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戈
郗戈,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商洛市人。2000—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2016年7月至今,聘任首批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2017年7月至今,聘任首批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A岗)”。
开设课程
1.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硕士生专业课);
2.主讲:“《资本论》哲学研究”(硕士生专业课);
3.主讲:“卡尔·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硕士生选修课);
4.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5.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生学科基础课);
6.主讲:“现代社会哲学原著选读”(本科生全校选修课);
7.参与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硕士生基础课);
8.参与讲授:“主文献研读”(博士生专业课);
9.参与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博士生专业课)。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
1.主持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卡尔·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已结项。
2.主持2015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在研。
3.主持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德学者计划)“《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在研。
4.主持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的矛盾本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已结项。
5.参与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已完成。
6.参与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在研。
7.参与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发展”,已结项。
科研成果
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著作:
1.专著:《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6万字。(独立作者)
再版:《现代性的矛盾与超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5万字。(独立作者)
2.专著:《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23万字。(独立作者)
3.参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教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1.5万字。
代表性论文:
Ⅰ.《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
1.《〈资本论〉中经济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思想史考察》,《哲学研究》2017年第3期。
2.《〈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在张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3.《资本逻辑批判与作为“现代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动态》2012年第2期。
——收入孙正聿主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收入聂锦芳主编:《〈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4.《“感性世界”的重构与《资本论》的世界观》,《哲学动态》2016年第3期.
5.《〈资本论〉研究应打破学科壁垒》,《光明日报》2016年6月8日。
6.《〈资本论〉的逻辑:资本逻辑还是“物象化”?》,《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9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资本论〉中的异化、物象化与抽象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6期。
8.《重新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第一作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期。
9.《“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再研究——以〈资本论〉及手稿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即刊)。
10.《〈资本论〉中的亚里士多德:家政与资本主义》,《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9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从黑格尔到〈资本论〉:现代性矛盾的调和与超越》,《学术月刊》2014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收入孙麾、丰子义主编:《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收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组编,梁树发、郝立新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2014-2015)》,人民出版社2016年。
12.《自由、平等与所有权:〈资本论〉与近代政治哲学传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8期转载。
——收入孙正聿主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收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探索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13.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重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学术月刊》2012年第8期。
14.《“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意识》,《学术研究》2012年第4期。
15.《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资本论〉哲学的未来向度》,《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8期。
——收入孙正聿主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第六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6.《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与反思——〈资本论〉哲学研究的关键课题》,《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作为“大写”政治哲学的《资本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30日。
18.《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相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若干疑难问题探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第3期。
——收入聂锦芳主编:《“巴黎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历史地位》,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19.《规范基础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建构》,《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光明日报》2012年4月17日论点摘编。
20. 《〈资本论〉的哲学主线:资本逻辑及其扬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Ⅱ. 资本逻辑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1.《从资本逻辑看“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7期。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光明日报》2011年12月6日论点摘编。
2.《“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建设性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3.《“中国特色现代性”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0期。
——《新华文摘》2013年第6期论点摘编。
4.《“后黑格尔”虚无主义境遇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5年第1期论点摘编。
5.《资本、权力与现代性:马克思与福柯的思想对话》,《哲学动态》2010年第1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6.《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江海学刊》2012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收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50年聚焦:名家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马克思的启蒙批判与当代中国的“新启蒙”》,《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即刊)。
8.《现代性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分裂与整合》,《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9.《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理论视野》2016年第12期。
10.《资本逻辑与理性的自我分裂》,《现代哲学》2010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论点摘编。
11.《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1期。
12.《资本逻辑与现代性的矛盾本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3.《现代生产: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根源》,《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期。
14.《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15.《资本逻辑与“自由民主”的深层悖论》,《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3期。
16.《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5日。
18.《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即刊)。
19.《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性思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05月13日。
20.《现代性问题的诊断与治疗: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思想对话》,《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Ⅲ. 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研究:
1.《弘扬核心价值观要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第一作者),《光明日报》2015年2月26日。
2.《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模式、机制与路径》(第一作者),《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3期。
3.《文化认同建构:困境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27日。
4.《历史性视域与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命运》,《人文杂志》2011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5.《主体哲学的非形而上学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与“类本质”概念之语义关系的哲学解读》,《哲学门》2012年第1册(总第25辑)。
6.《马克思如何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哲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哲学门》2010年第2册(总第22辑)。
7.《马克思与世界主义: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8.《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9.《如何化解思政课教学的三对矛盾》,《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21日。
10.《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31日。
获奖情况
1.201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2009-2010学年“优秀班主任”称号。
2.2011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3.201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
4.2011年7月,民政部民政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
5.2012年7月,人民出版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
6.2012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
7.2016年4月,北京市市教工委2015年北京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征文比赛获奖(教师组)一等奖。
8.2016年7月,聘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
参考资料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世界图书学术出版网.2012-12-20