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闻人祥正

闻人祥正

闻人祥正事迹不详。所作集句以王安石苏轼沈括郑獬、徐俯诗为止,似为宋室南渡前人。闻人 诗歌全:河南世泽;校经家声。明朝嘉靖进士闻人诠,字邦正。从学外兄王守仁,官至南京提学御史。曾校补《五经》、《三礼》、《旧唐书》等。著有《东关图》等集句行世;治礼传家。

作品

上联:北宋闻人祥正,著有《集句宫词》等。下联:西汉沛人闻人通汉,字子方,曾跟从后仓学《礼》。后以太子舍人在宫中石渠阁讲论,官至中山中尉

名闻北宋;

誉起东宫

上联:北宋嘉兴市人闻人宏,字君度,二十岁人太学读书,大观年间进士,历官通州司法、天台兵曹、宣城市知县、常州通判,有善政,人高其德谊。著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等。下联:闻人通汉

祖逖

人杰地灵。

闻人姓“闻人”二字嵌字联

慈孝兼至传名远;

德才两全播惠长。

上联:明代名人闻人誾,闻人诠之弟,诠尝病危,誾祈死求代,未几誾死。母王氏悲恸欲绝。王守仁曰:“闻人氏慈孝兼至矣!”下联:闻人宏

解周官书,文传南宋

治后氏礼,誉起东宫

上联:闻人宏。下联:闻人通汉

起源

闻人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源于春秋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少正卯,学问、口才都很好,与孔子同时聚众讲学,好几次把孔子学生吸引过去,孔门“三盈三虚”,孔子大骂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大家却称其为“闻人”(出名的人)。后来孔子当上鲁国司寇,以“危言乱政”罪,将少正卯捕杀。其后人即以“闻人”为姓,有的后来简称为闻姓,故闻人、闻二姓同源

始祖:少正卯。

迁徙:

闻人姓早期居住在山东省,汉唐时期已西移洛阳市,南下江苏省浙江省等地,以河南郡为郡望。宋代以后在余姚市金华市嘉定等地有分布。如今闻人姓人口不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目前闻人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

河南郡 汉高帝置,相当于现在河南洛阳一带。

堂号:

中山堂 汉代学者闻人通汉后仓曾讲《礼记》数万言,写成著作《后氏曲台记》,后来教授给闻人通汉。曾以太子舍人身份在石渠阁(西汉的藏书所在)讲学。官至中山中尉

其它堂号:郡望堂号:河南省

名人:

闻人袭东汉臣。字定卿,沛郡(今安徽宿县西北)人。建宁元年(168)十一月以太仆代刘矩太尉,翌年五月罢。三年(170)四月以太中大夫代郭禧复为太尉,次年三月以日食免。

闻人敻,刘宋、齐时将领。祖籍湖州市(今属浙江)。年十七,结客报父仇,为高帝所赏,位至长水校尉。

闻人滋,南宋藏书家。字茂德。官德兴丞,至进贤令。与陆游曾同在局为书籍、文书删定官。精于小学,人称“老儒”。喜留宾客,然而饭菜不过蔬、豆而已。家多蓄书,贮于“南湖草堂”中,并乐于借人。施晋锡曾为作有《南湖草堂记》。

闻人耆年,南宋针灸学家。槜李(今嘉兴市西南)人。行医四五十年,认为“惠而不费者,莫如针灸之术”,又谓“针不易传,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为第一”,因将所集之方,于1226年撰成《备急灸法》。书中载有常见二十二种急证灸法。

闻人,明史学家。余姚市(今属浙江)人,字邦正。嘉靖进士。授宝应县知县,迁御史,巡视山海关区,后为南京提学御史。曾从学外兄王守仁。校刻“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与订《阳明文录》。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有《南畿志》六十四卷,采总志、分志之法,开各省通志之先河。另有《东关图》、《芷兰集》等。

闻人徽音,清才女。余姚(今属浙江省)人。知府闻人氏孙女。生性颖异,能琴善弈,博通书史,工于吟咏。著有《樊谢诗选》、《醉鹤楼诗》并行于世。

其他闻人姓名人有西汉经学家闻人通汉;晋大臣闻人奭;宋官吏闻人宏、闻人松,学者闻人祥正、闻人符;元学者闻人梦吉;明画家闻人益闻人绍宗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