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农·凯尔
战争结束后,他留在天津市担任搜集情报的工作,这是凯尔的特工生涯的开端,他也由此成了一名中国通。回到英国后,凯尔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并被提拔到上校的官衔。凯尔经过调查发现,收信的那个男子是利思市孔雀旅馆的德裔老板叫霍尔斯坦,是德国派到英国的一个间谍头目。
肃清间谍
弗农·凯尔Vernon Kell(1873-1942)英国军情五处第一任处长,掌权长达31年(1909--194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将德国在英间谍一网打尽。
弗农·凯尔1873年11月21日出生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市长。凯尔年轻时就读于英国陆军官校,毕业后参军。虽是一介武夫,凯尔却熟谙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波兰语,被军队重用为翻译,后来又学了俄语和中文,并加入八国联军来到中国。战争结束后,他留在天津市担任搜集情报的工作,这是凯尔的特工生涯的开端,他也由此成了一名中国通。
回到英国后,凯尔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并被提拔到上校的官衔。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德国间谍在英国四外活动,港口和造船厂是他们的首要目标。1909年阿斯奎思首相领导的大英帝国国防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来调查和解决德国间谍问题。工作小组随后提出了创建一个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建议,并从军队里抽调两个军官开展工作。其中一位就是弗农·凯尔,另一位是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曼斯菲尔德·卡明上校。
两人合作创建保密局,但不久就意识到这项任务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中一个人要负责了解英国本土正在发生的事情,想出对策加以阻止;另一个人则要负责派遣自己的特工去德国,以了解其战略计划。由此凯尔挑起国内的担子,卡明则负责收集海外的情报。军情五处(MI5,其中MI是英文Military Intelligence的缩写)和军情六处(MI6)就这样诞生了。而且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沿用凯尔名字中的字母K称呼军情五处反谍报的首脑,沿用卡明名字中的字母C称呼军情六处的首脑,而不是那批詹姆斯·邦德迷所想象的那个M。
凯尔发明了“情报索引系统”,把潜在的国内危险分子列成清单,并派人进行跟踪、监督。在1914年,MI5还只有四名特工、一名律师、两名侦探和7名职员,不过凯尔的领导效率奇高,据称,1914年这一年MI5就盯梢超过16000个嫌疑人物。从1909年至1914年大战爆发的几年间,凯尔及几个助手调查了至少36个间谍。
有一次,凯尔的助手在苏格兰乘火车旅行,偶尔听到两个男人在用德语交谈。其中一个说,他接到一封波茨坦来的信,询问有关英国备战的情况。凯尔经过调查发现,收信的那个男子是利思市孔雀旅馆的德裔老板叫霍尔斯坦,是德国派到英国的一个间谍头目。那个男人将那封来自德国情报机构的信交了出来。信里有让霍尔斯坦寄送情报回波茨坦的几个回信地址(现任何一个称职的情报机构都不会在谍报技术上犯这样的错误了),凯尔立即拦截了寄给这些地址的所有信件,从而确认了德国情报机构在英国各地建立的一个间谍网里各个成员的身份,获知了这些间谍的信箱号码和接头地点。这是早期邮件拦截行动的成功范例,1914年8月4日英格兰和苏格兰警方一天内抓获了21个德裔间谍。这样一来,德国在英国犹如失去了眼睛,英国远征军向法国出发前,全英国人都知道了,德国还被蒙在鼓里。
在凯尔的领导下,德国情报局在英国的分支受到重创,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派到英国的特工都是一些经验很浅的初出道的雏儿,而且很快又被逮住。而MI5的发展则进入第一个高峰期,一战结束时MI5的规模已经扩大到有5000多名特工人员,受监视的人达13万7500之多。
操纵内政
不过除了辉煌的业绩外,凯尔在亦真亦假的谍海中,也难免犯过一些“愚蠢的”错误。1924年10月,MI5截获了一封苏联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的信,信中秘密联系英国国内的共产党人起来起义。经过鉴定,凯尔深信情报真实可靠,与时任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英国历史上首位工党首相)商量后,决定先按兵不动。孰料消息不知怎么被泄露给《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并在大选举行前4天刊登于报上,这一事件导致工党政府在大选中溃败,麦克唐纳竞逐连任失败。不过,选举结束后,却爆出信件是MI5两名特工伪造,并故意泄露给媒体,捣乱工党竞选阵脚。没想到,一向对付间谍得心应手的凯尔,却被党派政治家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