帜猎猎飘扬,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天津消防队员就是最可敬的人。
艺术特色
作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表现出客观现场和自己感受到的主观现场,而是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本质,亦即何建明自己所言之“本质现场”。他不是简单直接地去描述那些公安消防英雄们是怎么死的、死得有多惨,死后如何安葬等等,而是要写出消防队员们在生死瞬间所呈现出来的那些最宝贵的东西,表现人们为了拯救那些受伤的消防战士永不言弃的努力和永不停歇的大爱,又是如何为那些逝去的英魂奏响忧伤动人的安魂曲。这些逝去的消防员,在直面极度危险时全都是面朝火海,都本能地作出了手臂上扬的动作。而这样的动作也铸就了一尊尊雕塑般永恒的瞬间。那是英勇的牺牲者的姿态。有的消防员死后,几乎变成了一把灰,有的连骸骨都找不着,为了慰藉他们的家属,战友们强忍巨大悲痛用心去捏出个人形来,为战友整容化妆,只为了安慰那些备受大恸煎熬的亲属。这是一曲曲悲切感人的英烈安魂曲,让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体味到人性的光芒。
作家首先从描述爆炸的威力起笔,如实再现现场的极度危险。在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家的情感和思考,这是一部作家情感与思想都时刻“在场”的鲜明的“有我”写作,是一种主体主动介入的而非主观臆想的写作。何建明不止于表现惨烈现场,不是单纯描述灾难,而是采用观照现实、观照生活的手法,对灾难进行了全面考量,不是津津乐道于照相摄影式的反映和以惨烈血腥的展示为噱头吸引读者,而是力图超越灾难,超越生死,思考何为生何为死、如何生如何死,表现和彰显那些牺牲者和英雄身上最珍贵的至高无上的品质与精神。那就是人活着,总有比生死更重要的责任与担当,有肩负的神圣使命。那是人间的大义。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正是人是有情物。作家全书聚焦于一个“情”字,凸显人间美好而心酸的爱情、亲情、温情和战友情,表现人的大爱至情。既有极度威胁下消防官兵对百姓的无私救助和与战友的相濡以沫携手同行,与濒临死亡绝境的战友扶携逃离火场;也有大难之后,亲属们对受伤消防战士声声不竭的呼唤,最终唤醒了昏迷了四十天的张超方,更有医生们精心的全力救助、护士们热心的抚慰,使重度烧伤、几成“焦炭”的佤族小伙岩强苏醒重生,有美丽的姑娘林芬对丈夫那一息尚存生命的坚定守望,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的奇迹、人间的奇迹。在表现这些或平凡或不平凡人们身上伟大的人性光辉的同时,作者更是毫不留情地谴责、鞭挞和诅咒那些残害生命的孽障、那些生命悲剧的制造者,追问悲剧的由来,追诘孽障们的罪恶与罪责。
作品评价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李朝全:《爆炸现场》坚持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深入“8·12”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现场采访调查,深刻反思事件原因,正确处理“全部真实”与“局部真实”的关系,深刻表现消防、警察官兵群体在极度危险中绽放出炫目的人性之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消防战士之歌。
作者简介
何建明,作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根本利益》、《国家行动》、《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等,多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