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迟
武迟,字小樊,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1914年12月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早年参加创建我国高校石油炼制专业,为我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后长期致力于石油炼制生产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为炼油和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国产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生平
1914年12月16日,武迟出生于北京小椿树胡同。1926至1929年,他在北京崇德中学成了初中学业,后因患胸膜炎回杭州疗养,在母亲精心照顾下康复。1929年9月至1930年6月,他在上海民立中学继续高中教育,并于1930年返回杭州市,在蕙兰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1932年,武迟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武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因而遭到北平公安局的逮捕。因大哥武奋的营救,武迟最终在被拘留数星期后释放。1936年毕业后,武迟被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7年,武迟赴美国深造,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39年,其任职于纽约世界贸易公司,在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的指导下工作,并成为了化工设计室的工程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国家工业化的暗淡前景,武迟深感彷徨。然而,看到中国共产党深得人心,他决定回国。1949年夏,他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并于1950年回国,出任北京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1952年,清华大学石油系成立,武迟担任石油系代理主任。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武迟担任教授兼石油炼制系主任,并与同事们共同创建了石油炼制专业。1958年,随着教育革命的推进,武迟被调至石油工业部,担任炼油生产技术方面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65年,兼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迟在东北石油六厂指挥顺丁橡胶会战。直到1967年初半工业装置全部投入运转和工业装置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为止,回到部机关工作后,又到山东胜利炼油厂参加指导大型现代化炼油厂开工。1969年至1972年,武迟在潜江市五七干校参加劳动。1972年6月,他结束干校生活,回到北京,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主管全国石油化工工艺研究及发展规划。
1978年,武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3月1日上午,他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武迟于1914年12月16日出生在北京小椿树胡同的一个书香门第,小名小椿。他的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父亲武曾傅通晓诗词,尤其在书法上很有造诣,武迟的母亲严纯虽没有上过正式学堂,但她也是出身于诗礼之家,自幼在家中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读书学习,对诗词各方面也有较深的理解。伯父武曾保则是当时的著名画家。在这种家庭气氛的熏陶下,武迟不仅喜爱阅读诗词,还尝试赋诗习作以表达情怀。武迟的舅父是严鸥客(中科院士严东生的伯父),严鸥客老先生是早年留学英国的大会计师,他对武迟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给予过许多关照。
家庭婚姻
武迟的妻子王君钰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46级校友。她曾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两人育有三个子女,分别是建初(大儿子)、映薇和映萍。
主要成果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武迟曾经参与了铂重整等炼油新工艺的开发工作,包括利用炼厂气制取聚合级丁二烯以及生产顺丁橡胶等方面。他还参与并组织了分子筛催化剂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此外,他指导了新型铂铼、铂锡重整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择型分子筛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等相关工作。
社会职务
武迟曾任社会职务主要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荣誉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获奖
参考资料
中国石化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武迟.清华校友总会.2024-08-19
武迟:为祖国石油化工事业鞠躬尽瘁.清华校友总会.2024-08-19
武迟.中国科学院学部.2024-08-19
武迟.清华大学档案馆.2024-08-19
7名石大人入选“中国化工百年百人”.中国石油大学新闻网.2024-08-20
武迟.石科院.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