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地毛茛
爬地毛茛(学名:Ranunculus pegaeus)是毛茛科毛属下的一种小型水生或沼泽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3600-4100米的水沟边和冷杉属林下低湿地。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尼泊尔和锡金王国。
形态特征
水生或沼泽生小草本。茎纤细,匍匐地面,长达20厘米,直径0.2-0.5毫米,节上生根和簇生2至数叶,节间伸长,长4-8厘米,无毛。叶片小,肾形或三角形,长2-8毫米, 宽3-10毫米,基部心形或截平,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宽1-2毫米,全缘或有2-3齿,侧裂片再不等地2裂,顶端稍尖,草质,无毛;叶柄细,长3-3.5厘米,无毛,基部有膜质宽鞘。花单生,直径6-8毫米;花梗纤细,长1-3厘米,无毛;萼片卵形,长约2.5毫米,无毛,边缘膜质;花瓣5,窄椭圆形,长约3毫米,为宽的2倍,有3脉,黄色或下面变白色,基部渐窄成短爪,蜜槽呈杯状;雄蕊少,8-10枚,花药长约0.6毫米;花托细瘦,无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瘦果10枚或较多,卵球形,稍扁,长1-1.5毫米,宽1-1.2毫米,无毛,喙短,长约0.5毫米。花果期6月至8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3600-4100米的水沟边和冷杉属林下低湿地。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南部。尼泊尔、锡金王国也有。
物种鉴别
爬地毛茛以茎纤细,匍匐地面,节上生根和叶,叶片小,肾形,3全裂,雄蕊及瘦果数目较少而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